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在滅亡前夕,命運似乎對它格外殘酷。
先是遭受了嚴重的地震災害,大地劇烈顫抖,房屋紛紛倒塌,百姓的生活與家園遭受重創,哭聲、喊聲回蕩在趙國的每一寸土地......
緊接著第二年又逢大旱災,烈日高懸,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民生凋敝,百姓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四處逃荒。
雪上加霜的是,全國性的戰爭使得趙國大地滿目瘡痍。
原本繁華的城鎮變得破敗不堪,田野裡荒草叢生,百姓流離失所,整個趙國陷入了一片絕望的深淵。
如此困境之下,戰後的重建工作無疑成為了秦國麵臨的巨大挑戰。
麵對這複雜的局勢,嬴政展現出了一代雄主的果斷與睿智,迅速做出軍事部署調整。
李信奉命率領二十萬秦軍揮師北上,奔赴草原邊境。
那裡的草原遊牧民族向來虎視眈眈,對中原大地垂涎已久,趁趙國滅亡、局勢動蕩之際,很可能會趁火打劫。
李信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一路上馬不停蹄,到達邊境後,迅速構築防禦工事,他所部的任務便是嚴防死守,構築起堅固防線,確保北方邊境的安寧。
楊端和則帶領二十萬秦軍在趙國與魏國的邊境線嚴陣以待。
魏國是老牌軍事強國,此時趙國滅亡,魏國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極有可能趁機出兵,試圖從中謀取利益。
楊端和的部隊就如同釘子一般,牢牢釘在邊境,士兵們日夜巡邏,警惕地注視著魏國的一舉一動,讓魏國不敢輕舉妄動......
王賁率領二十萬秦軍向東進發。
燕國與趙國相鄰,趙國的覆滅使其感受到巨大壓力,猶如驚弓之鳥。
燕國或許會孤注一擲,趁秦國立足未穩之時偷襲趙國舊地。
王賁肩負著預防燕國侵擾的重任,一路謹慎行軍,到達指定地點後,迅速建立起防禦體係,為秦國在東部地區豎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而王翦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在趙國戰事結束後,沒有片刻停歇。
他深知百姓的疾苦,立即帶領剩下的二十多萬秦軍投身到對趙國地區百姓的救助工作之中......
在秦明刻意的引導下,嬴政深知,贏得民心才是長治久安的根本!
隻有幫助趙國百姓重建家園,恢複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秦國的關懷,才能真正穩固秦國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
於是,王翦指揮著秦軍,搭建帳篷安置難民。
在趙國各地分發糧食救濟饑餓的百姓,組織力量幫助百姓修繕房屋。
一時間,趙國大地上到處都是秦軍忙碌的身影,一場重建家園的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喜歡我在大秦長生的日子請大家收藏:()我在大秦長生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