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八年的霜降日,都江堰魚嘴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陳硯秋望著腳下奔湧的岷江水,懷中那方刻滿星算公式的鐵板沉甸甸地墜著。寒林社眾人正將鎏金鐵函沉入寶瓶口,函中《璿璣錄》與星算證據用蜂蠟密封,鐵函表麵用金銀錯工藝嵌出昴宿星圖。
“未時三刻,定位。”老河工嘶啞的嗓音混著水聲傳來。陳硯秋看著社眾按《天文分野圖》標注的星位,將鐵函沉入對應昴宿天苑星官的位置。水流突然形成漩渦,將鐵函吞沒時泛起靛藍的泡沫——分明是鐵函中的砭石針遇水產生了反應。
申時的日光照在江心浮起的金砂上。
陳硯秋蹲身撈取金砂,指尖卻被灼得生疼。砂粒表麵用砭石針刻著微縮星圖,昴宿與畢宿間連著條血線——正是西夏駝隊運送文運的路線。他猛然想起崔月隱最後的發現:韓似道竟將太微垣星官西移三度以資敵。
酉時的江風卷著紙錢灰打旋。
寒林社祭司開始吟唱《禮部韻略》,每個韻部都對應個星官位置。當唱到“陽”韻第十七格時,江水突然分開,露出底下用砭石針固定的鐵券——那是太平興國五年埋下的《南唐星術禁毀令》。
戌時的暮鼓震得崖壁落石。
陳硯秋撬開鐵券暗格,裡麵蜂蠟密封的黍米早已黴變。米芯裹著的羊皮屑上畫著星力對抗圖:昴宿陣眼與西夏仿建的汴京貢院地牢呈南北對峙之勢。圖側小字注:“星力相衝,則文運歸位”。
亥時的梟啼驚起江鷗陣陣。
陳硯秋將新鐵函與舊鐵券合藏,金銀錯紋路遇水發出蜂鳴。社眾按《璿璣錄》記載的“七星鎮煞”方位,將三百六十五根砭石釘打入江底岩層——每根釘尾都係著冰藍絲帶,帶子上寫著被奪文運者的姓名。
子時的地動搖得竹索橋吱呀作響。
陳硯秋在橋墩處發現個陶甕,甕中裝滿燒焦的《進士名錄》。景佑三年的金榜被特意取出,每個名字旁都注有骨相特征。在黜落者附錄裡,他看到了父親的名字——陳襄的批注竟是“目帶雙旋,破軍侵文昌”。
醜時的螢火蟲聚成北鬥形狀。
陳硯秋借著微光看見江底砭石釘自行調整方位。所有釘尖都指向西北——西夏興慶府的方向,而釘尾的冰藍絲帶齊指東北——韓似道窺天齋的位置。
寅時的晨星倒映在漩渦中心。
陳硯秋將銅雀硯殘片投入江心,硯底蜂蠟融化後顯出血書公式:“陣眼效力=砭石釘數x0.618”。按此計算,三百六十五根釘可產生二百二十五份鎮煞力——正好抵消韓似道今年準備輸出的文運量。
卯時的露水凝在鐵函表麵。
陳硯秋發現金銀錯紋路遇露顯形:昴宿星官與西夏地牢的對抗係數竟是3.618。這個數字讓他心驚——說明西夏人每接收一份文運,能產生三倍於中原的效用。
辰時的鐘聲穿越江霧而來。
寒林社開始誦讀《黜落者名錄》。每念一個名字,江底就升起串氣泡,氣泡中浮現出考生臨死前的影像。當念到“景佑三年淮南路蘇軾”時,江水突然沸騰,浮現出整整一頁被篡改的試卷。
巳時的烈日烤得砭石釘發燙。
陳硯秋看見釘群投射的陰影在江底組成太微垣星圖。當他把《崇天曆》日晷投影投在圖上時,星官自動校正回真實方位——文昌星官終於重新籠罩在江南貢院上空。
午時的暴雨砸起萬千水花。
陳硯秋接取雨水化驗,水中竟含暹羅金剛石微粒。他猛然想起司天監渾儀上失蹤的寶石——原來被磨粉摻入水中,用以乾擾星力感應。
未時的雷聲震得魚嘴裂開縫隙。
陳硯秋在石縫中找到鎏金銅匣,匣中《南唐星隕錄》記載:後主李煜曾在金陵設類似陣眼,終因星力不足而國滅。匣底壓著韓似道手書:“今之陣眼,猶螳臂當車”。
申時的蚊蚋聚成黑雲襲來。
陳硯秋揮袖驅蟲時,袖中滑出羊胃膜。膜上用血寫著新現則:“實際鎮煞力=釘數x0.618西夏受貢數x3.618”。按此計算,陣眼僅能挽回三成文運損失。
酉時的霞光染紅江麵。
陳硯秋突然發現公式遇光變化:減號後的部分突然翻倍。這預示西夏今年接收的文運將遠超預期——韓似道顯然準備了更大的陰謀。
戌時的更梆聲伴著漁歌傳來。
陳硯秋最後檢查鐵函密封,在金銀錯紋路裡找到隱藏的澄心堂璽印。印文遇濕顯現出血書批注:“星力可改,文運可奪,然人心難欺”。
亥時的冷霧漫過江麵。
陳硯秋在霧中看見砭石釘的陰影重組,拚出個“忠”字。字跡消散處,露出江底埋藏的《寒門盟誓》——那是三百六十五個黜落者用血書的誓言:“星命不改,青雲不滅”。
子時的地動掀起巨浪。
陳硯秋被浪頭拍在岩壁上時,懷中鐵板突然發燙。星算公式遇水顯出新內容:“人心向背=黜落數x3.618”。這個數字讓他震撼——寒門士子的怨氣,竟能產生三倍於星力的能量。
醜時的螢火蟲聚成青雲形狀。
陳硯秋借著微光看見江底升起無數氣泡。每個氣泡裡都裹著份被篡改的試卷,氣泡破滅時迸出的火星在空中聚成真正的太微垣星圖——文昌星官亮得灼目。
寅時的晨星倒映在恢複平靜的江麵上。
陳硯秋用銀針在岩壁刻下最終公式:“正道=人心x∞”。刻完最後一筆,都江堰上空突然出現百年不見的銀河瀉影——昴宿星官亮得照亮了整個蜀地。
卯時的晨光照見江心浮起的金砂重新聚攏。
金砂自動排列成《禮部韻略》的韻部順序,在“陽”韻第十七格處,所有砂粒突然沉入江底——那裡正是陣眼核心所在。寒林社眾人跪拜江岸,吟唱聲與江濤共鳴震得天際雲開霧散。
辰時的鐘聲裡,陳硯秋將銅雀硯殘片投入陣眼。
硯台沉沒處升起七色虹霓,虹光中隱約可見三百六十五個青衣士子的虛影向著東南方——汴京貢院的方向——齊齊躬身作揖。
喜歡不第河山請大家收藏:()不第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