第一重境界:識漁汛者得魚群——論"富在術數"的認知革命
《鹽鐵論·通有》中桑弘羊與賢良文學的辯論,恰似一場穿越兩千年的思想實驗。當賢良文學們固執地認為"力耕者富"時,桑弘羊卻擲地有聲地提出"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這一論斷不僅顛覆了農耕文明的財富認知,更揭示了一個永恒的真理:財富的本質不是體力的堆砌,而是對規律的洞察。第一重境界"識漁汛者得魚群",正是這場認知革命的起點——它要求我們從揮汗如雨的撒網者,轉變為解讀洋流密碼的觀察者,在無形的信息圖譜中發現財富的蹤跡。
一、曆史棱鏡中的術數原型:從商鞅立木到範雎謀勢
戰國末期的鹹陽南門,一根三丈木杆矗立在塵土中,旁邊的布告寫著:"能徙此木至北門者,賞五十金"。百姓的猶豫並非不信,而是無法理解這種"不勞而獲"的邏輯——直到有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完成搬運,當場獲得重賞。商鞅用這出"徙木立信"的大戲,完成了他變法前最重要的認知啟蒙:秦國的強大不在於百姓多繳多少糧食,而在於建立一套讓"術數"取代"勞身"的製度引擎。
《商君書》記載的變法條款,處處體現著對"勞身"模式的超越。二十級軍功爵製將士兵的斬首數量與爵位晉升精確掛鉤,使秦軍從鬆散的農夫武裝變成虎狼之師;"廢井田,開阡陌"打破土地國有製,用產權激勵激發農業生產效率;推行郡縣製則通過中央集權的科層體係,將治理效能從個人賢愚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十年變法終使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印證了《史記·貨殖列傳》中"富者必用奇勝"的深刻洞見——這裡的"奇",正是對常規勞動模式的突破。
比商鞅晚百年的範雎,將這種"術數"思維推向了戰略層麵。當秦國仍在與六國盲目廝殺時,這位來自魏國的謀士提出"遠交近攻"的精準策略:對遠方的齊國、燕國示好結盟,對鄰近的韓、趙、魏持續施壓。這種分化瓦解的智慧,使秦國避免了四麵樹敵的消耗戰,最終以最小代價蠶食天下。《資治通鑒》記載,秦昭襄王采納此策後,"數歲之間,儘得三晉之地",完美詮釋了"一言之謀,勝於千軍萬馬"的術數力量。
商業領域的術數實踐同樣古已有之。範蠡輔佐勾踐滅吳後,攜西施泛舟五湖,在陶邑開創"待乏貿易"的先河。他根據季節變化預判商品供需:"水則資車,旱則資舟",在彆人忽視的時空縫隙中積累財富,十九年三致千金。而戰國白圭更進一步,提出"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逆向操作原則,將農產品貿易與天文曆法結合,形成係統化的商業策略。這些案例共同證明:早在兩千年前,中國的智者就已懂得,財富的增量從不來自重複勞動,而源於對周期規律的預見能力。
餘秋雨在《周易簡釋》中指出,《易經》的本質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的規律總結。這種象數思維恰是"術數"的源頭——它不否定勞動的價值,而是要在勞動之前建立認知坐標。就像漁民必須先看懂洋流與魚汛的關係,才能讓撒網的體力付出產生最大回報,商鞅立木、範雎謀勢、範蠡囤貨,本質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用思維密度替代肢體強度,用規律認知指導能量投放。
二、現代商業的規律捕捉術:從算法推薦到模式創新
北京中關村的一間辦公室裡,張一鳴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陷入沉思。當傳統新聞客戶端仍在依賴編輯判斷時,他帶領的字節跳動團隊正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構信息分發——不是編輯覺得重要,而是算法知道用戶需要。這種基於用戶行為數據的推薦引擎,使今日頭條在三年內用戶破億,印證了馬雲的判斷:"企業家是懂得用最小的資源去把市場價值擴大化的人"。字節跳動的崛起,正是現代版"識漁汛者得魚群"的經典案例——他們捕捉的不是魚群,而是人類注意力的流動規律。
小米公司的創立過程同樣充滿術數智慧。2010年的智能手機市場,要麼是蘋果三星的高端暴利,要麼是山寨機的低價劣質。雷軍沒有選擇與巨頭正麵拚硬件參數勞身),而是通過"高性價比+互聯網營銷"的組合拳術數)打開缺口:iui係統通過用戶參與迭代建立情感連接,社交媒體預售降低渠道成本,粉絲經濟形成自發傳播。這種"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製造業"的策略,使小米在成立第三年就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完美詮釋了"勢居"比"力耕"更重要的商業哲學。
拚多多的社交裂變模式則展現了對下沉市場的精準洞察。當淘寶京東在一二線城市激烈廝殺時,黃崢發現了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流量窪地。他沒有簡單複製傳統電商的運營模式,而是設計出"拚團砍價"的遊戲化機製:用戶通過社交分享獲得折扣,平台則以極低成本完成獲客。這種將"人際傳播"轉化為"流量杠杆"的術數,使拚多多在成立四年內用戶突破3億,市值一度超過阿裡巴巴。正如《鹽鐵論》所言"利在勢居",拚多多抓住的正是移動互聯網普及帶來的消費平權浪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疆創新在無人機領域的霸主地位,源於對技術規律的深刻理解。創始人汪滔沒有追逐消費電子的熱點迭代,而是聚焦無人機的核心痛點:穩定性、續航能力和圖像傳輸。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大疆將直升機式的複雜操控簡化為手機app操作,使產品從專業設備變成大眾消費品。當競爭對手還在比拚硬件參數時,大疆已經建立起從芯片設計到軟件生態的全產業鏈優勢,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這種"以技術深度構築護城河"的策略,恰是對"術數"現代性的最佳詮釋——在認知層麵建立代際差,讓競爭對手的"勞身"式努力失去意義。
這些商業案例共同構成了現代版的"漁汛圖譜":字節跳動解讀的是注意力洋流,小米捕捉的是性價比魚群,拚多多發現的是社交海域,大疆則繪製了技術海圖。它們的共同特征是:不在同一維度上與對手拚體力,而是通過認知升維找到新的價值藍海。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以製針業為例說明分工的價值——十個工人分工協作每天可製針四萬八千枚,是單獨工作的二百四十分之一。而今天的商業"術數",則是在分工基礎上的認知躍遷:不僅要知道如何分工,更要預判分工模式的演變趨勢。
三、認知升維的實踐路徑:從數據到洞察的三階躍遷
福建沿海的老漁民都懂得一個道理:真正的漁汛不在海麵的泡沫裡,而藏在水溫、鹽度和洋流的細微變化中。這種從表象到本質的認知能力,構成了"術數"實踐的第一階段——原始數據的解碼能力。漢代桑弘羊推行的均輸平準政策,正是通過建立全國性的物價監測網絡,在各地物資價格波動中尋找套利空間,使"利在勢居"從抽象理念變成可操作的財政製度。數據本身不產生價值,如同水溫計不能直接捕到魚,隻有對數據的解讀才能產生洞察。
商鞅變法中的"什伍連坐"製度,看似嚴苛,實則是對社會治理規律的數學化表達。將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戶籍編製,與獎懲機製綁定,使國家控製力滲透到社會最基層。這種將複雜治理轉化為可計算單元的智慧,代表了"術數"的第二階段——規律提煉。就像現代企業的kpi體係將經營目標分解為可量化指標,商鞅用二十級軍功爵製將戰爭行為轉化為清晰的晉升路徑,使整個國家變成一台高效運轉的戰爭機器。規律提煉的本質,是找到影響係統的關鍵變量,建立投入與產出的確定性關係。
抖音的推薦算法則展示了"術數"的第三階段——係統輸出。當用戶滑動屏幕時,背後是由協同過濾、內容特征、用戶畫像構成的複雜模型在實時計算。這種將洞察轉化為自動化係統的能力,使字節跳動能夠在數億用戶與海量內容之間建立精準匹配,而這一切都不需要創始人張一鳴親自操作。正如《資治通鑒》記載的李靖雪夜襲突厥——當李靖率三千精騎在暴風雪中奔襲陰山時,他運用的正是對突厥人"恃雪自安"心理規律的係統輸出,將單次洞察轉化為決定性的軍事行動。係統輸出的價值,在於讓術數智慧擺脫對個人的依賴,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瑞幸咖啡的崛起與重生,堪稱現代商業中"三階躍遷"的經典案例。初期通過app下單、門店自提的輕量化模式數據解碼),發現了咖啡消費的高頻剛需與價格敏感特征規律提煉),進而構建起基於用戶位置、消費頻次的動態定價係統係統輸出)。即使在經曆財務危機後,這套術數體係仍能支撐其快速調整產品結構,通過"醬香拿鐵"等爆款重新占據市場心智。這印證了"富在術數"的當代啟示:真正的抗風險能力,來自對規律的掌握而非資源的堆積。
從漁民觀測水溫到瑞幸的數據建模,從商鞅的戶籍編製到抖音的推薦算法,"術數"的實踐始終遵循著"數據—規律—係統"的認知躍遷路徑。餘秋雨在解讀《周易》時強調,這部經典的核心是"總結預測的規律、理論",從天文曆法到市場分析,本質上都是對這種認知方法的應用。第一重境界的關鍵,在於建立這種認知坐標係——當大多數人還在海中盲目撒網時,你已經能通過洋流圖譜預判魚群的遷徙路線。
結語:從體力時代到認知時代的範式轉換
站在人類文明的維度回望,桑弘羊與賢良文學的辯論,本質上是兩種財富創造範式的交鋒。"勞身"代表著農業文明的生存邏輯——汗水與收獲直接掛鉤,時間與產出線性相關;"術數"則預示著商業文明的認知革命——通過對規律的掌握,實現投入與產出的非線性增長。第一重境界"識漁汛者得魚群",正是這場革命的起點。
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今天,這種認知革命正以更深刻的方式重塑世界。當aphago用人類無法理解的棋路擊敗李世石時,它展示的正是"術數"的終極形態——在遠超人類認知的維度上發現規律。這並不意味著"勞身"失去價值,就像再好的漁汛圖譜也需要漁民撒網,隻是此時的體力付出已被認知框架賦予了全新意義。
從商鞅立木到雷軍做手機,從範蠡囤貨到黃崢搞拚團,那些財富史上的成功者,都是"識漁汛"的高手。他們懂得,真正的財富密碼不在汗水裡,而在對洋流的解讀中;不在重複勞動中,而在對周期的把握裡。正如《鹽鐵論》中桑弘羊的質問:"若此,則力耕不足賴也"——當認知維度實現躍遷,曾經奉為圭臬的勞動價值論,終將讓位於對規律的敬畏與運用。
第一重境界的完成,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它要求我們建立這樣一種意識:在拿起工具之前,先看清方向;在付出努力之前,先理解規律。因為最終決定財富高度的,從來不是勞動的強度,而是認知的維度——這,正是"富在術數,不在勞身"留給當代最珍貴的啟示。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