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陵此時從疏勒國回來,帶來了疏勒王的書信——疏勒王願意與大漢通商,還希望大漢派工匠去教百姓製作絲綢。
“將軍,西域各國見龜茲和疏勒都歸順大漢,也紛紛派使者來,說願意臣服。”張陵道。
馮章拿起書信,臉上露出笑容:“太好了!這樣一來,西域與中原的商道就能開通了,絲綢、茶葉、玉石、馬匹,互通有無,百姓們也能過上好日子。”
他站起身,走到帳篷外,望著遠處的草原和雪山,心中滿是感慨。
這場始於古浪的離間計,最終竟促成了西域的歸順,這是他一開始沒想到的。
“人心啊,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馮章輕聲道,“能讓敵人反目,也能讓萬國歸心。”
王霸和張陵走來,站在馮章身邊。
“將軍,接下來咱們要做什麼?”王霸問道。
馮章指著東方:“回中原,向陛下複命。告訴陛下,古浪已平,西域歸順,大漢的疆域,又擴大了一片。”
三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而遠在西域深處的隗純,最終在一個小部落裡定居下來,再也沒提過叛亂的事。
他常常坐在帳篷外,望著中原的方向,喃喃自語:“若當年我不貪,或許……”
可世上沒有後悔藥,人心的猜忌一旦種下,就再也無法根除。
這場因離間而起的戰爭,最終以和平收場,不僅平定了叛亂,還收服了西域,這或許就是“以計破敵,以仁收心”的最高境界——用最小的代價,換最大的勝利。
馮章回洛陽朝見漢光武帝劉秀,稟明西域情況,臨行前將古浪的事務交給了王霸和洛桑、巴圖共同管理。
臨行前,馮章特意召集三人,叮囑道:“古浪是中原與西域的門戶,你們三人要同心協力,不可再因私怨起衝突。”
王霸拱手:“將軍放心,末將定會與洛桑土司、巴圖台吉和睦相處,共同管理古浪。”洛桑和巴圖也道:“我等已歸順大漢,定不會再犯糊塗。”
馮章點頭,又取出兩份文書:“這是陛下親批的,吐蕃和蒙古的牧場歸你們各自管理,大漢不征稅,但你們要保證,每年向中原輸送一定數量的馬匹和牛羊,作為通商的交換。”洛桑和巴圖接過文書,臉上滿是感激——他們本以為漢軍會奪走牧場,沒想到陛下竟如此寬厚。
“多謝大漢皇帝!多謝將軍!”兩人同時跪下。
馮章扶起他們:“不必多禮,以後咱們都是一家人,要互相扶持。”
張陵也留下了幾名道童,教吐蕃和蒙古的百姓製作中原的農具和藥材,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這些道童會觀天象、辨節氣,能幫你們更好地放牧和耕種。”張陵道,“若有蝗災或旱災,也可讓他們幫忙防治。”
達瓦帶著風馬師趕來,手裡拿著一張巨大的風馬旗:“道長,這是我們風馬師連夜製作的,插在古浪的最高處,能保佑草原風調雨順。”
張陵接過風馬旗,與王霸、洛桑、巴圖一起,將它插在了古浪的最高峰。
風一吹,旗幟獵獵作響,仿佛在見證這片草原的新生。
馮章離開後,王霸開始推行新政。
他首先在古浪設立了“通商驛站”,讓中原的商人可以在這裡與吐蕃、蒙古的百姓交易。
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換吐蕃的羊毛、藥材,蒙古的馬匹、牛羊,交易公平,雙方都很滿意。
“王將軍,這樣下去,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洛桑看著驛站裡熱鬨的景象,笑著對王霸說。
王霸點頭:“是啊,通商能讓大家都受益,比打仗好多了。”
巴圖也道:“以前我總想著搶牧場,現在才知道,交易能得到更多東西——中原的瓷器很受蒙古百姓歡迎,我用十匹馬,就換了一百個瓷器!”
王霸笑道:“以後會有更多中原商人來,你們的牛羊和羊毛,也能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