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明年就將我孩子送去啟明科技學院報名,那混小子考名牌大學或許不行,包括中專肯定沒問題!”
“那可不一定,萬一張首富提高報考門檻呢?”
…………
啟明科技小鎮自開工以來,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時間。
為了確保工程能夠按時交付,項目方招募了上萬名工人同時投入工作。
如此龐大的勞動力群體,其日常生活需求自然不可小覷。
這一現象直接帶動了周邊個體工商業的迅猛發展。
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工地周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了大量的小商販。
這些小商販大多都是天水圍周圍居民。
這些工人每天的生活用品消費,為這裡的居民帶來了大量的收入。
昨天會學校議結束後,今天張啟明一大早,天便帶領著馬雲飛和啟明科技學院的鐘華建校長,一同前來這裡視察工程進展情況。
經過數月的緊張施工,啟明科技小鎮的第一期工程現已接近尾聲。
這一階段的工程涵蓋了多個重要項目,除了10棟宏偉的研發大樓和可容納3000人的住宿區外。
還有一座專為啟明科技學院量身打造的學校。
這座學校規模不算很大,隻能夠容納1000名學生就讀。
張啟明對於啟明科技小鎮的規劃理念,是將產學研三者緊密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也是他要在這裡建學校的原因。
所謂產學研一體化,就是指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三方各自發揮自身優勢。
通過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而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最大的優勢和作用,就是能夠彙聚大量在各個領域,有著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掌握前沿研究成果專家學者和科研人才。
研發基地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就可以將這些人才的知識寶庫的運用起來。
通過這種合作,研發基地能夠及時了解到,最新的學術思想和科研動態。
從而為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思維和新方向。
張啟明的目標正是要將旗下的各個公司,在開展研究項目時,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合理分擔研發成本和風險。
將資金、設備以及市場渠道等優勢資源,與高校的人才、科研設施以及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進行有機整合。
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發揮各方的長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此外,研發基地還可以充當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橋梁,將這些成果迅速進行中試和產業化。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大大縮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時間周期,加快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喜歡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請大家收藏:()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