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了預防燕國和魏國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他們卻並沒有任何要趁機出兵的跡象。
不是不想硬碰硬,而是他們不敢......
強大如趙國都被秦國給滅了,他們現在滿腦子裡都在想著怎麼自保......
當秦國滅趙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各國的朝堂以及他們的大王,再也沒有了韓國被滅時候的僥幸心理。
哦,除了齊王建。
因為秦國采用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所以一直與齊國交好。
這也導致了齊王建一直都覺得秦國那麼遠,一時半會兒肯定打不到齊國。
就算打到了,也不一定會對齊國動手。
齊王建:沒事噠沒事噠,我跟政哥關係好著呢,他肯定不會打我的.......
楚國雖然與秦國接壤,但還是那句話,楚國占據地理優勢,就算秦國滅了趙國又能怎麼樣?
有本事來打啊,旱鴨子!
想比起他們,魏國就沒有那麼好的心態了,畢竟他們已經算是‘使’到臨頭......
麵對秦國隨時可能到來的進攻,魏景湣王誓死不做亡國之君!
於是魏景湣王靈光一閃,選擇駕鶴西去......
留下他的兒子魏王假來麵對這隨時可能被滅國的壓力......
至於燕國,燕王喜並沒有什麼好辦法,隻能選擇加強與趙國的邊境的兵力,以此來尋求一點兒心理安慰。
倒是他的兒子太子丹很有想法......
秦國滅韓國和趙國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各國的反應上。
對各個勢力組織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包括但不限於諸子百家......
趙國大地,一片荒蕪與淒涼......
曾經繁華的城鎮和寧靜的村莊,在大地震、旱災與戰爭的三重打擊下,化為殘垣斷壁與焦土。
倒塌的房屋橫七豎八地散落著,土地乾裂崩壞,百姓們衣衫襤褸,流離失所,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秦明帶著扶蘇,穿梭在這片苦難的土地上。
扶蘇自幼在王宮中長大,雖然常被教導要心懷天下,卻從未親眼見過如此慘烈的人間疾苦。
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心中滿是悲憫。
“先生,沒想到百姓竟如此困苦……”扶蘇聲音略帶顫抖,打破了沉默。
秦明神色凝重。
“扶蘇,這便是戰爭與天災的殘酷......”
他們來到一處難民集中的地方,秦軍正在發放糧食。
百姓們排著長隊,雖然饑餓難耐,但在秦軍的組織下,秩序井然。
秦明和扶蘇加入其中,幫忙將一袋袋糧食遞給百姓。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雙手顫抖著接過糧食,眼中滿是感激。
“多謝秦軍,多謝秦王……”
扶蘇心中一酸,眼眶微微泛紅。
他轉頭看向秦明。
“先生,我以後一定要讓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不再受這般苦難。”
秦明欣慰地看著他。
“你有這樣的想法很不錯,但要實現這一誌向,不僅要有悲憫之心,更要有治國的智慧與擔當......”
發放完糧食後,他們又去幫助百姓重建房屋。
扶蘇親自拿起工具,和百姓們一起搬運石塊、泥土。
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但他渾然不覺。
在勞作的間隙,秦明不忘教導扶蘇。
“扶蘇,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如同建造房屋,一磚一瓦都需用心。
每一項政策、每一個決定,都要考慮到百姓的利益,根基穩固,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扶蘇認真聆聽,不時點頭。
一天的救助工作結束,天色漸暗,疲憊卻充實。
在返回臨時營地的路上,秦明依舊不忘教導扶蘇。
“趙國的遭遇,是前車之鑒,大秦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要避免讓百姓再遭受這樣的苦難......
你日後若登上王位,當以民為本,輕徭薄賦,推行仁政......
切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先生放心,扶蘇定當銘記今日所見所聞,不負先生教誨,不負天下百姓。”扶蘇堅定地說道。
暮色籠罩著秦趙大地,兩人的身影在餘暉中顯得格外堅毅......
一年後,秦明帶扶蘇回了鹹陽。
這一年的時間,秦明和扶蘇一直待在趙國地區,幫助原本的趙國百姓們恢複天災人禍所帶來的創傷......
期間,秦明一直對扶蘇言傳身教,秦明相信,一個見識和體驗過基層百姓辛苦生活的扶蘇。
就算在他未來當上皇帝以後,這一年的所見所聞應當也會讓他牢牢銘記。
夕陽西下,一大一小兩道人影進入了鹹陽城。
扶蘇長高了不少,同樣也變黑了不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頗有一副富家少爺變成農民老漢家兒子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