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灣收複後,裝著燈輪的快船成了最熱鬨的話題。守燈人們圍著船身,撫摸著仍帶著餘溫的銅輪,輪緣的燈紋在陽光下閃爍,像刻著無數個“光”字。陳文灝看著眾人好奇的眼神,突然拍板:“把燈輪的法子教給大家!往後不管是漁船還是貨船,都裝上這玩意兒,既能防霧,又能驅煞。”
陳文瀚立刻帶著工匠們畫圖紙,將燈輪的尺寸、燈紋的刻法、燃料的配比一一標注清楚。他特意在圖紙旁畫了個小燈,旁邊寫著:“輪是骨,燈是魂,缺一不可。”李華元看了圖紙,笑著補充:“護燈草汁液要按季節調整濃度,雨季多加三成,旱季減兩成,這樣火焰才穩定。”
韋小寶自告奮勇當起了教練,在沙灘上畫了個巨大的燈輪圖案,教孩子們如何控製搖杆:“這玩意兒講究‘手眼心’合一,眼睛看霧的濃度,手調輪子的轉速,心裡得想著‘光要往前衝’!”他邊說邊演示,搖杆在手中轉得飛快,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
蘇櫻則將燈輪的原理融入燈譜,用銀線在絹布上繡出燈輪與神燈共鳴的畫麵:“你們看,輪緣的燈紋其實是神燈紋路的簡化版,轉動時產生的氣流能讓光跑得更快,就像給光插上了翅膀。”她指著繡畫裡的光帶,“這光帶不僅能破霧,還能引著迷路的漁船回家呢。”
艾莉絲的水晶球記錄下燈輪轉動的每個細節,球麵上的光影在守燈人間流轉:北境的靈媒師看著畫麵,琢磨著如何將燈輪改造成冰原用的雪橇;獵頭族的勇士則想著給木船裝上竹製燈輪,在雨林的河道裡穿梭。“這才是真正的傳燈。”艾莉絲輕聲道,“不是把燈藏起來,是讓燈的智慧走到更多地方。”
三日後,第一艘裝著簡易燈輪的漁船試航。船主是張漁夫,他摸著輪緣的燈紋,激動得手都在抖:“有了這玩意兒,再也不怕霧裡迷路了!”當燈輪轉動,碧綠色的火焰在船尾亮起時,遠處的魚群竟被光吸引,紛紛聚集在船舷周圍,像是在歡迎新夥伴。
李維德將燈輪的圖紙翻譯成西洋文字,托商船送往望星城:“星官們說,他們能做出帶星紋的燈輪,讓船在夜裡跟著星星走。”他望著海麵上的燈輪光帶,突然想起聖經裡的話,“這光真是奇妙,能讓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方式靠近它。”
燈灣的工坊裡,日夜都能聽到打鐵聲。工匠們將神燈的碎琉璃嵌進銅輪,孩子們則在一旁幫忙打磨燈紋,李華元的藥童們忙著熬製護燈草汁液,空氣中混著鐵屑的味道、藥草的清香和櫻籽油的暖意,像一首熱鬨的守燈歌謠。
陳文灝站在燈塔上,看著海麵上越來越多的燈輪光帶,銅燈的金焰在他掌心輕輕跳動。他想起父親說的“守燈不是困於燈灣”,此刻終於有了更深的體會:所謂傳承,是把光的種子播撒出去,讓它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長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夕陽西下時,所有裝著燈輪的船都返航了,海麵上的光帶像無數條銀蛇,朝著燈灣彙聚。守燈人們在沙灘上燃起篝火,圍著燈輪跳舞,韋小寶還編了段順口溜:“燈輪轉,霧就散,光帶路,家不遠……”
李華元的醫燈懸在篝火旁,碧焰與燈輪的光交映,在夜空織成張溫暖的網。網下的人們笑著、鬨著,手中的燈盞高高舉起,亮得像一片會發光的星海。
陳文灝知道,燈灣的故事又翻開了新的一頁。這一頁裡,有轉動的燈輪,有傳承的智慧,有無數雙願意守護光明的手。而那些在海麵上跳動的光帶,會像一封封寄往遠方的信,告訴所有等待光的人:
無論你在哪裡,無論你用什麼方式,隻要心裡有光,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就能成為光的一部分。
夜色漸深,燈輪的轉動聲漸漸輕了,隻有燈塔的金焰仍在不知疲倦地燃燒,照得燈灣的每個角落都暖融融的,像在說:光會延續,故事也會繼續。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