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崇禎禦駕返回軍營,各路人馬安頓妥善,天色已到掌燈時分。
簡單晚餐使用完畢,範景文、李若鏈及四個軍中大佬來到大帳,小太監泡上幾杯熱茶,一眾人就在行軍桌上討論起兵事來。
“諸位都說說今日之感受吧。”
崇禎抿了口茶,雲淡風輕地說道。
“陛下!”何可綱率先站起身。
“北麵城牆紅夷炮6門,佛郎機若乾,臣觀其火力,夷炮最大口徑應該為12磅炮,下午試探性進攻,兩道壕溝已不是障礙,俘虜兵死傷四百餘,我方五十餘兒郎受傷,暫無人犧牲。”
崇禎點了點頭,孫應元隨即起身:
“陛下,定南門夷炮6門,同為12磅及以下,我部進展與拱北門相差無幾,俘虜兵死傷近600。
兒郎受傷百餘,十二人犧牲,大部為與城外叛軍對戰導致,叛軍於水門外河道有六七千步卒駐守,水軍於河道遊弋,叛軍暫未摸透我方底細,步卒僅曆經一輪交戰,便各自退兵對峙。”
“陛下,我部無法與城內密探聯絡,然臣深信下屬必然會於今夜展開相應行動,臣慚愧!”
李若鏈站了起來,臉上還有一絲愧意。
崇禎壓了壓手,示意大家都坐下,開口道:
“李愛卿何出此言,兒郎們身在敵營,這點反應肯定是有的,不然也沒資格呆在錦衣衛。”
“多謝陛下!”
“諸位,今日一戰,足以看出我大明軍隊畏戰之心有多嚴峻,恐怕除了禁軍外,守城之軍沒有任何一支敢出城野戰,越畏戰失敗機率反而越大。
中原剿賊與北方不同,沒有可比性,倘若建奴攻城,但凡不顧傷亡誓死拿下,朕敢保證,城破僅為時間問題而已。
我軍之所以保得薊遼至宣大一線無虞,一來城池堅固,二來火炮犀利,其三則為建奴兵力偏少,但倘若繼續如此,假以時日,大明雄關都將飛灰湮滅矣!
建奴以往繞道破關,我大明軍隊眼睜睜看著其燒殺搶掠,建奴班師,各處遠遠歡送,巴不得儘早離開防區,這就是我明軍最真實現狀!
打仗打仗不行,窩裡橫卻很有手段,各自為政毫無大局觀!實則進攻便乃最好之防禦手段,一味嚴防死守隻能被動挨打,大明絕不可再惡性循環,否則與泥菩薩過河有何區彆!”
崇禎語氣鏗鏘有力,透露著極度不滿與遺憾,同時也有幾分深深的不甘。
幾個文武沒有吭聲,一場試探性炮灰戰,竟讓天子產生這麼多感慨,看來天子考慮得非常之遠。
“陛下,我大明兵事要恢複太祖成祖之榮光,任重道遠也,無論如何,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範景文聲如洪鐘,堅定地站起來向皇帝表達決心。
“臣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眾大佬全部表態,崇禎滿意地點頭回應。
“卿等都坐下吧,今夜朕要試試科學院製造局新物件之功效,讓城內叛賊睡不著安穩覺,範愛卿!”
“臣在!”
“討賊檄文是否妥善?”
“稟陛下,昨日京師運來一萬份傳單!”
“甚好,今夜是否會刮風?”
“回陛下,入秋後北地多為北風與西北風,臣連日來查看皇曆夜觀天象,未來幾日都會有風!”
“王大伴!”
“奴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