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李牧在內心經過一番激烈的掙紮後,長歎一聲,緩緩點頭,選擇歸順秦國。
他這一決定,猶如撥雲見日,刹那間,仿佛一道曙光穿透了戰爭的陰霾,保住了十幾萬趙軍的性命。
儘管趙軍將士們對此大惑不解,心中滿是迷茫與困惑,畢竟他們長久以來都為趙國而戰。
趙國是他們心中的信仰,如今突然投降秦國,實在難以接受。
但李牧,這位在趙國軍隊中屹立如山的精神支柱,其威望無人能及。
士兵們對他的命令,向來是絕對服從,哪怕心中萬般不解,也隻能默默遵從。
至此,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圍城之戰,終於緩緩落下了帷幕。硝煙逐漸散去,可戰爭留下的痕跡卻觸目驚心。
李牧回想起曾經與司馬尚並肩作戰的歲月,如今司馬尚已死,愧疚與悲痛如潮水般將他淹沒,他的眼神中滿是哀傷與自責......
其實,秦明對李牧的勸降,不過是臨時起意。
大秦心懷統一天下的壯誌,秦明心裡清楚,統一之後,國家百廢待興。
各個方麵都急需人才,尤其是武將,更是稀缺。
想想曆史上,嬴政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長城,由此可見當時軍事人才的匱乏到了何種程度。
嬴政離世後,大秦短短三年就走向滅亡,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過大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即便蒙恬能力超群,麾下坐擁幾十萬大軍,卻依舊獨木難支。
好在這次,秦明憑借出色的口才與智慧,再加上王翦王賁的默契助攻,總算是為日後的大秦增添了一位戰神級的武將......
李牧歸降秦國後,趙國的軍事力量瞬間遭受重創,猶如大廈失去了頂梁柱,轟然崩塌。
王翦所率的秦軍,恰似猛虎下山,士氣高昂,攻勢銳不可當。他們一路高歌猛進,戰場上幾乎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王翦如同閃電般迅速推進,所到之處,秦軍的旗幟烈烈作響......
最終,王翦順利與李信、楊端和所部在趙國都城邯鄲勝利會師。
兵臨城下,邯鄲城被秦軍圍得水泄不通。
趙王遷站在城牆上,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的秦軍,心中滿是絕望。
他深知,自己的軍隊根本無力與強大的秦軍抗衡,一切抵抗都隻是徒勞......
在這絕境之中,趙王遷無奈地閉上雙眼,緩緩低下了頭。
在周圍大臣們的勸說下,最終他選擇了投降......
自此,趙國,這個在戰國曆史上曾占據重要地位,曆經無數風雨的國家,正式宣告滅亡。
但對於秦國而言,這僅僅隻是邁向天下一統征程的一個新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