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抱著設備匆匆而過,鞋底與地麵摩擦處“沙沙”的聲響,像極了蘇明遠前世在國子監抄書時,竹簡與毛筆相觸的聲音。他站在化妝間鏡子前,任由造型師調整漢服領口,目光卻始終落在琴盒上——那把跟隨他多年的“鬆風”古琴,此刻正安靜地躺在絲絨襯布裡,琴弦泛著溫潤的光澤。
“蘇老師,該上場了。”助理小周的聲音帶著緊張,“選手已經在台上候著了,您的琴……”
話音未落,隻聽“啪”的一聲脆響,蘇明遠回頭時,正看見一根琴弦從琴頭崩斷,如斷線的風箏般飄落在地。他心中一緊,快步上前查看,卻見另外兩根琴弦也已出現裂痕,隨時可能斷裂。
“怎會如此?”他喃喃自語,指尖撫過琴弦,觸到一絲黏膩——竟有膠水痕跡。小周湊近一看,臉色發白:“這……這像是有人故意破壞!”
後台頓時一片混亂。距上場隻剩十分鐘,備用琴在酒店,最近的樂器行也得二十分鐘車程。選手林小雨急得直掉眼淚,她的電子琴獨奏部分早已練熟,此刻卻像被抽去了主心骨,手指在琴鍵上無意識地敲打。
“彆急。”蘇明遠的聲音忽然沉穩如古鐘,“古人雲‘窮則變,變則通’。吾雖無琴,卻有這個。”他從廣袖中取出一支竹製口笛,竹身刻著雲雷紋,正是林婉兒送他的“古今禮物”——用現代工藝複刻的慶朝口笛,吹孔處還貼心地做了防滑處理。
“口笛?”林小雨愣住,“可《高山流水》是古琴曲,用口笛吹……”
“無妨。”蘇明遠輕笑,想起前世在街頭見過的賣藝人,一根竹笛便能吹出百鳥朝鳳,“阮籍善嘯,聲震林穀;吾善笛,亦可摹古琴之韻。你且聽這泛音——”他將口笛湊近唇邊,輕輕一吹,高亢的音符如鶴唳雲端,竟比古琴的泛音更多了幾分清亮。
造型師忽然指著他的袖口:“蘇老師,您的袖扣!”那是對青銅質地的“禁步”袖扣,刻著編鐘紋樣,此刻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發出細碎的聲響。
蘇明遠眼睛一亮:“有了!小雨,你彈電子琴時,可刻意留白,吾以袖扣輕叩琴身,模擬古琴的‘走手音’。”他示範著用袖扣敲擊口笛,“咚”的一聲,竟與電子琴的低音區形成奇妙的共振。
林小雨的眼睛亮起來:“就像古人‘擊節而歌’!蘇老師,您太厲害了!”
後台的時鐘指向九點十五分。蘇明遠深吸一口氣,將口笛收入袖中,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小劇場表演時,因緊張而忘詞,卻因禍得福,即興吟誦了《將進酒》。此刻的場景,竟與當年有幾分相似——都是危機,都是即興,都是將古人的智慧化作現代的解語花。
“走吧。”他對林小雨點點頭,“讓吾等給世人看看,何為‘無琴亦能奏流水,竹笛也可覓知音’。”
舞台上,追光燈如月光般傾瀉而下。蘇明遠身著月白色漢服,廣袖在風中輕輕揚起,像片飄落的雲。林小雨的電子琴率先響起,如潺潺流水,卻在間奏處突然留白,仿佛遇到了斷崖。
就在此時,蘇明遠取出口笛,抵住下唇,吹出一個悠長的泛音。那聲音清越空靈,竟比古琴的“散音”更多了幾分自由,像是從山澗中蹦出的水滴,在陽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
“好!”評委哈林忍不住拍案而起,“這口笛吹出了古琴的魂!蘇老師,您這是把‘吹口哨’吹出了境界啊!”
觀眾席上響起會心的笑聲。蘇明遠趁著節奏,用袖扣輕叩口笛,“叮叮”聲與電子琴的和弦交織,竟形成了類似古琴“吟猱”的餘韻。林小雨心領神會,指尖在琴鍵上跳起了舞,將現代電子樂的節奏感與古曲的空靈融合得恰到好處。
副歌部分,蘇明遠忽然加快吹奏速度,口笛的旋律如飛鳥掠過山巔,而電子琴則化作流雲追隨其後。他想起紅葉姑娘的紅衣配馬丁靴,想起大劉的電子鼓與編鐘合奏,忽然明白,所謂跨界,從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像這樣——用古代的竹笛做筆,以現代的電子琴為墨,在時光的宣紙上,共同繪出一幅《高山流水新圖》。
一曲終了,全場掌聲雷動。有觀眾舉起燈牌,上麵寫著:“竹笛電子琴,古今雙璧合!”更有樂迷在彈幕裡激動地刷屏:“我聽到了《神奇秘譜》的味道!蘇老師的口笛是從古代穿越來的吧?”
後台,導演握著蘇明遠的手,激動得直晃:“蘇老師,您這應急演出比彩排還精彩!簡直是‘化危機為傳奇’!”
蘇明遠卻望著手中的竹笛,指尖摩挲著刻痕:“非吾傳奇,乃古人智慧傳奇。這口笛的形製,源自慶朝的‘鷦鷯笛’,取‘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之意。今以一枝竹,會現代之樂,不亦樂乎?”
林小雨忽然指著他的袖扣:“蘇老師,您的袖扣掉了一顆!”
眾人這才發現,蘇明遠的右袖隻剩下一枚袖扣,另一枚不知何時遺落在舞台上。他卻笑道:“無妨。古人‘振袖而歌’,吾今‘單袖奏樂’,倒更添幾分魏晉風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晚,這段演出視頻登上熱搜,標題是蘇明遠口笛吹哭評委。視頻中,當蘇明遠用口笛模擬古琴“泛音”時,評委那英眼中泛起的淚光清晰可見,配文是:“忽然聽懂了古人‘知音難覓’的孤獨,也看懂了今人‘以樂會友’的熱情。”
更令人驚喜的是,一位非遺口笛傳承人私信蘇明遠:“先生用口笛奏古曲,讓這門快要失傳的手藝重新被看見。若不嫌棄,願與先生共研‘古今口笛譜’。”
深夜,蘇明遠坐在酒店房間裡,月光透過窗戶,照在那枚遺失的袖扣上——它不知何時被人送回,旁邊還有張字條:“您的‘走手音’掉在了舞台上,現物歸原主。”他輕輕將袖扣彆回袖口,忽然想起林婉兒的話:“文化就像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人用線串起來,才能成為項鏈。”
他摸出手機,給她發消息:“今日以口笛代琴,竟成佳話。古人若知,當笑吾‘急中生智’,亦喜吾‘不辱斯文’。”
很快收到回複:“我就知道,你的‘古代百寶箱’裡,永遠藏著驚喜。對了,粉絲說你今天的‘單袖舞’特彆帥,建議你下次穿‘改良漢服露肩裝’——古今混搭,性感擔當!”
他啞然失笑,望向窗外的北京夜景,霓虹閃爍中,隱約可見遠處的故宮角樓。月光下,竹笛與袖扣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某個古老又新鮮的故事——關於傳承,關於創新,關於在時光的長河裡,那些永恒不變的熱愛與智慧。
“或許,”他輕聲說,“這便是吾穿越而來的意義——讓古代的竹笛,能在現代的舞台上,吹出最動人的天籟。”
話音未落,手機忽然震動,是小周發來的消息:“蘇老師,明天有個非遺口笛orkshop,您要去看看嗎?”
他輕笑,回複:“去。吾還要帶上那支竹笛,讓它聽聽,現代的風吹過,又帶來了哪些新的故事。”
窗外,秋風漸起,卻吹不散心中的暖意。蘇明遠將竹笛收入琴盒,忽然發現盒底躺著片紅葉——那是紅葉姑娘畫卷上掉落的,不知何時夾在了這裡。他輕輕取出葉子,對著月光細看,葉脈的紋路竟與口笛的吹孔形成奇妙的呼應,像是跨越千年的默契。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他低語,“幸得古今同輝,吾非獨行。”
就這樣,在這個深秋的夜晚,一支竹笛,一枚袖扣,一片紅葉,共同譜寫了一曲關於傳承與創新的奇妙樂章,讓古代與現代,在音樂的長河裡,終於相遇、相知、相和。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