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在晉陽時,也是時刻關注中原和關中的戰事,對於李克用肆無忌憚的攻打邠寧,陳大帥還是很高興的。
朝廷的這幫官員,一天到晚的指責自己,把陳大帥在長安城的名聲都敗壞光了,就差說陳大帥在晉陽城每天都要吃人心肝尖。
陳從進是坐等李克用被朝廷指責,然後名聲掃地的下場。
但是令陳從進十分不解的是,李克用都殺了朱玫,朝廷居然沒下詔斥責,反而是對其上表自請邠寧節度使的奏疏,直接同意了。
這可把陳從進氣壞了,憑什麼李克用乾壞事朝廷就當看不見,自己卻一天到晚的挨罵。
於是,陳從進當即命人寫了道奏疏,上表朝廷,言:“關中,京畿重地,社稷之根本,為人臣者,當謹守綱紀,杜絕乾戈。
然鳳翔節度使李克用,恃兵怙勇,擅攻鄰鎮,朱玫雖有過,賞罰當由朝廷所出,豈容藩臣自專殺伐…………”
而在奏疏的後麵,陳從進還給朝廷出了主意,說絕不能允許李克用接任邠寧,這樣的話,三鎮節度使皆在李克用一身,國朝以來,有此職銜的,隻有亂賊安祿山一人。
所以,陳從進的建議是,朝廷當派宰相坐鎮邠寧,這樣,既是對李克用好,也是對朝廷負責的表現。
陳從進的奏疏,在長安城中,並未掀起什麼風浪,宰相鄭昌圖對陳從進十分不滿,他還對當年陳從進對他的態度,耿耿於懷。
因此,鄭昌圖當廷之上,對陳從進的上書,說話十分難聽,其言:“陳從進匹夫也,久懷狼子之心,擁兵據鎮而窺朝柄,今反訐他人為賊,何其悖逆!”
正所謂,心中成見太大,陳從進說的話,再對都是錯的。
陳從進這次上書,雖然打擊李克用是主要的事,但是關中之地,李克用若是真奪了三鎮,朝廷還能製的住他嗎。
隻可惜,朝廷既不相信陳從進,也製止不了李克用,李克用得三鎮之地,已成現實。
而就在關中亂事方平之際,中原的混亂,要比關中更加的混亂。
首先,是河陽那邊也出事了,出的問題和陳從進之前在心中預估的差不多了,也就是權力更迭的問題。
諸葛爽死後,其子諸葛仲方暗弱,雖被立為留後,但軍政大權出自大將劉經之手。
但大家夥以前都是在諸葛爽手底下聽命令的,憑什麼劉經能坐到大家夥的頭上來,諸將不服之意,十分明顯。
劉經對大將李罕之十分忌憚,因此,自引兵鎮洛陽,時洛陽雖被孫儒攻陷,但是孫儒隻是焚毀宮室,殺戮東都之民,劫掠財貨,並未久鎮東都,而是拋棄洛陽。
劉經坐鎮洛陽後,決定先發製人,偷襲李罕之,不過,李罕之的勇悍,軍中是有名的,偷襲不成,反在澠池之戰中,被李罕之所敗。
李罕之一路追殺劉經,劉經棄洛陽而走,在走之前,劉經遣張全義率兵阻攔李罕之,然而,張全義也是不服劉經。
因此,張全義與李罕之共同合兵進攻河陽,隻是二人合兵,久仍攻不下河陽,反為其所敗。
而河陽諸軍的殘酷內鬥,給了秦宗權機會,此時秦宗權部將孫儒剛剛攻陷鄭州。
秦宗權見河陽內鬥,於是遣孫儒大舉進攻河陽,進而攻陷河陽,劉經攜諸葛仲方奔逃汴州,孫儒遂自稱河陽節度使。
張全義據懷州,李罕之據澤州,雙方共同抗拒孫儒。
陳從進在晉陽,那是時不時的收到中原之地,互相侵攻的戰報,河陽之變,隻是其中一處戰場,在這個時候,中原的局勢,說是最混亂的時代,也不為過。
其戰事之烈,遠甚於其他地方,陳從進心有所感,朱溫能夠建立起梁朝,這跟他的軍隊,連年征戰,戰力強悍,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越了解朱溫,陳從進就越有些佩服,不提以後朱溫的騷操作,就目前而言,朱溫能一邊頂著秦宗權,和秦宗權殺的有來有回,一邊還能治理地方,不讓戰事波及到農業生產,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此時的秦宗權,已經占據了陝,洛,懷,孟,唐,許,汝,鄭等二十餘州,在中原之地,已然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閥。
秦宗權稱帝後,發兵攻打距蔡州百餘裡的陳州,陳州兵力甚弱,不過,守城的刺史,可是大名鼎鼎的趙犨。
當年趙犨能抗住黃巢大軍圍攻,這次,依然能抗住秦宗權,秦宗權屢攻陳州而不能克,直接坐實了趙犨為當世守城將第一人的名頭。
而在其後,朝廷下詔以趙犨為蔡州節度使,當然,如今朝廷也隻剩下到處發官爵的作用了,陳州離蔡州太近,朝廷所撥東南錢糧也是時斷時續的。
因此,趙犨為了自保,主動投靠了朱全忠,與其結為姻親,而朱全忠也是投桃報李,全力增強陳州的防禦,要兵給兵,要將給將,錢糧不足,也是咬著牙支持。
秦宗權在陳州這裡吃了虧,於是掉頭轉攻許州,七月,秦宗權攻陷許州,殺許州節度使鹿晏弘。
這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即便是當上了一方節帥,他也必然會影響到治下的方方麵麵,便如打仗,陳從進一直以來,都是極力避免兩線作戰,對陳從進而言,兩線作仗,是兵家大忌。
但秦宗權可不一樣,他是四麵出擊,從稱帝到現在,他就沒有少於三四線交戰的時候。
剛開始的時候,秦宗權所派遣出來的各部,確實是威風八麵,但時日一久,便不可避免的發生久攻不下的情況。
秦宗權攻陳州不克,其弟秦宗言進攻荊南,圍困江陵兩年之久,都不能攻下,荊南節度使張瑰遣行軍司馬張環堅守城池。
攻城仗打了兩年,城中鬥米的價錢達到四十貫,簡直是天價中的天價,但就是在這麼殘酷的形勢下,依然死守不降。
由此可見,秦宗權兄弟的名聲,是何等的臭名昭著,名聲好一點,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打成這般慘烈的結果。
秦宗言久攻不下,軍卒死傷慘重,再令攻城,已是怨聲載道,無奈之下,秦宗言撤軍而走。
喜歡唐末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唐末從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