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儀式搞了,獻俘禮也全部禮成。
如此盛大場麵,崇禎自然得來點鼓舞人心之詞。
天子臨場發揮,內容不長,卻句句鏗鏘有力,足以振奮京師軍民。
負責傳音的禮官雖多,圍觀人群更多,沒辦法保證每個人都能聽清。
不過這些無所謂,今日所有細節,明天都將在華夏日報上看到,要不了多久,便會傳遍大江南北。
德勝門宏偉場麵完畢,崇禎帶著百官往太廟祭拜,那尊傳國玉璽被莊重地擺於香案。
劉宗周又拿出一幅錦緞,之乎者也念了一通。
大概意思是後世子孫朱由檢,把太祖成祖掛念的玉璽給弄回來了,兩百多年前實質性推翻暴元,這下又多了層象征意義。
活兒全齊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檢將率著大明兒郎光複蒙元故土,讓華夏禮教廣撒四方。
......
該整的都整了,天已進入申時,皇帝在光祿寺賜食百官,精簡版班師回朝禮儀徹底結束。
砍掉眾多流程都還如此耗時,看來往後無論何種大小事務,無用的通通需要糾正,固化思維會嚴重影響朝廷效率。
宴罷,文武與宗室行禮謝恩,藩王們總算得到一次皇帝正視,全都帶著各種猜測,屁顛屁顛告退了。
內閣六部侍郎以上官員被留下,包括數個近臣、周遇吉,還有鞏永固、張之極、孫維藩、楊崇猷等對京師叛亂有功的勳戚。
崇禎擺駕東暖閣,大家都清楚,天子回朝就欲商討國事,真是個工作狂。
內閣和近臣倒沒啥,侍郎與幾個勳貴泛起小得意,以往根本沒資格參與這種事,皇帝說軍國大事,一般都隻召尚書以上大員。
能被天子留下,預示著被皇帝認可,總算摸到了保皇黨的門檻。
一番君臣禮節,崇禎賜坐臣子。
簡單開場白說過,崇禎話鋒一轉,問向孫承宗:
“孫愛卿!”
“臣在!”
“遼東近況如何?”
“啟稟陛下,侯大真前幾日有奏報回京,通過暗查,遼東各部兵馬已基本理清,隻是...”
孫承宗頓了頓,接著道:
“隻是吃空餉者高達四成,遼東本土僅剩萬餘戰兵,各部外軍八萬餘,總數僅接近十萬。”
“嗯,朕知道了。”
崇禎表情無悲喜,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侯恂花費幾個月時間,交出一份確切數據,否則不知還會隱藏多久。
賬麵上遼東駐軍二十餘萬,單關寧軍就有六萬多,自己當初抽三萬去剿流賊,何可綱帶走兩千,相當於遼東軍主要兵力都被抽走。
或許當下未到王朝最後那兩三年,遼東閥門尚算聽詔,不敢說無兵可調,不然你軍餉去哪兒了,種種因素,方促成當時痛痛快快抽兵。
“傳旨侯大真,下月起軍餉按實發放,兵科全部下放遼東協助整軍,東廠派五百廠衛督導,重點保護軍中訓導官周全!”
“臣遵旨!”
“奴婢遵旨!”
曹化淳也起身拱手。
一番君臣對話,讓不清楚兵事的大臣有些驚異,這麼久了兵事僅限於軍機處和內閣,最多也就延伸到六部尚書級,這下知道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