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式,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紮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棺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後輩人‘留福’。”
“看來這喪葬程序,還多著呢!”王二哥感慨地說。
“嗯。”東哥繼續說,“做完這些,接著又進行以下程序。”
“轉咒,當死者停放妥當,請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
“迎材,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棺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入殮,先由陰陽先生看好時辰,請吹鼓手奏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齊鳴,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再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孝子、女站在棺兩旁看著。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向遺體告彆。後由忤作放‘子蓋’,漆封口,後將大蓋封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入殮後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頭’。
“燒包,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接三,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到子夜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麵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經,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
“唪經,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35天,最多七七49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念經也很複雜。這一天廟裡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繡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扡、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繡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杆上掛一布幡。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到下午他們穿上繡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燒門紙,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麵是一些紙活,再後麵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燒紙活。
“放焰口,首先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鐘,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然後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三是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拚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和尚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和尚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鐘、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跪聽念經,其意義是超度。
“家祭,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開吊,家祭禮成,接待前來吊唁親友,門外吹鼓手一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鐘,細樂停止,由知客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散帖,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
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聞謹擇於x月x日禪經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出殮前後,一是送路,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前夕。設宴就是招待客人。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旗鑼傘扇死者官銜板,隨之吹鼓手和尚或道士,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係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手托紙製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這麼多內容,恐怕古代的舉人秀才都搞不清楚!”王二哥聽到這兒笑著說。
“術業有專攻,搞不搞得清楚不要緊,主要是作一個了解。”東哥繼續說。
喜歡王二哥歪傳請大家收藏:()王二哥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