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囂此後,總是把自己比作周文王。
班彪看隗囂陷的太深,太癡迷於不可得的權勢,知道他日後必定稱王、稱帝,知道日後他必會刀斧加身。自己所作的《王命論》也不過是對牛彈琴而已,於是辭彆隗囂,遊曆四方。
割據河西的竇融今甘肅省中部地區、青海省東部地區及寧夏自治區西北部地區),聽聞班彪遊曆到了自己的治下,於是令人請入府中。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竇融本就有意效忠劉秀,聽班彪一言,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於是派長史劉均入朝,一探虛實。
劉秀聽說河西使臣到了,於宣德殿接見。
這可把劉秀給美壞了,自從自己稱帝以來,所有疆土都是靠武力打下來的,就算沒有打,也是大軍迫境逼降的。這竇融遠在萬裡之外,甚至和自己都不接壤,如今遣使來商議歸順之事,那定是被自己的威德所感化。
劉秀詳問河西之事,劉均知無不答,君臣二人,聊至半夜。
劉均回河西前,劉秀命劉均捎信給竇融。
劉均回到河西後,竇融打開劉秀的書信,隻見書信上寫道:
竇周公,你讓劉均送來的厚禮朕已經都收到了,朕明白你的厚意。
朕聽說你在河西經營數年,使得河西之地兵強馬壯,糧草充盈,百姓安居。對外能抗擊羌胡,使我大漢江山不受外敵侵害,對內能治理郡縣,使我大漢子民能夠過上幸福日子。
朕很感謝你能夠維護一方安定。
朕聽劉均說了你的故事,非常想去河西看看,和你秉燭夜談,可怎奈相隔萬裡,路途遙遙,實在令朕惋惜。
朕如今已收複我大漢關東萬裡河山,欲攻伐西南之地。
如今益州有公孫述今四川省以及重慶市地區),隴西有隗囂今甘肅省東南部地區),漢蜀相攻,決定成敗的就是竇融,你站在哪邊,勝利就會倒向哪邊。你如果想三足鼎立,合縱連橫,那朕也無話可說。但你如果想輔佐與朕,共創大業,流芳千古,那此時便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朕願封你為涼州牧,兼領河西五郡大將軍。
朕賜給你黃金二百斤,以作回禮,望你早下決心,朕等你回信。
竇融將書信妥善收好,詢問劉均此行如何。
劉均回答說:“劉秀確有九五至尊的氣概,所轄疆土百姓安居,所過城邑繁華興盛,朝中文武勵精圖治,這天下的確是要歸於他的。”
竇融聽後決定效忠劉秀,於是回信道:
臣竇融拜謝皇恩。
臣竇氏世代效忠大漢,先祖竇氏為文帝妻,竇嬰為景帝時期大將軍,平定過七國之亂。臣為竇廣國七世孫,也理應效忠大漢,前文陛下所言的三足鼎立,令臣心痛不已。
臣恐書信難表心中之意,方才讓劉均當麵向陛下代臣訴說心聲,難道是劉均沒有表達清楚?讓陛下誤解了臣另有異心?
竇氏世代為漢臣,臣竇融也決心效忠陛下,還望陛下莫再生疑。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竇融令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竇友親自帶著書信入京,並讓竇友留在朝中為人質。
好巧不巧,竇友剛出河西,便遭遇了隗囂的叛亂,各個關口都被封鎖,於是也隻得原路返回。
話說自從班彪離開後,隗囂想要稱王的念頭一天比一天強烈,可由於懼怕劉秀強大的實力,卻始終下不了決心。而且稱王也並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畢竟他手下也有一幫文武,若不能讓大家都齊心協力,光是他一個人一廂情願,也絕難成事。
隗囂將祭酒鄭興請來。
正興,字少贑。少年博學,見解獨到,同窗之人都非常敬佩他,把他視為半個老師。新莽時期,入朝為官,雖然官做的不大,可由於為《左傳》等一批古經書作釋,名聲卻是不小。更始時期,先後擔任丞相府長史,諫議大夫,涼州刺史。
後來鄭興回朝述職,恰逢赤眉入關,道路阻塞隻得暫留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境內)。後來更始敗亡,隗囂返回隴西,由於素聞鄭興賢名,於是將其請至隴西,封為祭酒。
鄭興聽說隗囂欲稱王,於是勸說道:“昔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商。周武王時期八百諸侯都欲同時合兵攻殷商,周武王卻還在等待最佳時機。高祖縱橫多年,連戰連捷卻也隻稱沛公。今日將軍雖然有賢德,卻沒有周文王的廣大疆土,將軍雖勇武,可卻沒有高祖的勢力。此時稱王,不是自取滅亡,又是什麼?”
隗囂雖然被駁了麵子,可話糙理不糙,知道鄭興是好意,於是也並不怪罪,隻好將稱王的想法暫時擱置。
可雖然暫緩稱王,但隗囂躁動的心卻是難以壓製,於是想要效仿朝中文武百官,設三公九卿。
鄭興又諫言說:“將軍你怎能如此糊塗?三公九卿是帝王才能設置的官職,你不過是個將軍罷了,怎能設立如此高官?你這樣做除了能滿足你的虛榮心,實際上卻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會將你的野心暴露無餘。”
隗囂不能稱王,又不能滿足自己愈發膨脹的內心,心中實在是瘙癢難忍。
思索許久後,隗囂還是聽從了鄭興的建議,畢竟魚沒吃著,還惹了一身腥,那可就是太過愚蠢了。
通過這件事,鄭興也看清了隗囂的麵目,雖然他放棄了稱王,也放棄了設立三公九卿,可稱王之心一旦滋生,絕難悔改。就算今日不稱王,那稱王之日也必不久遠,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恰逢接到了老母病逝的消息,於是鄭興就求見隗囂準備辭行。
鄭興說:“隗將軍,我父母在世之時,我在千裡之外為官,未能回家儘孝。父親亡故之時,由於赤眉入關,我也沒能回家守孝。如今我聽聞母親也去了,等著我回家處理後事,我甚為沒能於父母在世時在床前儘孝而悲痛。今欲辭去,為母親料理後事,為父母守孝三年,還望將軍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