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網站是通過新聞、搜索、郵箱等功能聚合海量用戶。
在前世互聯網初期時期的“流量樞紐”。
因廣告變現最直接。
是早期風投公司最樂意投資的互聯網產品。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在互聯網初期,門戶網站上市數量都最多。
上市之後盈利表現也是最好。
就是後勁不足。
在用戶習慣開始進入精準搜索時期,門戶網站就開始掉檔次。
門戶網站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0~20分鐘,也遠低於低於飛信。
但高於郵箱,依賴“信息獲取”剛需。
越是頭部門戶,品牌溢價顯著,廣告定價權也就越強。
前世,雅虎在90年代中期上市時,市值3億美元。
那時期用戶也才1000萬,單個用戶價值是在30美元左右。
現在雖然才80年代末,但因為張啟明通過網吧造就了大量的網民。
現在全球網民數量,並不比90年代末差甚至略強。
不過這些用戶,80以上都是依靠網吧。
在張啟明心目中,對繁星門戶網單個用戶估值,至少15美元起步。
繁星門戶網自家老婆在掌控,張啟明對其用戶數量,也在時刻關注。
目前繁星門戶網的用戶也在1300萬左右。
張啟明對其估值是2億美元。
至於瀏覽器,在張啟明看來這是戰略級入口,用戶價值依附生態。
其核心價值邏輯,是互聯網“基礎設施”。
用戶訪問所有網站的入口,掌握流量分發權,可通過默認搜索、首頁廣告變現。
但為什麼估值不如門戶網站和即時通信軟件。
就是因為瀏覽器屬於低直接粘性,高戰略價值。
用戶對瀏覽器本身粘性低,同時下載幾款瀏覽器都是有可能。
這種軟件,對其他互聯網公司來說違背戰略價值,視其為“生態入口”。
啟明科技為方舟係統開發瀏覽器,深度綁定,推動係統銷量,就是最好證明。
前世微軟捆綁ie也是如此。
被巨頭收購估值遠高於獨立風險投資。
而且瀏覽器開發成本和技術壁壘高,需兼容多平台、處理複雜代碼。
前世,90年代僅少數公司能研發。
整個90年代也隻有三家開發瀏覽器:網景、微軟、opera。
瀏覽器如果隻用單個用戶來估值,頂多也就十美元,到15美元左右一個。
但是他的戰略價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