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像一個獲勝的戰士。
劉宗周則如同一攤爛泥。
天子讓臣子放開手腳辯論,以劉宗周全麵失敗而告終。
這場辯論幾乎沒有引經據典,也談不上所謂經筵,卻將事實理得清清楚楚。
過程中雖出現人身攻擊,最起碼一直遵循著事實,更沒有論罪定罪強加於人。
氛圍很好,崇禎非常喜歡。
“陛下,今日馮尚書字字誅心令臣如夢初醒,臣有罪,望陛下恩準臣辭官歸隱!”
劉宗周雙膝跪地,眼中閃現淚花,顯得無比痛苦。
崇禎笑而不語,望了望孫承宗幾個閣臣,老革命們神情釋然,並無嫌棄之色。
“劉先生何罪之有啊?”
稱呼起了先生,劉宗周倍感詫異。
大明曆代帝王向來不是愛卿便是先生,但當今天子一年多來除了首輔孫承宗外,對其他人很少用這樣的稱謂。
“臣有負聖恩,數十年誤入歧途頗深,無顏麵對朝堂上下,羞於處在禮部尚書之位!
臣不可再誤導天下學子,請陛下恩準!”
劉宗周麵帶愧意,此刻就如王陽明格物格出心得一樣,算是大徹大悟了。
“你可知朕為何至今仍讓你擔任禮部尚書?”
端起茶杯,崇禎問道。
“這......恕臣愚鈍,臣不知。”
天子如此一問讓劉宗周很是不解,也不知該如何接話。
“朕去年不計前嫌讓你身居高位,隻因先生才高八鬥做事持之以恒!
大明需要革新者,也需要先生這種認清現實者!”
“陛下,臣有罪啊!”
此話令劉宗周感動不已,說自己有罪也體現出他敢作敢當的君子做派。
“你確實有罪,然那是舊律法欺君一說,如今大明憲法頒布在即,各項律法同步推出,欺君之罪已成過眼雲煙。
倘若先生覺得心懷愧疚,那就把禮部給朕打理好,將各省大學堂及社學事務辦得更漂亮,彌補你過往之失!”
“臣感激涕零,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宗周帶著哭腔,被天子的大度深深折服。
升任尚書後他其實做了很多事,禮部上下公務效率頗高且清正嚴明,他雖對一些新事物頗有微詞,但並沒有消極對待。
各省大學堂與社學籌備穩步推進,下個月全國近三成大學堂都可以開學,若非師資力量欠缺,差不多八成能落地。
至於各府縣社學如同遍地開花,明年就可恢複到太祖時期水平,劉宗周還是有功的。
“先生起來吧。”
“臣多謝吾皇!”
給了一個微笑示意他坐下,最強的一頭驢被徹底降服,崇禎很是開心。
去年之所以重用劉宗周,其一他站對了隊,不管出發點是啥,必須給個好位置。
其二這家夥屬於曆史上的錚錚鐵骨,誓不降清絕食而亡,其死法沒有一個強大執念根本做不到,這是他最大的優點。
此類人隻要心悅誠服認準某件事,必會義無反顧做下去,崇禎需要這樣的人。
其三嘛,有崇禎另一層考慮在裡麵,讓以他為代表的迂腐者不斷接受事實打臉,如此方能締造出更多革新派。
抿了口茶,崇禎做起了辯論總結:
“諸位,今日之辯論無比妥當,比過往朝堂互撕收效更佳,諸卿以為呢?”
“回陛下,的確如此!”
“......”
臣子們表態應允,馮英和劉宗周竭力爭辯卻都掌握著火候,其方式值得提倡。
緩了緩,崇禎接著道:
“朕喜歡以點帶麵舉一反三,今年回京後要求六部拆分為多部,就是為讓權責更清晰!
而創立明鏡台,則是讓臣子有一個諫言與公平辯論之地。
今後各項大事發生分歧時,可在明鏡會議暢所欲言充分解析,最後投票定奪。
反對者可保留意見,但一旦確立出方略,反對者亦需嚴格執行,否則便是違法!
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爾等更應明白其道理,過去朝堂上烏煙瘴氣甚至拳腳相加,豈是掌控帝國命運之大員該做之事!
故朕允許辯論,允許各抒己見,但不可無理取鬨強扣帽子,麵子上政見不一,實則結黨營私,這樣的事絕不許再發生!
朕還是那句話,窩裡鬥隻會如井底之蛙讓窺視我大明者得利,唯有打開格局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方為為臣之道!”
“臣等謹記!”
臣子們紛紛起身作揖,打心底也認同這個觀點。
天子讓禦史下地方,撤銷六科言官,搞半天並非聽不進去逆耳之言,而是給個地兒讓朝官辯論,前提是不得信口雌黃。
至於黨爭方麵,近百年來鷸蚌相爭死掉那麼多人,到頭沒有一個真正獲勝者。
隻會讓人身處旋渦防不勝防,那樣的日子並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