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鄧禹。
自打逃到蒲城以後,遠離了長安,也就遠離了赤眉軍的威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漢軍又恢複了生機。
周圍州縣的小地主,紛紛歸順。
《資治通鑒》裡講:“父老童稚,垂發戴白滿其車下,莫不感悅,於是名震關西。”就是說,男女老少,白發垂髻,擠滿在他車下,莫不感激歡樂。”
鄧禹重新撿拾回來信心,自稱為關中王。
兵貴神速。
然而,經過前期的慘敗經曆,鄧禹磨磨蹭蹭地,不想前行。
鄧禹部眾皆勸其,要舍小逐大,直接進攻長安。
但鄧禹對眾將說:
“不然,現在我部眾雖多,但能打仗的卻少,前麵沒有可依賴的積蓄,後麵也沒有可供轉運的資財。
赤眉軍剛剛攻取長安,財富充實,士氣銳不可擋。
然而盜賊群居,無整天的打算,財穀雖多,變故萬端,哪能堅守下去呢?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廣人稀,穀米牲畜多,我們暫時整軍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可以設法進攻他們哩!”
於是引軍北至富縣。
鄧禹所到之處,擊破赤眉軍彆將諸營保,附近郡縣都開門歸附。
西河太守宗育遣兒子,手奉鄧禹曉諭各地的文書歸降,鄧禹派遣他到國都去。
樊崇作祟長安,而鄧禹又久不進兵,遂下詔催促鄧禹進兵長安。
劉秀詔令鄧禹:“鎮撫西京,司徒,是堯;亡賊,是桀。長安的官吏民眾,惶惶無所依歸。應掌握時機進討,安定撫慰西京,以維係百姓的心。”
但是,鄧禹仍然頑固不化,剛愎自用,堅持己見,就是不對長安發動進攻。赤眉軍得到了空前的補給和鞏固,不斷搶掠長安周圍的城池,擴大地盤。
實力大增。
劉秀更加惱怒!
說巧不巧,就在這個時候,鄧禹的軍隊又出現了軍事嘩變。
鄧禹手下的兩員大將,一個叫馮愔,一個叫宗歆,兩個人是枸邑郡的守將。
為爭權奪利。
馮愔把宗歆給殺了。
不僅殺了,馮愔還覺得鄧禹這個人不過如此,難堪大用。
不如把鄧禹也殺了了,自己獨立算了。
哈哈哈,
這就是慈不帶兵的例證。
馮愔說到做到,馬上帶領部隊反攻鄧禹。
鄧禹又氣又惱,身為主政一方的大將軍,一時間竟然無計可施了。
因為,這個時候,大司徒鄧禹竟然不是麾下大將馮愔的,對手兒。
雙方僵持不下。
鄧禹還不占上風。
可笑至極!
鄧禹急忙派人聯係馮異。
洛陽戰役結束以後,劉秀仍然讓馮異以孟津太守的名義,駐軍孟津。
“公孫將軍,你幫我出出主意。”
馮異思考片刻,就問鄧禹派來的使者,反賊馮愔平時親近寵愛的人,是誰啊?
使者回答是護軍黃防。
想了一想,馮異推測一番。
讓使者轉告鄧禹:“縛馮愔者,必黃防也”。
鄧禹立即上奏劉秀,請求皇帝劉秀出麵解決這個問題。
劉秀隨即派出宗廣,拿著符節,去招降黃防。
長安城外的渭水渡口,寒風裹挾著碎冰拍打著河岸。
宗廣握緊手中的鎏金銅符節,望著對岸馮愔營寨上空翻湧的黑煙,身後二十名虎賁軍的甲胄在暮色中泛著冷光。
鄧禹密信中的字跡猶在眼前:"馮愔擁兵自重,黃防可成破局關鍵。"
而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