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奔宇的話如同冰冷沉重的鉛塊,砸進了覃龍的耳朵裡,也砸進了他因寒冷和憂慮而有些凝固的心湖。車鬥裡陷入了長久的寂靜,比冬夜本身更深的寂靜。
隻有履帶碾壓實土路上的沙石的“咯吱”聲,引擎低沉而規律的“突突”歎息,以及風刮過空曠田野發出的尖利嗚咽,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反而更襯托出車鬥裡的無聲。
覃龍不再吭聲,也不再徒勞地摳扯帆布包。他佝僂著背,任憑徹骨的寒風穿透棉襖的縫隙,像鋼針般紮在背脊上。他的視線失焦地投向車外。
拖拉機的燈光像兩柄昏黃脆弱的光劍,吃力地劈開前方濃稠的黑暗與深沉的夜幕,隻能照亮短短一截沙石的路麵。光柱邊緣,無數細小的霧水在風中瘋狂地打著旋,如同鬼魅般閃爍明滅。
更遠處,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暗,隻有路旁那些如同鬼影般向後飛速掠過的光禿禿、枝椏猙獰的樹木黑影,在車燈掃過瞬間反射出慘白的黑光,旋即又被濃重的墨色吞噬。
江奔宇踩了腳油門,拖拉機正爬上一道緩坡,引擎發出更響的轟鳴,像頭賣力的老黃牛。“龍哥,你這眼界得往寬了放。”他的聲音裹在引擎聲裡,卻格外清晰,“每賣出一個,我給孫濤這一塊錢提成,哪是給他的?是給他背後運輸站的關係買單。”
他騰出一隻手,往縣城的方向指了指。“你以為咱們從縣裡製衣廠拉碎布頭那麼順?聽說了沒?上個月王家莊的老李,想去拉點廢碎布頭料,門衛攔著不讓進,說‘廠裡的邊角料都是要登記的’給錢也不行,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沒用。咱們呢?孫濤遞根煙,跟門衛說‘這是我鄉下的弟兄,拉點廢料回去做點小營生,給家裡娘們孩子掙點辛苦錢’,人家就笑著放行了。”
“還有卡車這事。咱們村路窄,卡車進不來,每次拉貨都得用拖拉機。運輸站的拖拉機金貴得很,誰想用就能用?還不是孫濤在調度那兒打了招呼,說‘我那幾個弟兄急著拉點貨,耽誤不了半天’,人家才肯調給咱們。”
他側過臉,恰好路邊的有堆火,火光的光暈掃過他棱角分明的側臉,把眉骨的陰影投在顴骨上。“把他拉上咱們的船,他才會把咱們的事當自己的事。不然憑什麼?這世道,人情往來要想長久保持,總得有實在的好處吊著,不然誰肯實心幫你?”
覃龍沒再說話。車鬥裡隻剩下風聲掠過帆布的呼呼聲,還有引擎震得木凳發顫的嗡嗡聲。他望著車鬥外掠過的樹影,那些泡桐樹的葉子在暮色裡成了一團團深綠的雲,恍惚間,前幾次去縣裡拉貨的場景就浮了上來——
臘月裡那天日頭毒得很,天色永遠都是灰蒙蒙的。他和江奔宇趕著這輛“鐵牛”,載著滿車用麻袋捆紮嚴實的碎布頭,顛簸著開到縣“光華”製衣廠那兩扇巨大的、漆皮斑駁的鐵門前。廠區高牆聳立,牆頭上拉著鏽跡斑斑的鐵絲網。製衣廠的鐵門燙得能烙餅。孫濤穿著運輸站的製服,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結實的小臂,手裡捏著兩盒“大生產”牌香煙,笑著往門衛手裡塞。“張哥,這是我鄉下的弟兄,你看他們多實誠,拉點碎布頭回去做點小物件,不容易。”他說話時眼睛彎著,語氣熟稔得像是跟門衛從小一起長大,“回頭我讓他們給嫂子捎個新做的挎包,結實著呢。”門衛被他逗笑了,揮揮手就讓他們進了。當時隻覺得順利,現在想來,若不是有這層關係,恐怕光進廠門就得費半天勁,說不定還得被訛上幾塊錢“管理費”。
“想通了?”江奔宇見他半天沒動靜,又開了口。拖拉機正下坡,引擎聲輕了些,風裡飄來田埂上野菊的淡香。
覃龍“嗯”了一聲,聲音裡帶了點釋然,又有點悵然:“也是。說起來,這一個月走得真快。前陣子還有六百多號人跟著咱們,現在攏共不到一百了。”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手,那雙手布滿老繭,指關節因為常年勞作變得有些粗大,“剩下的那些,聽說都被彆家許了更高的價挖走了。就說二柱子,上次見他在鄰鎮趕集,看見我就躲……”
“留下的,才是真弟兄。”江奔宇的聲音穩得很,像壓在箱底的鐵塊,“二柱子那樣的,走了就走了,留著也是禍害。回頭你跟子豪說一聲,這不到一百人,全升成二級。”
他頓了頓,方向盤打了個小彎,避開路邊一塊凸起的石頭:“他們用忠誠換前程,咱們不能讓他們寒心。二級的弟兄,碎布頭按一毛五一斤算,設計圖給最新的樣式,賣貨的路子也多給幾條——比如他們賣不出去或者不敢去賣的成品,我們全部回收!”
覃龍眼睛亮了亮,直起身來:“還是老大你想得周到!就說現在吧,你給他們供碎布頭,連設計圖和怎麼縫怎麼賣都手把手教。上次我去李家莊看老三,他媳婦正帶著村裡幾個娘們縫挎包,院子裡晾著二十多個,紅的綠的,看著就喜慶。”
他越說越起勁,手指在帆布上敲著節奏:“附近公社的集市、鄰鎮的街頭,哪處沒有咱們弟兄的身影?個個都賺得腰包鼓鼓的。前幾天狗剩跟我說,他用賣挎包的錢給家裡買了頭小豬仔,他娘笑得嘴都合不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更稀奇的。”覃龍湊近了些,聲音壓得低了點,卻難掩興奮,“他們還約好了統一價,誰賣得慢了,賣得快的還主動幫著吆喝。上次在王家集,老六的包剩得多,老七就把自己的攤收了,幫著老六喊‘結實耐用的帆布包,姑娘們買菜逛街都能用’,那嗓門,半個集市都聽得見。這心氣兒,以前想都不敢想。”
“這就對了。”江奔宇笑了,眼角的皺紋在偶爾掠過的燈光下舒展開,像被熨平的布,“弟兄們有飯吃、有錢賺,比什麼都強。彆的都是虛的。”
拖拉機翻過最後一道坡,村口的老榕樹已經能看見了。那棵樹得三個人合抱才能圍住,枝椏伸得老長,像把巨大的傘。樹底下隱約有幾個人影圍著火堆,說笑聲隨著風飄過來,碎碎的,聽不真切。
覃龍往前探了探身,壓低聲音:“快到村了,要不要……把車鬥裡的帆布碎布頭再蓋嚴實點?免得又有人嚼舌根。”他說的是村裡那些閒漢,見他們天天拉著布頭回來,回來時腰包鼓鼓的,總愛說些酸話,什麼“不定乾了啥投機倒把的事”。
“蓋它乾嘛?”江奔宇嗤笑一聲,把拖拉機開得更快了,車輪碾過路麵的石子,發出嘩啦啦的響,“你就是蓋得密不透風,該議論的還是會議論。咱們光明正大掙錢,那些革委會和打辦的人都不理我們,我們還怕個啥?不偷不搶,犯不著看彆人臉色。有那功夫遮掩,不如多縫兩個挎包。”
說話間,拖拉機已經碾過村口的石板路。樹底下的人影果然都停了說笑,目光齊刷刷投過來,像探照燈似的。有個穿黑外套的老漢往地上啐了口唾沫,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飄進車裡:“哼,又拉著些破爛回來,指不定能折騰出啥名堂。”
江奔宇目不斜視,徑直把車開到牛棚改建的院子門口。
剛停穩車,就聞到屋裡飄來的飯菜香。是玉大米的甜香,混著醃蘿卜的鹹辣,還有些紅燒肉,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江奔宇和覃龍跳下車,把車鬥裡的隨布頭卸下來,搬進旁邊的儲藏室,才洗手進屋。
灶台上溫著的大米飯還冒著熱氣,搪瓷盆邊上凝著層薄薄的豬油。旁邊的粗瓷碟裡,醃蘿卜切得細細的,撒了點辣椒麵,紅亮亮的。兩個麵包饃放在竹篾筐裡,表麵還帶著蒸籠的水汽。
江奔宇和覃龍洗了把手,手背上的泥垢被水衝下來,在盆裡漾開小小的漩渦。他們也顧不上燙,端起碗就狼吞虎咽起來。大米燙得舌頭發麻,卻舍不得停,順著喉嚨滑下去,暖得五臟六腑都舒服。醃蘿卜的鹹辣勁兒一上來,更開胃了,就著粗糧麵包的米香,越吃越香。
覃龍吃得急,一口麵包沒咽好,嗆得直咳嗽,臉都紅了。江奔宇放下碗,從牆角拎過水壺遞給他,自己又咬了一大口麵包。用大米粉做得米麵包有點硬,嚼起來咯吱響,卻越嚼越有味道。
昏黃的油燈下,兩人額頭上的汗珠亮晶晶的,映著窗外漸濃的夜色。江奔宇的額角有塊新的疤痕,是上次卸貨時被木板蹭的,現在結了痂,像塊小小的勳章。覃龍的手背上還有針眼——前幾天幫媳婦縫包時不小心紮的,現在還留著個小紅點。但兩人眼裡都透著踏實的光,像田裡剛澆過水的莊稼,透著股子勁兒。
“這幾天有空的話,還得去趟製衣廠。”江奔宇咽下嘴裡的食物,含糊地說,筷子夾起塊醃蘿卜,“聽說他們新出了一批碎花布的邊角料,粉的、藍的,上麵印著小朵的牡丹,做女式挎包肯定好賣。”
覃龍用力點頭,嘴裡塞得滿滿的,說不出話,隻使勁“嗯”了一聲,又塞了一大口饃進嘴裡。
窗外的風聲,樹葉搖擺聲。屋裡的咀嚼聲、偶爾的咳嗽聲、油燈芯劈啪的輕響,混在一起,成了這冬夜裡最實在的聲響。遠處的浪聲還在繼續,一聲疊著一聲,像是在為這踏實的日子伴奏。
喜歡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請大家收藏:()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