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侍郎,你有不同意見嗎?”
倪元璐一怔,出班道:
“陛下,臣沒有意見,隻是......隻是......”
“支支吾吾作甚,直說!”
“陛下恕罪,臣遵旨!”
倪元璐深吸一口氣,天子前段時日單獨召見過他,說的話令他無地自容。
天子還不計前嫌,升他成禮部右侍郎兼京師大學堂祭酒,這份大度再度令他汗顏不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年來自己種種作為實在迂腐不堪,詔獄裡他想了很多,大明翻天覆地日新月異,舊思維早已行不通了。
“陛下,朝鮮臣服我大明近三百年,我朝於此國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無數。
神宗朝兩度抗日援朝,大明兒郎流血犧牲,國庫消耗殆儘,還直接引發奴兒崛起,此等藩國若再行國祚有失偏頗!”
“那依卿之見不該立新王囉?”
崇禎淡淡道。
“臣沒有想好,然不立肯定勝過新立!”
“陛下,臣以為倪侍郎所言極是,如今朱總督經略朝鮮,此國之西人黨勢必處於上風!
為以絕後患,完全可以撤銷朝鮮王室,改成我大明之行省!”
新任兵部尚書吳珄慷慨陳詞,這一番話讓朝堂瞬間炸鍋。
大明原本無行省一詞,各地都稱為承宣布政使司,這個詞是皇帝上個月才提出來的,算是承接蒙元舊製。
崇禎心中暗笑,這吳珄有點意思,是個刺頭啊。
在他心目中將朝鮮變為行省隻是時間問題,今日之所以要把這檔子事兒放在朝會上討論,便是想看一看朝堂輿論走向。
“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
“陛下,我大明雖乃堂堂宗主,然一旦收為行省即代表侵吞他國,於漢家禮儀不符啊。”
“有何不可,身為宗主便有行事之權,豈是小國能夠左右!”
“李倧瞻前顧後虛與委蛇,建奴牆則投建奴,大明兒郎強勢登陸則重依大明,此等不忠不義之徒,拿來何用!”
“......”
一眾大小文官嘰嘰喳喳,瞬間分成兩派。
內閣、軍機處、其它各部尚書侍郎們冷眼旁觀,尤其了解天子的人,更是默不作聲。
要論大明花在朝鮮身上的心血,確實超過任何一個行省。
彆說收入囊中,即便將朝鮮國永世為奴作補償都實屬應該。
要爭論就爭論吧,崇禎無動於衷,讓喜歡辯論的臣子找回點曾經的感覺,就當過過嘴癮。
天子有縱容的意思,皇家事務司禮官也沒有過問,文官們開始表演了。
足足兩刻鐘過去,兩派互不相讓,唇槍舌戰愈演愈烈。
大明文官真特麼帶勁,崇禎終於聽厭煩了,給蔣德璟使了一個眼色。
“肅靜!肅靜!”
爭論聲漸漸停息下來,不少人粗氣直喘,先前可累得夠嗆。
“朕也不想多說,老規矩,認可收回李氏職權設朝鮮為行省者站左邊,反之則站右邊!”
崇禎眯著雙眼,聽臣子吵架沒點免疫力還真不行,真不知以前是怎樣熬過來的。
十餘息功夫後,朝堂上涇渭分明。
讚成者超過八成,嚷嚷半天就是十來個小官瞎逼逼。
搖頭自嘲,崇禎笑道:
“看來朕確立新律法一點無錯,按新律法之規定,今後朝廷將設立明鏡台衙門。
爾等想提出治國之策,想要發表高論,明鏡台便是爾等大展拳腳之地!”
內閣及六部少數知情者忍俊不已,佩服天子果然睿智。
大明朝堂吵了兩百多年了,光靠堵並非長久之計,天子也不是聽不進忠言之君。
設一個衙門供他們吵,看究竟吵成個啥樣。
“不過朕有言在先,往後無論爭辯結果如何,均需以投票表決為準,就像你們現在這般。
朕允許不同意見,然若想靠少數人之意撼動大事,以致無限期拖延不了了之,朕絕不容許!”
一眾臣子聽得懵懵的。
又是明鏡台又是投票,天子語氣不善說得非常清楚,隻有靜待下文了。
“孫先生!”
“臣在!”
“即刻向朝鮮國下旨,收回敕封金冊大印,貶朝鮮王室為民,將朝鮮設為我大明最新行省!
由朱大典擔任朝鮮首任總督,總領朝鮮一切軍、政事務,改朱大典部為禁軍第七軍!
即日起撤銷山東都督府,由東征都督府全盤接管山東軍務!”
“臣遵旨!”
“朕看就由倪侍郎跑一趟,去宣揚我天朝國威吧!”
“臣遵旨!”
朝堂喧鬨塵埃落地,崇禎一錘定音。
那些持反對意見者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天子此般想來絕非一時興起,恐怕早都在醞釀了。
二十多人對陣七十多人,天子和高官全站一方,以所謂禮儀去左右政事,真的行得通嗎?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