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拿著靳念祖通過高文采轉呈回來的密報,崇禎一臉輕蔑。
建奴終究坐不住了,稱帝是黃台吉目前唯一最有效途徑。
消沉了這麼久,去年冬天又凍死若乾人口牲畜,再不打一劑強心針,他黃台吉地位難堪。
“都傳看一下吧!”
王承恩接過密奏,雙手遞給孫承宗。
待軍機三臣、李若鏈、方正化全部傳看完,崇禎問道:
“不知卿等如何看待?”
“陛下,臣以為此舉乃奴酋精明之處,如此可重振建奴上下,一眾大明叛徒得到相應職位,必然更加死心塌地。
建奴貴族勢力被削弱一二,奴酋權利變得更大,封王安撫可暫時穩住朝堂平衡。
然宣府一敗影響深遠,平衡並不可長久維持,入秋左右奴酋必會來一場正名之戰!”
孫承宗三言兩語表達觀點,崇禎聞言微微點頭。
老孫眼光沒得說,倘若他換成黃台吉,也會選擇這樣做。
也就是說無論大明今年發不發起進攻,建奴都會奮力一搏。
黃台吉要想進一步立威,保持所謂帝王威儀,除了發動戰爭外彆無他選。
“盧愛卿呢?”
“陛下,臣深以為然!”
“兩位李愛卿意下如何?”
“臣附議!”
“方秉筆呢?”
“奴婢附議!”
“嗯,很好,朕也覺得孫先生所言不差,那諸位都說一說,看建奴會怎樣覬覦大明吧。”
掃視一圈,孫承宗、李邦華、李若鏈、方正化都微垂眼眸,就盧象升平視禦座。
崇禎心中暗笑,幾人明顯想讓盧象升打頭陣。
這段時日都聽說了,針對建奴的作戰方案,已經基本形成兩套初步思路。
若去打建奴,孫、李二人統兵明顯不現實,唯有盧象升。
兩人都清楚皇帝很看重中原侯,讓他上陣的可能性極高。
而且作戰方案名義上孫承宗負責,實際主要為盧象升花心思,大家都樂見其成。
“陛下,臣請借輿圖一用!”
“甚好!”
抬了抬手,兩小太監將禦座後麵掛著的輿圖取下,撐開呈現在諸臣麵前。
“臣以為建奴若發起戰爭,繞道伐明仍乃唯一途徑!”
“何以見得?”
崇禎故意一問,背著雙手從台上緩緩走了下來。
指著輿圖,盧象升朗聲道:
“北征都督府控製興和路至喜峰口以北一線,兵鋒所至之處漠南諸部已臣服我朝。
然額哲並無其父林丹汗之威望,察哈爾轄地不及原有一半,古北口向北500裡外,均不在北征都督府勢力範圍。
建奴若繞道攻明必會避開鋒芒,比以往多走近千裡,而大同以西便乃最理想之地!”
崇禎沒有接話,隻是靜靜盯著輿圖。
王業浩統領的兩支禁軍沒有讓他失望,收複了長城以北一二十萬平方公裡地域。
然實力畢竟僅限於此,內喀爾喀、科爾沁餘部仍臣服建奴,心思出現些許搖擺者也有,卻並不能代表會買大明的賬。
而再向北向西那些蒙古部落,就更不用提了。
或許很久沒嘗過大明刀子,早都忘了當初成祖北征,令他們的祖先落荒而逃的痛楚了。
是的,大明已經起死回生,局部甚至出現壓倒性優勢。
卻也隻能做到局部,要全盤掌握還任重道遠呢。
“若換成你中原侯是黃台吉,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