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舟係統,張啟明可是沒少費腦細胞。
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隻要他稍有空閒,便會為這款係統的做戰略規劃。
張啟明的書房裡,有他平日裡為各公司業務做的戰略規劃書。
關於操作係統的戰略分析報告更是堆積如山。
在眾多產品中,能夠與方舟係統相提並論的,唯有無線數字通訊。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僅僅依靠技術優勢是遠遠不夠。
在商業世界裡,經營策略的運用同樣至關重要。
有時候,即使產品本身稍遜一籌,但隻要經營策略得當,也完全有可能實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麵。
方舟係統和微軟的indos係統,都屬於開放式操作係統。
這種類型的操作係統具有天然的壟斷性,因為用戶一旦選擇了其中一種,就很難再輕易轉向其他係統。
在市場競爭中,往往是“一山不容二虎”。
張啟明到未來微軟的強大,也因此對這個方舟係統的最大競爭對手,深入研究最多。
儘管從市值上來說,微軟相對於張啟明旗下的企業來說,隻能算是一家中小型公司。
但是,比爾的背景,和微軟天生背靠米國優勢,使得沒有人敢輕視這家公司。
80年代,全球計算機操作係統的種類繁多,是百家爭鳴時代。
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微軟公司卻能脫穎而出,最終主導全球個人電腦操作係統市場,這絕不可能僅僅依靠比爾的背景就能實現的。
全球擁有背景的公司數不勝數,但最終能夠成為絕對龍頭的,還是要看經營者自身的能力。
微軟之所以能夠崛起,除了其背景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背後眾多的硬件廠商。公司的合作實現了崛起。的首台個人電腦提供了操作係統sdos。
儘管微軟當時並沒有自主研發操作係統,而是通過收購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qdos並進行二次開發,以僅僅5萬美元的低成本獲得了這個關鍵入口。pc的巨大成功,sdos迅速成為了行業標準。
此後,微軟將操作係統授權給所有的兼容機廠商,從而形成了一個廣泛的生態係統。
這一舉措不僅讓微軟在操作係統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還為其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訂單這件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或者丟人之處。
在他看來,有關係卻不去利用,那簡直就是個傻瓜。
愛美高集團之所以能夠崛起,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張啟明借助了他在麻省理工母校的老師關係網。總裁建立起聯係,獲得了那筆對愛美高來說至關重要的訂單。
這筆訂單不僅讓愛美高起死回生,更使得其股價開始一路瘋漲,直至今日,已經翻了上千倍之多。的訂單得以發展,但至今已經過去了七八年,其市值也不過才幾十億美元而已。
從這一點來看,比爾和張啟明其實頗為相似,他們都是借助了ib這個計算機行業的巨頭,才得以順利度過創業初期的艱難階段。對於愛美高和微軟而言,就像是一個引路人。
絕對算得上是這兩家公司的大恩人。
張啟明也深知,後續的發展如何,完全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實力。
即使有再好的機遇和起點,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最終也難以取得長久的成功。
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係統,基本都不做兼容係統。
微軟選擇了做開放式的兼容係統。
係統售價在初期也是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以每台電腦10美元的低價授權dos,同時保留版權,允許其他廠商開發兼容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