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我們手上有幾款互聯網應用軟件,正在內部使用。
可是,按照您的計劃,等這些軟件投放公眾市場的時候,都不選擇收費!
這該怎麼盈利呢?”
這個問題已經像一團迷霧一樣,在馬雲飛的心頭縈繞了許久。
他實在想不明白,張啟明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之前,他們公司的辦公軟件,都是通過用戶付費來盈利,而且這種方式一直都很成功。
張啟明卻很早就提出,今後這些互聯網應用軟件,將會免費提供給個人用戶使用。
這與之前的盈利模式簡直是天壤之彆!
馬雲飛覺得這些應用軟件都非常出色。
即使定價稍微高一些,也肯定會有大量的用戶願意購買和使用。
可是,張啟明卻偏偏選擇了免費這條路,這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馬雲飛苦思冥想,始終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究竟怎麼做,才能在免費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張啟明似乎看穿了馬雲飛的心思,語氣輕鬆地回答道:
“馬總裁,你對互聯網行業的盈利模式還不夠了解!
在這個行業裡,免費才是真正的王道!
雖然現在你可能不太理解,但以後你自然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式,大多都是前期燒錢賺市場,後期上市賺錢模式。
前世微軟是通過將ie預裝進indos95係統,利用操作係統的市場支配地位,迫使用戶默認使用ie,無需額外下載。
這種“捆綁+免費”策略直接打壓了網景瀏覽器等競爭對手,使ie市場份額從0飆升至95。
ie的默認地位為微軟帶來了搜索、廣告等衍生收益。sn首頁或bing搜索,微軟可直接獲取流量分成。
僅通過默認搜索服務,微軟年收益就超數十億美元。
早期的互聯網軟件,不管是門戶網站還是瀏覽器,最大的盈利大頭都是廣告。
微軟就是利用了係統與應用有“不可分割性”。
將ie的渲染引擎嵌入係統核心,導致ord、資源管理器等數百個係統程序依賴ie運行。
用戶若卸載ie,會導致係統崩潰,形成技術層麵的“用戶鎖定”。
這種設計迫使開發者基於ie框架開發應用,進一步鞏固indos生態壁壘。
隻是這原本是一手的好牌,卻被微軟打的稀爛。
或許是微軟係統和ie瀏覽器,已經占據絕對優勢,認為自己已經沒有競爭,開始忽略更新。
微軟在後期,長期忽視瀏覽器更新,導致兼容性差、安全性低等問題積累。
壟斷地位使用戶被動接受,開發者亦需優先適配ie,形成“惡性循環”。
也因為這個惡性循環,被歐米直接起訴反壟斷,處罰巨款。
起訴理由就是微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捆綁瀏覽器,違反公平競爭。
被多次罰款超過20億歐元。
還被強製推出無ie版本indos。
米國司法部更是險些拆分微軟。
微軟要是老老實實的做好一名服務者,將推出的各種軟件好好經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