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吳軍沿江而下直取潯漓城,也會被及時察覺。
諸葛誕率吳軍戰艦返回山陰城。
歸來的吳軍將士略顯疲憊,僅數小時激戰便折返,耗時不過四日。
眾人興致正濃卻匆匆撤離,不少人意猶未儘。
目睹魏軍混亂應對,吳軍將士無不渴望徹底擊潰敵軍。
無奈戰略所限,此次行動僅為擾亂魏軍造船進程。
歸途之中,部分吳軍士氣低落。
諸多士兵不解為何不乘勝追擊收複潯漓城,而隻摧毀船塢即撤。
此類議論若為將官聽聞,必遭重罰。
但參與討論者漸多,戰船容量有限,難以容納更多言論。
雖最終仍傳至諸葛誕耳中,但他深知眾人情緒,未多加辯解。
回山陰城後,他遣散此次隊伍,令吳軍士兵休整一日,次日再行操練。
待眾人散去,諸葛誕無奈歎息一聲,隨後朝王宮方向走去。
入宮後,在花園發現孫皓與張布正悠然品茗。
見諸葛誕歸來,二人含笑打招呼。
諸葛誕亦展顏回應,疾步靠近兩人身旁。
“見過大王。”
諸葛誕恭敬行禮。
“免禮。”
孫皓笑意盈盈地擺手示意。
“謝大王。”
諸葛誕應聲落座,隨即取茶杯自斟一杯。
“此番成果如何?”
孫皓輕啜一口茶,平和發問。
“潯漓城造船廠已被摧毀。”
“即便魏軍效率最高,也需至少一個月方能造出新戰船。”
諸葛誕亦飲一口茶,從容答道。
“極好。”
“魏軍無戰船,主動權即在我方。”
“如此,可安心休整許久。”
孫皓聞言開懷大笑。
“然將士士氣低迷。”
“歸途已有不少抱怨,甚至有人提議奪回潯漓城。”
“故歸城後,我已命其暫歇。”
諸葛誕憂心忡忡道。
“確是難題。”
“此事對多數人而言實難接受。”
“久受魏軍壓製,難得占優,卻要撤軍。”
“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諸葛誕問張布。
張布聞言微微皺眉,這事確實棘手。若不能安撫好吳軍將士,將影響後續士氣。如今吳國局勢微妙,若是此時士氣低落,對戰局不利。
“說實話,我也無良策。”張布歎了口氣,“眼見勝利在望卻拱手讓人,難免心生怨氣。”
“但眼下隻能儘力提升士氣。”他沉思片刻繼續說道,“我計劃加大訓練強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看看能否奏效。”
諸葛誕聽後無奈一笑,“再過幾日安排一場演武如何?讓我看看麾下將士的狀態。”
孫皓在一旁聽完二人的對話,稍作思索後平靜道:“好主意!演武結束後犒賞全軍,勝者可獲額外獎勵。”他頓了頓,“希望借此提振士氣。”
諸葛誕聞言笑著回應:“那日期定在十日後?”
張布隨即感興趣地追問:“為何選十日之後?”
“今日休整,明日開始分組訓練。”諸葛誕解釋道,“既然要演武,明天我會先將隊伍劃分開來,讓他們分開操練,互不打擾。這期間我不會乾預,提供相同物資與裝備。”
張布聞言略顯驚訝,“你的意思是開始培養了嗎?”
孫皓也目光複雜地看著諸葛誕,“戰況如此緊張,身為大將軍,你這樣放權是否妥當?”
“不知何時,我會在戰場上隕落。”
“趁現在尚有餘裕,為大王與吳國尋覓一位可堪重任的青年才俊。”
“在我倒下之後,仍能扛起這份重擔,為吳國而戰。”
諸葛誕說著,神情略顯蕭索。
“你我還不至於垂垂老矣罷?”
“為何會有這般念頭?”
張布聽聞此言,更是困惑不解。
“戰場從不講情麵。”
“誰能保證幸運永遠眷顧?”
“更何況眼下戰局緊迫。”
“偷襲潯漓城,一二回或可奏效。”
“絕不能總抱僥幸心理。”
“料定此役後,魏軍必有反製之舉。”
“下次偷襲定非易事。”
“這也算提前布局。”
諸葛誕輕啜一口茶,語氣平靜地說道。
“諸葛兄。”
張布望著他,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應。
“罷了,我去籌備物資。”
“待十日後未時,恭迎大王與張丞相駕臨。”
話畢,諸葛誕起身向孫皓與張布行禮。
“屬下告退。”
他恭敬請示後,孫皓點頭示意,諸葛誕便緩步退出。
待其離去,孫皓與張布同時歎息一聲。
“看來此事讓諸葛將軍頗為困擾。”
張布先是一聲歎息,說道。
“難道是我決策失誤?”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