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89年初,東瀛泡沫經濟,還有最後一年的掙紮期。
張啟明決定做空東瀛經濟,要動用的資金必定龐大。
這麼多資金想要悄悄升息進入東瀛市場,必須得提前做準備。
張啟明利用環球金融的特殊背景,開始通過和東瀛資本市場合作,將資金主角滲透東瀛市場。
這個過程最少需要半年左右時間。
而後要做空,又需要花費時間。
等所有資金都悄無聲息買入空單,這個時間花費少說,也得半年甚至更長。
真正的抄底資產機會,還得等明年泡沫破滅以後。
張啟明的私人投資公司,這幾年也沒少投資東瀛市場。
不過他的投資方向,都是一些高端製造業上市公司。
這些細節的事情他不可能自己去做,全都交給鄭嘉豪和鄧偉倫去操盤。
未來一年多,有大半的時間,他們兩人都得帶著團隊留在東京。
將對東瀛泡沫經濟布局,交代清楚後,張啟明就讓鄧偉倫和鄭嘉豪兩人離去。
隨後,他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將已經提前一周到東京的錢博斯叫來酒店
………
錢博斯進入酒店房間後,向張啟明彙報道:
“boss,您東瀛的零售行業,我們已經做了詳細的評估和調查。
我認為您的分析是對的。
按照您的要求,我們現在已經停車了,都有大型超市的收購。
轉向社區便利店。
截至目前,我們在東營一共有總計700家小型超市和便利店。”
張啟明聞言,點了點頭。
國美零售進入東瀛市場,早在前87年就已經收購一些小超市進入。
隻是東瀛市場的泡沫太嚴重,那些大型零售巨頭,一個個市值高的離譜。
以大榮零售和西友超市為首的零售巨頭,一個個市值動輒1兩200億美元,負債率高達7、80。
還天天打價格戰。
創造的營收倒是不少,可公司盈利全給銀行打工。
東瀛最大的零售集團——大榮零售,是是東瀛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
年收入達400億美元,位東瀛零售業首位。
這個營收聽起來和國美零售差的不是很遠。
可市值卻是天差地彆。
大榮零售最新市值是220億美元左右。
可它的債務卻高達170億美元。
400多億的營收,淨利潤不足2。
這些營收當中,也不全是靠超市。
大榮零售是東瀛最大連鎖超市,光聽名字還以為是零售公司。
可實際上卻是一家綜合集團。
旗下擁有300多家企業,涵蓋超市、酒店、餐飲及職業棒球隊福岡大榮鷹隊)。
同樣也涉足房地產投資。
結果泡沫經濟破裂,市值直接跌到80億美元左右
真正做到了資不抵債。
直到破產前,都是一直在不斷的資產重組,到最後銀行都不願意救,直接申請破產。
東瀛經濟泡沫危機之後,東瀛國內零售業開始大洗牌。
到後世,東瀛活的最好的零售企業,不再是那些大型的超市、百貨商場。
是遍布各個社區的便利店。
是無印良品這種注重簡約、實用、性價比的零售品牌。
核心原因在於經濟環境變化,催生了消費觀念的轉型,以及品牌自身定位與時代需求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