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風卷寒沙。
血鷹峽地勢陡峭嶙峋,崖壁如刀削斧鑿,岩層裸露,怪石森然。
月光被濃雲吞沒,天地如被潑墨,唯有偶爾巡邏火把閃爍,劃破這無聲的夜。
峽穀東南側,是秦軍後營所在,沿山依勢而建。
燈火嚴控,唯有高台、營哨火點如豆,映照出營帳錯落的輪廓。
風中隱約傳來金屬碰撞之聲,似是甲胄摩擦,間或有秦軍號令短促而清晰地穿透夜幕。
峽穀西緣,幽深的廢棄采石場靜臥山腹。
蛛網橫布,潮氣彌漫,裂縫中透出窸窣風聲,如蛇如鬼。
此地偏僻易守,卻也陰氣森然,常年無人問津。
烏鈴單膝伏於石壁之後,輕手一揮。
二十名“驚鴻”小隊成員緊隨其後,身著夜行衣,麵覆黑巾,仿若幽靈。
“鷓鴣,北側繞進,避鷹眼台,觀火油庫與糧囤。”
“老六,你帶三人隨我走東側石脊,去器械場。”
烏鈴聲音極低,冷靜沉穩,宛如在下棋。她眼中不見一絲猶疑,唯有鋒利與計算。
“是。”鷓鴣領命,貼崖而行。
“驚鴻”小隊皆為北荒死士中之翹楚,或出身暗影閣,或由荀破親選,其訓極嚴。
每人配有特製短刃、弩箭、沉香骨哨。
以及三日分量乾糧與微毒藥囊,寧凡親口言:“寧死不俘。”
此行,便是死地而行。
……
秦軍後營的巡邏極為嚴密。
每十五丈一崗,暗哨交叉,鷹眼台高處配有遠視哨兵,配重火弓。
營地外圍布有響箭機關,一旦誤觸,警號連連。
烏鈴帶人自斷石脊縫潛入,一名秦軍暗哨正倚槍瞌睡。
忽聞一陣輕響,正欲起身,卻已咽喉冰涼——
短刃破喉,一線血光乍現即滅。
烏鈴迅速拖屍入暗處,俯身檢查衣物與路線,無聲點頭。
夜,愈發沉重。
廢棄采石場被小隊整頓為臨時藏身之所。
石壁內鑿有舊礦洞,可供隱蔽、暫存圖紙與裝具。
烏鈴將一張牛皮薄冊輕鋪於石上,上繪初步營地草圖。
紅線為巡邏路徑,藍點為重點目標位置。幾名小隊成員低聲彙報:
“糧草區有三道護欄,犬哨八隻,人崗十二,火油儲罐在南側,有重兵守備,日巡三次。”
“器械場雲梯已組裝六架,衝車三部,木料堆積成山。秦人好以麻索纏架,火易燃。”
烏鈴目光沉冷:“記下承重位與纜索交接點,鷓鴣那邊完事,就做標記,後撤。”
與此同時,鷓鴣一行人悄然逼近火油儲藏區。此處守備極緊,兩隊輕甲軍士來回巡邏,外圍設有灑灰層與壓繩警戒線。
他匍匐前行,探出細如蛛絲的鉤繩,緩緩劃出警戒縫隙。
抽出一枚黑陶罐頭大小的引燃裝置,嵌入木樁根部——此物非“驚雷”。
但足以引發小範圍爆燃,用以擾亂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