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回連不識字的都可以納入,預示貢生含金量大大降低,在場大小官員寒窗苦讀若乾年,還有什麼優越感可言。
那啥學士又是什麼東西?隻知道內閣大學士,科學院也有學士一職,科舉中竟然加入這玩意兒?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女子都可以考,實在搞不懂啊。
“肅靜,肅靜!”
“朝官常把禮儀廉恥掛嘴邊,朝堂之上卻大聲喧嘩,不顧身份成何體統!”
蔣德璟和事務司鴻臚局官員出言嗬斥,一點沒給麵子。
這句話有點打臉,不少官員或臉紅或不甘地暫時收聲。
“諸位,依禮部製定之規章,凡用八股作文者視為無效答卷,務必采用白話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有取得進士、學士資格者,均需入京師大學堂學習三個月。
而後能做官者安排差事授予品級,不能做官者量力提供崗位。”
“......”
劉宗周唾沫橫飛,口若懸河說了一大堆。
包括朝官們弄不懂的新名詞新東西,均予以解釋,最後才爆出一個最大的驚天雷:
“按陛下旨意,明年後朝廷將不再開科取士,改由從社學、大學堂等機構選拔人才!”
收起文書,劉宗周朝天子作揖。
“陛下,臣稟報完畢!”
“甚好,愛卿回班。”
“謝陛下!”
掃視全場一圈,不少臣子與崇禎目光交彙,朝臣們隨即低下頭,不敢與天子對視。
輕咳一聲,崇禎淡淡道:
“朕之所作所為絕非心血來潮,想必爾等存在諸多疑問。
這樣吧,朕允許爾等提三個問題,朕來親自答複!”
“陛下,臣有疑問!”
很多人尚在思考該如何提問,右都禦史黃道周出班。
質疑者紛紛伸起腦袋,期盼這個還勉強算一條戰線的同類,能提到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崇禎淺笑,黃道周和劉宗周都屬於如假包換的忠臣,卻也是迂腐派代表人物。
劉宗周那刺頭被調教得差不多了,偶爾發發強脾氣,崇禎總能把他給拉回來。
黃道周也被敲打過多次,事前並未溝通,看他想問點什麼。
“但說無妨!”
“臣遵旨!”
清了清嗓子,黃道周問道:
“陛下,恕臣鬥膽,敢問為何取士如此之多?為何三六九等與女子均可參考?為何明年後直接取締科舉?
臣甚是不解,如此讀書人積極性必遭受打擊,千餘年來從未有之,我大明未來何去何從?還請陛下解惑!”
不少朝臣默默點頭,黃道周基本問到了點子上。
“愛卿一連三問,一點都不給同僚留餘地啊,準確地說是四個問題,哈哈哈......”
崇禎大笑,不少臣子麵麵相覷。
黃道周還真把他們的發言權都給剝奪了,狗日的不讓老子露臉,先前真該動作快一點。
“朕就一個一個回答,過期不候!”
“臣洗耳恭聽!”
注釋一:明朝科舉製度已經相當完善,從下到上依次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秋闈)、會試春闈)、殿試)。
通過縣試後方具備府試資格,民間稱之為“縣童”,實則不具備任何功名。
府試通過成為“童生”;院試仍在府一級考,由各省提學官主持,考取則成為生員,即最低級的秀才功名,可擁有一定特權。
鄉試在省城考,由朝廷派遣考官或指定布政使主持,產生舉人功名,具備做官資格。
會試於京師舉行,一般由禮部尚書或內閣大學士擔任主考,中榜者稱之為貢士或貢生,一般情況下取士兩三百人。
殿試則為皇帝親自主持,隻考“時務策”,從貢生中確定一甲、二甲、三甲排名。
一甲為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注釋二:科舉各級分為三場,第一場即四書與五經兩科,四書為每個考生必考,洪武爺創立以八股成文。
五經為選考,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選一。
第二場考論策,即論、詔誥表等,與五經無關,第三場為時務策論。
所以明代科舉考秀才都曆經萬難,取得進士更是鳳毛麟角。)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