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藏易·八卦
1.坤卦地之藏:冬藏核心區儲糧基址)
核心文獻依據:
1.《禮記·禮運》鄭玄注:“歸藏之卦,以坤為首,萬物莫不歸藏於坤”
2.王家台秦簡《歸藏》:“坤:昔者夏後啟筮徙九鼎,啟果徙之”《鄭母經》)
校訂後卦辭:
坤為厚土,藏糧之本;孟冬納粟,倉深三尺,覆草防雪,培土防鼠。啟春分儲:籽種三成,口糧六成,餘一成備荒。昔夏後啟徙九鼎於坤宮,藏於深窖,以鎮地力——地力足則粟盈,地力竭則歲荒。
校訂說明:
△新增“夏後啟徙九鼎”:呼應秦簡《鄭母經》“夏後啟筮徙九鼎”,明確“藏糧”與“藏器”象征權力的九鼎)同屬坤卦範疇,此前未體現權力象征與農耕的關聯,今補。
△修正“孟冬納粟”:此前僅提“十月”,今依《禮記》“孟冬之月,天子乃命有司……勞農以休息之”,明確“孟冬”為官方儲糧起始時段,強化曆法與農耕的綁定。
觀測數據項數據庫補充):
時間:孟冬朔日十月初一)納糧,仲春上巳三月初三)分儲
倉儲:倉體比例深3尺高5尺),分儲比例籽種30口糧60備荒10)
風險:倉頂未覆草→雪壓塌倉概率30),未培土→鼠患損失率15)
2.乾卦天之候:天象預警區)
核心文獻依據:
1.《乙巳占》:“熒惑犯心宿,主旱”
2.王家台秦簡《歸藏》:“乾:昔者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鄭母經》)
校訂後卦辭:
乾為天象,預警農時;北鬥指東春分)播粟,指西秋分)收麥,指北冬至)休耕。熒惑犯心宿夏),掘井蓄水井深五丈);太白經天春),墊高田壟壟高1.5尺)。昔武王伐紂前觀乾象,太白順行,故出師必勝——農戰同理,順天則昌。
校訂說明:
△融入“武王伐紂”案例:呼應秦簡“武王伐紂,枚占耆老”,將天象預警與軍事決策類比農耕,凸顯“順天而動”的普適性,此前未體現古史實證,今補。
△修正“熒惑犯心宿”:此前僅提“夏旱”,今依《乙巳占》“熒惑伺察而行殃罰,主災旱”,明確“犯心宿”為旱災前兆,補充“掘井蓄水”的具體應對井深數據參考《齊民要術》)。
觀測數據項數據庫補充):
星象:北鬥指東→春分3月20日),指西→秋分9月22日)
預警:熒惑犯心宿→夏旱概率80,需掘井深5丈約11.5米)
協作:太白經天→需5人以上墊高田壟壟距3尺)
3.震卦春之生:播種育苗區)
核心文獻依據:
1.《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歸藏》:“震為雷,動萬物者也”
2.王家台秦簡《歸藏》:“震:昔者黃帝與炎帝戰,占於巫鹹”《啟筮》)
校訂後卦辭:
震為春雷,啟蟄醒土;春分土溫五度,播粟麥於陽坡。木耒翻土深一尺,石耜開溝三尺,覆薄土一寸,灑草木灰防蟲。若逢霜遲春分後仍有霜),覆枯草護芽;霜早春分前霜),候十日再播。昔黃帝戰炎帝於阪泉,震雷動地,乃播黍稷於戰地——兵戈之後,地力更生。
校訂說明:
△新增“黃帝戰炎帝”:呼應秦簡《啟筮》“黃帝與炎帝戰,占於巫鹹”,將播種與戰爭廢墟恢複關聯,體現“動後複靜”的農耕智慧,此前未體現土地修複邏輯,今補。
△修正“石耜開溝”:此前僅提“開溝”,今依《考工記》“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明確石耜規格寬5寸,約11.5厘米),強化工具標準化。
觀測數據項數據庫補充):
工具:木耒長6尺)、石耜寬5寸),每10畝地需3套
護苗:霜遲→覆草厚度2寸,霜早→候播天數10日
協作:翻土需2人耦耕,效率提升40
4.離卦夏之長:灌溉養護區)
核心文獻依據:
1.《漢魏叢書》輯《歸藏·鄭母經》:“物不終壯,亦不終亡,往複其道”
2.王家台秦簡《歸藏》:“離:昔者羿畢十日,果畢之”《啟筮》)
校訂後卦辭:
離為炎夏,禾苗方壯;夏至禾高三尺,辰時引水79點),勿正午灌。葉生蚜蟲,艾草熏之;禾苗發黃,施糞肥五擔畝。若逢大旱連續十五日無雨),掘井五丈,晝夜輪灌。昔羿射九日,留一日以長禾——日烈需護,日弱需補,往複之道也。
校訂說明:
△新增“羿射九日”:呼應秦簡《啟筮》“羿畢十日,果畢之”,將抗旱與神話敘事結合,體現“人定勝天”的農耕信念,此前未體現人神互動邏輯,今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修正“糞肥五擔畝”:此前僅提“施腐熟糞肥”,今依《泛勝之書》“畝施糞肥五石”,換算為“五擔”每擔約50斤),增強數據精確性。
觀測數據項數據庫補充):
灌溉:辰時灌溉效率最高水分蒸發率降低30)
防蟲:艾草熏蚜需持續3日,每日2次
抗旱:掘井五丈約11.5米)可灌溉10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