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不為人知的真相_大小姐重生之空間打臉權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4章 不為人知的真相(1 / 2)

推荐阅读:

回家後,她將此事告訴二姨。

“二姨,若我能當上女兵,就能一直陪在您身邊,照顧您更方便了。”

李春花因女兒陸芳芳隨夫調往西北而相隔甚遠,想見一麵都難。

秦無雙常在她身邊,她有時會將對女兒的情感寄托於秦無雙身上。

有秦無雙陪伴,似乎能稍稍減輕對女兒的思念。

況且,他們是親戚,李春花不好推辭。

“不就是讓姨父推薦你嗎?這有何難?但能否通過考核,還得看你自己的能力。”

"這次考核難度如何?"

"如果推薦人數不多,滿足不了文工團的需求,隻需體檢即可,無需參加正式考核。但若報名者眾多,則必須進行嚴格考核,且競爭越激烈,考核標準越高。

我們這兒有不少家庭有適齡女兒,加上親戚朋友的關係網,預計報名人數不會少。我已經讓姨父幫你報名了,能否入選全看你的實力。"

秦無雙沉思片刻,她曾扮演過九十九個世界中的女主角,掌握多種技能,區區文工團女兵考核對她而言輕而易舉。

"二姨,我一定可以的。"

許楠楠和江婷也聽說了文工團招募女兵的消息。許楠楠隨口問江婷:"婷婷,你想加入文工團嗎?"

江婷立刻拒絕:"嫂子,我要照顧孩子,才不去當什麼女兵呢。"

這話直接逗樂了許楠楠。

"當女兵可是很有前途的,你幫我帶孩子有什麼前途?"

"我不想要那樣的前途,我就想給嫂子帶孩子。"

"好好好,不當就不當。"

高考即將來臨,高考結束後將是全國開放政策實施,那時發展機會多多,不必非去當文藝兵。

"婷婷,還記得我說過的高考計劃嗎?要不你複習一下功課,考個大學。"

"那是二哥該做的事。嫂子,我不想考大學,也不想學習。"

許楠楠愣住了。

她對江婷這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感到無奈又佩服。

"行,不考就不考,有建軍養你,我們不用著急。"

因為張建軍向關硯舟炫耀即將成為舅舅,關硯舟得知了許楠楠懷孕的消息。

於是他買了一些麥乳精、點心和水果去看望許楠楠。

在樓下遇到她時,他說:"楠楠,來看看你和我的外甥外甥女。"

許楠楠稍顯驚訝:"是建軍告訴你的?"

他擔心關硯舟會介意張建軍比他早知道這件事,連忙解釋:"因為時間短,我沒來得及通知彆人,肯定是婷婷告訴建軍的,連外公外婆和我父母都不知情。"

“楠楠,我要當舅舅啦,特彆開心。要是你早告訴我,我就能更早高興起來。哈哈,楠楠,以後我有空了就幫你帶孩子。”

“好啊,婷婷也說要幫我帶孩子,就怕孩子太少了,不夠你們帶呢。”

秦無雙準備去參加文工團女兵的選拔考試,路過這裡時,看見許楠楠正在和一個年輕男子交談。

那男子長相俊朗,氣質出眾,不知和許楠楠有何關係。

硯舟秦無雙心裡猜測,這人會不會是許楠楠的情夫關硯舟。

江川不在家,許楠楠竟然如此大膽,公然約見情夫?

經曆過多次與女配的交鋒,秦無雙深知如今的惡毒女配遠非從前那些按劇本行事的角色可比。

若此人並非許楠楠的情夫,那或許就是她的親戚。

還沒來得及上前詢問,兩人已轉身離去,朝許楠楠所住的家屬樓走去。

她還有文工團的麵試,暫時沒空深究這人的身份。

通過麵試後,憑借出色的才藝,秦無雙順利成為文工團的一員。

然而她未曾料到,文工團的女兵並不隻是唱歌跳舞那麼簡單。作為文工團的一員,她也是軍人,而軍人首要條件便是強健的體魄和嚴明的紀律。

她不僅要精通文藝,還需每日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同時學習軍人的基本格鬥和射擊技巧。

這樣,在戰爭環境下,既能自保,也能與敵人抗衡,避免拖累隊伍。

因此近段時間她都忙於訓練,無暇顧及其他事務。

這段時間家屬院十分平靜,許楠楠和江婷生活得輕鬆自在。平日裡,姑嫂二人除了外出散步,便是研究美食。

轉眼間,胡興邦該出院了,也該離開之時了。

他徹底失去了視力,不僅無法延續家族血脈,甚至可能因失去軍籍而斷送前程。尚未婚配的他,夢想破滅,陷入崩潰邊緣。如今的精神狀況顯然已偏離正常軌道。

為了爭奪副營長之位,他竭儘全力卻竹籃打水一場空。最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失明與關於副營長張建軍的荒誕指控。

在被士兵押解時,他突然狂笑不止。“你們知道嗎?張建軍的老婆……”他肆意散布謠言,即便關硯舟趕到製止,仍喋喋不休。

“我親眼見過江婷的!”胡興邦言語汙穢,動作下流。關硯舟怒斥其,並警告旁人不信謠言。最終強製封堵其口,避免進一步羞辱他人。

胡興邦被警告:“你走不了了,竟用謠言汙蔑他人及家屬,後果由你承擔。”他卻不以為意,遠離關硯舟後繼續大喊,要讓更多人知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見過江婷,雖沒得到副營長位置,但我比張建軍更早見她。想知道她的模樣嗎?我詳細描述……”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