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書!”
“臣在!”
崇禎望向馮英,馮英捧著一份文書走出班中。
“宣布一下憲法相關綱要吧。”
“臣遵旨!”
接下來,馮英侃侃而談。
簡單介紹了一下大明憲法主要條款,以及過程中的各種修改與集思廣益。
有了朝鮮一事作為鋪墊,律法的事兒就順暢多了。
大明文官天生喜歡沒事找事刷存在感,哪怕好官和忠臣。
大明憲法在六部、督察院、大理寺探討過若乾次,內閣也主導過幾次討論會議。
反對聲不少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但天子、內閣與刑部強勢推進,最終形成試行版。
而且當中有非常重要的兩條,憲法可每隔一至兩年修訂,不斷完善使其更符合國情。
闡明大明為君主專製國家,規定將花費不超過三十年時間,慢慢過渡到君主立憲,並對部分名詞進行了詳細注釋。
洪武爺當年創立禦史及六科言官製,說白了就是從最高層設計出資本主義萌芽。
隻不過沒有相應法律作為強力支撐,漸漸演變成無休止的勾心鬥角,空耗國家根基。
而大明憲法對君主繼承、朝堂框架、軍與政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等事項,都予以清晰界定。
政務方麵設立全國明鏡台,為君王以下最高權力機構。
各級官員、社會名流、底層百姓凡有突出表現者均有資格加入,共商舉國大事。
軍務方麵有專屬軍機處軍事明鏡台,皆由兵事係統人員參與,不針對民間。
所有內閣及軍機處成員、律法、軍政大事都將從明鏡台誕生。
在三十年過渡期間,君王擁有一票否決權,這是崇禎需要嚴格把控的方向。
大明官員養成了與君王爭奪權力,必須從律法上予以規範,否則革新終將演變成失控。
這條口子讓朝官們看到了希望,雖然三十年還很遙遠,卻也表露出君王態度走向,寫進憲法可不是空口白牙。
天子要權但不濫權,與天下人共治,也從根本上杜絕了仕林崇尚的君主同士大夫共治的幻想。
直到馮英說完,文官們全都罕見地選擇了閉嘴。
要論其帶來的震撼度,從某種層麵而言遠超兩地戰事,這些都與前期鋪墊密不可分。
“馮尚書!”
“臣在!”
“立即將憲法刊印成冊,向中樞、地方、民間大眾全麵發行,相關配套律法同步實施!
所有文武官員必須帶頭熟讀,華夏日報分期刊連載,務必讓天下人儘快熟知!”
“臣遵旨!”
“孫先生!”
“臣在!”
“明鏡台委員長由朕親自擔任,內閣再組織廷議推出不低於十名副職,其中內閣、軍機處諸卿必須兼任副委員長!”
“臣遵旨!”
尚書侍郎躍躍欲試,內閣和軍機處占據七個位置,還有三個是他們的,大家都有機會競爭。
那可是最高權力機構啊,能夠決定內閣大學士去留主宰全國要事,誰都不願輕易放棄。
“此事就到商議至此,劉愛卿來說說春闈吧。”
崇禎淺笑,將目光投向禮部班中。
“是!”
劉宗周再次出列,隨口滔滔不絕起來:
“啟稟陛下,十年春闈已按去歲之政令歸納為六個科目,分文學、農學、醫學、數理化、天文地理、兵科六大類。
預計招納進士800名,學士3000至5000名,若參考人數較多,可擴大規模!
禮部已派出朝官前往各布政司指導,今年秋試同樣按新設之六個科目主考。
其中四書五經比重占兩成,六科之一占比六成,策論兩成,以綜合評分法確定貢生資格!”
崇禎還以微笑,輕輕點了下頭。
劉宗周拱了拱手,側過身麵向同僚:
“諸位,本次春闈除科目按革新舉措劃分外,貢生按舊製舉人身份方可參與。
然學士則麵向大明所有百姓,不分男女,且秀才、童生、吏員、甚至目不識丁者皆可,對於特彆優秀者亦可納入貢生!”
“什麼?”
“這......”
這一說不要緊,殿中瞬間炸開了鍋。
去年發布科舉新政倡導新學,不少人都忍了,眼巴巴看著詔書下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