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玫死後,李克用全據邠寧,地盤是大了,投降的軍隊也多了,但是從經濟實力上來說,卻是不升反降。
可以說,就目前而言,三鎮之間的戰事,唯有東方逵,是最大的贏家,什麼都沒少,反而是掠奪了大量的錢糧,順帶還漲了一波威望。
當然,從另一方麵上來說,東方逵肯定是個輸家,他得到的隻是一些錢糧,但是丟了朱玫這個一同抗擊李克用的盟友。
兩個聯合都沒打過李克用,那等他緩過勁來,東方逵還能擋住李克用的攻勢嗎。
李克用所據三鎮,邠寧,鳳翔,徑原,這三鎮中,除了鳳翔鎮的經濟實力強一些,其餘二鎮,都是屬於要靠朝廷救濟的類型。
當然,邠寧,徑原還是要比邊陲的天德,振武要強一些,隻是對李克用而言,經濟問題,他從來就沒放在心上。
但是蓋寓屢屢上書勸誡,其言徑原鎮內遭到大破壞,民生凋敝,必須要好好安撫百姓,恢複生產,短時間內,最好不要再動兵。
李克用還是很信任蓋寓的,見他苦口婆心的勸說,也是答應了蓋寓,今年不會再打仗了。
不過,李克用雖然對經濟不重視,但對自己實力擴充的,還是十分上心的,李克用出身沙陀部,但因為李克用在大同,雁門之地的失敗,沙陀諸部很多都遷移出陳從進的勢力範圍。
因此,在關中站穩腳跟後,李克用遣人去韃靼草原上,招攬沙陀諸部,讓他們借道天德,再經朔方,入邠寧鎮內。
而天德軍防禦使李璟詳,畏懼陳從進在北方的勢力,拒絕李克用借道的請求。
不過,李克用是什麼人,直接威脅李璟詳,表示老子就是要從這走,提前說借道,是給你麵子,敢不借道,他就出兵打下天德。
彆看天德軍地盤大,整個天德軍攏共就四五千人,還分散很多的軍寨防禦,李克用真要出兵打他,那李璟詳鐵定是守不住的。
李璟詳無奈之下,隻能當鴕鳥,就當不知道沙陀三部路過的消息。
不過,沙陀三部這幾年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李克用的叔父李友金,整個人都憔悴了,還有曾經的朔州刺史米海萬,沙陀薩葛大部,被這麼折騰幾回後,實力大不如前。
而李克用把這些人拉過來,其核心目的,便是擴大自己的基本盤,好更好的控製三鎮軍卒。
李克用控製軍隊的手段,和陳從進不同,陳從進是靠恩義,威望,足糧足餉,以及軍正使,緝事都,還有學堂軍官的多重手段下,牢牢的控製軍隊。
但李克用沒這些條件,恩義他有,李克用也搞了義兒軍,開始大規模的收義子,再以義子去控製中層。
威望,李克用屬於是中上水平,畢竟他除了在幽州陳從進的身上吃了幾回虧外,其餘的戰事,是一打一個準。
足糧足餉,隻能算是勉強維係,至於其他的什麼軍正使,緝事都,學堂之類的,李克用不屑的搞,學堂培養太難,還不如軍陣中廝殺起來的漢子,那樣又快,又能打。
至於軍法,那李克用的軍紀一向不怎麼樣,更不用提緝事都這玩意了,李克用都曾對左右嘲笑過陳從進,說陳從進此人,就希望做這些蠅營狗苟,小偷小摸的事,談不上半點英雄氣。
李克用為了牢牢控製住軍隊,他將三鎮中所有的精銳,勇壯者,全都集中到一起,並將所有的將士,連同家眷,都遷移至鳳翔府,所有人都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而且,李克用也覺得陳從進那套無戰時,大將無兵權的套路很好用,因此,他在鳳翔府搞了和陳從進一樣的治軍手法。
無戰時,衙將每日上值,軍隊的訓練,日常的安排,都交給都教練使。
不過,李克用此人,說他性情吧,也確實是性情中人,但是說他多疑,他比陳從進還多疑,其部下都教練使一職,差不多半年就換一個。
而李克用在朱玫死後,也信守承諾,放了朱玫的部下騎兵,表示願意追隨他的,可以留下,不願意的,可以歸鄉。
至於再說賭咒發誓的話,李克用懶的說,這幫人,愛信不信。
而對於部下建議,派人去朔方韓巡,以及夏綏李思恭處,將朱玫兩個兒子抓回來殺掉。
李克用則不屑的罵道:“二孺子耳,殺之何益?既已遁去,便任其亡命,縱有遺恨,何足為懼。”
對他而言,抓到了,那就殺了,但現在人都跑到朔方,夏綏去了,自己再派人去要,那豈不是讓韓巡,李思恭認為自己害怕兩個小孩,乾這事,就是丟人現眼。
李克用在奪取邠寧後,第一件事,就是上書朝廷,表示朱玫已死,戰事已經結束了,不過,李克用希望朝廷能授予自己,節度鳳翔,徑原,邠寧三鎮及處置,支度等使。
正所謂奮鬥是一時,擺爛的心態才是常態,天子時不時的振作了一下,但很快就被現實打擊的縮回歡樂鄉中。
對於李克用的請求,朝廷上下沒有像對陳從進那般,拖延不給河東節度使的位置,在一頓唇槍舌戰後,天子無奈下詔,全盤同意了李克用的請求。
因為陳從進實力雖強,但他還在河東,摸不到長安來,而李克用不一樣,真把他惹急了,他明天就能拉著軍隊,來長安城外,耀武揚威一番。
不過,李克用還算是有些恭敬,在攻下邠寧後,在城中搜刮了一些錢糧,還特意派人送到長安城去,表示這是自己在戰場上的繳獲,獻於天子,以示赤誠之心。
也不知朝廷官員收到這批錢糧時,那心裡究竟是個什麼滋味,畢竟,把自己任命的節度使殺了,大肆劫掠大唐百姓,然後還把錢糧,再敬獻天子,說是赤誠之心。
但不管彆人怎麼想的,田令孜是很高興,時常對左右說,李克用雖偶有跋扈之舉,但和陳賊相比,卻是好的太多了。
喜歡唐末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唐末從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