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的駱養性以及很多太監,與朝堂文官不清不楚,難保不出賣皇帝。
要是文官一旦炸鍋,不是怕他們,而是來不來就引經據典,聽著就讓人心煩。
萬一還搞個落水掉坑之類,那豈不步了便宜哥哥的後塵。
......
全部人身著便裝,一人一馬,王承恩幾個有些緊張,大感罪孽深重。
崇禎覺得好笑,告誡他們放鬆點,沒什麼大不了。
走出皇宮,彆說,感覺就是不一樣。
差不多八年沒在城中牽馬穿梭,還是當信王那會兒才有此“殊榮”。
做皇帝後基本呆在宮中,皇城很多地方都少有光顧,隻有偶爾心煩,登上煤山觀望遠景,連內城各個衙門,都沒去走動過。
外城那邊,隻有每年去天地壇祈福,才“有幸”光臨,城外就更彆提了,隻有登基那年,去祭拜過一次皇陵。
自己和那群當豬養的宗室,其實沒有太大區彆,每次出行鸞駕前呼後擁,根本感受不到任何人間氣息。
崇禎不由感歎,長期處於深宮,都能把天下治理好?
我信你個鬼!
恐怕隻有開國皇帝及遠見之輩,才不會墨守成規,而守成君王,基本一個鳥樣。
還是所謂聖賢經典“毒害”太深,文官們忽悠也“功不可沒”!
......
為避人耳目,幾撥人七彎八拐,在阜成門集合。
李若鏈出示腰牌,守軍一臉諂媚放行,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城門口煤車眾多,等待士卒一一查驗,阜成門被稱為“走煤門”,看來史料所言非虛。
終於出城,回望巍峨的阜成門,無比宏偉,華夏人民智慧令人驚歎。
崇禎從來沒在這個角度打量過,前世的秦天更無眼緣。
此處將在三百多年後不複存在,萬幸此刻,可以一睹雄姿。
護城河幾近乾涸,周邊並沒有想象中的流民,內城這邊必然要森嚴些,外城那方就不一定了。
記得年前順天府尹稟報過,建奴走後,流民再度彙集外城各門,達到十萬之眾。
流民早已成為大明隱患,讓他一度產生過矛盾心理,巴不得他們自生自滅。
但想到臨近年關,動了惻隱之心,命順天府每日施粥,賞他們一口飯吃。
如今擁有前世今生兩個記憶,意識形態不一樣了,那種人間慘景,估計隻有親眼目睹,才能真切體會到,便打算先回城時再看看流民。
......
方正化前麵帶路,避開官道走得不算快,主要是為顧及崇禎的龍屁股。
崇禎好多年沒騎馬了,有點不適應,看來得經常鍛煉才行,將來還想上陣殺敵,沒點功夫咋成?
不多時,眼前漸漸有了一些破敗小村落,沿途荒野成片,乾枯野草一望無垠。
隻有臨近溝渠一些地方,才有三五成群百姓,穿著破破爛爛,有氣無力翻挖土地。
與前世見過的春耕場景,完全天上地下。
那些百姓大多麵帶菜色,看見馬隊經過,怯生生停止勞作,警惕地張望。
當下早已立春,卻仍舊乾冷刺骨,正月期間僅下過一場小雪,很久沒見到雨雪了,空氣中全是陰冷。
小冰河氣候著實可惡,在大自然麵前,人們是多麼渺小。
哪有什麼田園春色,更沒有所謂生機盎然,妥妥淒涼空曠。
崇禎心中禁不住歎息: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