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們連忙附和。
天子肯定不是一時興起,顯然早就在籌劃了。
新東西聽一聽無妨,都靜靜等著下文。
“王承恩!”
“奴婢在!”
“將朕於路上寫的文稿取來!”
“遵旨!”
王承恩轉身,從一旁箱子中將一份卷宗翻出。
“此乃朕思慮多次形成之策略,皆在精簡不必要之衙門,使其形成合力務實避虛。
大明需要徹底破舊立新,大伴給卿等念一念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拿起稿件,一頁一頁閱讀起來。
裡麵的內容很多,大致歸納的意思有五大點。
其一,撤銷太仆寺,所有軍馬歸各路軍隊自行管理,皇家禦馬交由燕雲馬場飼養。
所有底層人員歸入馬場,官員分流六部擇優錄用。
其二,欽天監歸入大明科學院,其品級不變,納入科學院科研係統。
其三,撤銷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三寺合並為一個衙門,統稱“皇家事務司”。
主官稱之為司長,官居正四品,原各寺職能不變,改為光祿局、太常局、鴻臚局。
三局局正正五品,無關緊要之下屬職崗一律裁撤。
其四,撤銷通政使司和翰林院,二者相關職能歸入內閣,統稱為“國務秘書處”,並對部分官員進行分流。
其五,撤銷國子監,改名為京師大學堂,其品級維持現狀,歸禮部直管。
國子監所有學子需考核後方可繼續於大學堂深造,否則視為結業,但不授予任何功名。
大明新建大學的事務已經在進行當中,京師大學堂按禮部籌劃進程不變。
接近兩刻鐘文稿念完,眾人聽得目瞪口呆心驚肉跳。
天子動作實在太大了!
這還僅是所說的第一步,後續兩步陣仗絕對不比這個小。
今日除了大理寺卿外,沒有其它寺官員參與。
若許譽卿、蔣德璟兩個天子親自提拔的寺卿聽到衙門都沒了,該作何種感想?
另外通政使司長期被天子繞過,自通政使馬思理被溫體仁貶去地方,去年開年劉宗周短暫代理過外,通政使一直未任命。
通政使司漸漸隻剩下傳遞一般文書和歸檔職權,後來活計也全被內閣行走替代了。
衙門殼子還在,實則徒有虛名。
而翰林院是最慘的,等同於掌院的翰林學士陳演,曾多次上書開經筵,天子理都沒理。
那家夥跟著李弘濟叛亂,現在都還蹲詔獄呢。
加上天子長期在外南征北戰,翰林院想開都沒法開。
如今對於修撰史書方麵,曆代前輩們早都幫他們做完了,僅偶爾幫忙起草詔書之類閒事可做,同樣有名無實。
國子監就更不用說了,去年起從未新進過一名學子,學子們鬨了幾次事被收拾掉若乾人,皇帝對國子監無比厭惡。
現在天子想改一改規製,看起來一切似乎都無錯。
閣中鴉雀無聲,一個個臣子冥思苦想。
天子既然敢這樣乾,就不怕下麵反對。
去駁斥或質疑沒有任何意義,臣子們都在思考由此帶來的好處與弊端。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過了好一陣,禮部尚書劉宗周起身拱手。
“講!”
“陛下,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彰顯君王權威,改寺為局降低品級,臣以為是否有損......有損帝王威儀。”
聽得出他語氣小心翼翼,崇禎也不願去計較。
劉宗周一向崇尚禮儀,雖站隊皇權思維上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但在他的心中始終認為,皇家形象不容任何褻瀆。
天子撤銷幾個衙門都可以不論,降低品級就相當於皇室自降身份,這與他根深蒂固的儒家理念,發生了莫大偏差。
當然,從這段話也可以聽出弦外之音,他對翰林院、通政使司、國子監調整並無異議。
崇禎一臉笑眯眯,放下茶杯緩緩道:
“天子天子,上天之子,代表著神權與軍政大權,然拋開神權光環,朕還不是吃食五穀雜糧,飽嘗人間煙火。
所謂萬萬歲長生不老,都僅僅儒家禮節表達對永生之奢望。
奢望終究是奢望,說好聽點乃精神寄托,永遠當不得真。”
這句話飽含深意,不輕不重實則已經非常露骨,算是對劉宗周隱晦地進行回應。
華夏幾千年傳統思維,早已將君權至上印入骨髓。
可當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王朝隕落之後新的王朝誕生之時,過去種種僅為過眼雲煙。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太禁錮於規矩之中並非好事,更何況可有可無之縹緲物。
部分臣子釋然了,劉宗周也不便再多問,再說下去就跟黃景昉類似了。
天子破舊立新絕非眼前所知這麼點,恐怕未來多年,都將處於漫長的革新之路。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