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
一百個文武早早進入殿中,不少官員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天子快一個月沒開朝會了,昨日午後接到上朝通知,三品以下文官爭先恐後登記,沒挨上的還差點罵了娘。
一個月來崇禎沒開朝並不代表未理政事,不是在各部衙門議事,就是泡在大明科學院。
還先後考察了西苑官地、皇家集團諸多店鋪作坊,去燕雲馬場鼓舞天雄軍士氣,視察城中廁所革命進展等等。
總之每天叫一個行程滿滿,日理萬機。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環視一周,崇禎默不作聲。
朝會限定的一百人滿當當,不知是真關心大明還是天生喜歡湊熱鬨。
抬了抬手示意,蔣德璟扯起了嗓子。
“陛下有旨,眾卿平身!”
“謝陛下!”
“蔣主任,開始吧。”
望向蔣德璟,崇禎淡淡道。
“臣遵旨!”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那句口頭禪已經不在,現在由皇家事務司擔任司儀,就好比會議主持。
鴻臚寺職權全部並入皇家事務司,鴻臚局隻需派三兩人料理相關事務便可。
所有朝會節奏都掌握在皇帝手裡,臣子牽著鼻子走想議什麼就議什麼,完全成為曆史。
“今日共三項事宜,其一,通報對奴戰事,其二,通報大明憲法等律法審議結果,其三,確定明年春闈事務!”
蔣德璟聲如洪鐘,宣布朝會議程。
大臣們神態各異,沒有誰再主動站出來瞎嚷嚷。
天子回京第一朝黃景昉的事曆曆在目,從那以後規矩就變成這樣了,就算要發言也得先忍著,等流程走完。
“陛下,臣意通稟遼東戰事!”
“準!”
盧象升出班,捧著奏本朗朗上口。
“經軍機處彙總,五月初六北方野戰軍兩路人馬前出,現已占領朵顏故地及三座塔多日。
經陛下欽定,將朵顏故城賜名赤峰,三座塔賜名朝陽,重新納入我大明國土!
此戰滅掉五部蒙古部落,殺敵一萬八千餘,俘虜蒙元餘孽四萬餘人,物資若乾!”
“噓......”
朝臣中有人發出噓唏,彙集在一起就成了一股嘈雜音。
盧象升咳嗽一聲,殿中重歸寂靜,接著道:
“五月十八日,禁軍第三軍與水師沈世魁部,分彆攻克朝鮮義州及鎮江堡,現鎮江堡緊握於大明之手,殘敵退守鳳凰城。
山東都督府三萬兒郎於二十一日登陸朝鮮,據最新情報,朝鮮主要城池均被我軍掌控!
國王李倧騎牆觀望,最終屈服於大明天威,朱大典上報請示,是否扶持新國王!”
“啊......”
“這......”
這次的噓唏聲更大,北方野戰軍出征是登了報的,隻是不清楚細節,華夏日報對戰況也僅報道過隻字片語。
而東麵就不一樣了,官方從來沒有宣布過,今日一提出便是大瓜,一幫內閣軍機口風好嚴啊。
那啥扶持朝鮮國王啥意思?宗主國管得這麼寬嗎?
絕大部分官員倍感驚異,少許人還多少有些費解與不滿。
“關寧軍於近日收複鬆山、杏山諸堡,寧遠到錦州陸路完全打通,儘歸我大明之手!
現侯恂坐鎮錦州,與北方野戰軍兩路人馬遙相呼應,此役最終之目的即將達成。
從此遼西與長城外線千餘裡故土將連成整體,遼西走廊不再孤懸一線!”
合上奏本,盧象升向天子作揖。
“陛下,臣已通報完畢!”
“回班吧。”
“遵旨!”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孫承宗從椅子上站起,帶頭山呼。
一眾臣子有樣學樣,所有人都喜形於色,就算有點小心思者也不敢在此刻唱反調。
朝堂之上將戰果公之於眾,明日華夏日報也會詳細報道,已無保密的必要了。
“諸位愛卿都說說,先議一議朝鮮新國主事務。”
崇禎一副閒適悠然,語氣無比平淡。
不少臣子猶如注入一針興奮劑,皇帝都很久沒讓人在朝堂上發表意見了,正欲出班間,劉宗周站了出來。
“陛下,朝鮮國主首鼠兩端,已不可再謀其位,依臣之見可立世子李溰為王!”
藩國之事就該禮部管,劉宗周自然得積極表態。
“臣附議!”
“臣附議!”
部分臣子拱手,多半為禮部、吏部官員。
也有一些人唯唯諾諾,似乎在隨波逐流。
望了眼才從詔獄出來兩個月的倪元璐,隻見其眉頭緊鎖,崇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