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巨頭收購,收購溢價往往單個用戶,可以達到50到100美元。
瀏覽器的估值,依賴巨頭的收購,所以在估值上很不穩定。
前世,1995年網景瀏覽器用戶1000萬時,估值3億美元,單用戶30美元。
但是後麵微軟ie開始捆綁競爭,單個用戶價值直接降至10~15美元用戶。
互聯網郵箱,用戶基數往往比較大。
可惜的是粘性與變現能力弱。
核心價值邏輯屬於高用戶基數,低遷移成本產品。
郵箱是注冊其他服務的“必需品”,用戶基數龐大,但可多賬號並存,粘性低。
用戶日均打開1~2次,使用時長<5分鐘。
這就導致變現能力極弱。
90年代郵箱幾乎無收入,僅靠頂部banner廣告。
風險投資公司投資考量,全看“用戶規模預期”。
平均單個用戶的估值也就8到15美元之間。
花狐郵箱作為第一款互聯網郵箱,有頭部效應。
估值相對會高一些。
單個用戶估值12美元,1300萬用戶總估值1.56億美元。
至於殺毒軟件這種工具屬性強,用戶付費意願分化產品。
其核心價值邏輯,是工具屬性,非高頻剛需。
前世,90年代末卡巴斯基個人版用戶1000萬,估值約5000萬美元,單用戶也就5美元。
可見,盈利能力有多低。
張啟明對其單個用戶估值範圍3~10美元用戶。
“經過我的分析之後,你們認為我的估值還算高嗎?”張啟明微笑道。
“不高,不高!”何國宇,吳誌勇,陳萬東三人齊聲道。
三人嘴上這麼說,其實心裡還是沒底。
按照張啟明給出的估值,360的估值要達到1.5億美元。
花狐郵箱估值是2億美元。
飛信估值更是5億美元。
要是換算成港元,估值最低的殺毒軟件,都是價值十幾億港元。
這個估值在香江的眾多上市公司中,也足以排進前100名。
飛信就更離譜了。
按照5億美元的估值,都接近40億港元的估值。
這個市值,香江上市公司中都沒幾家。
可要論盈利能力,就不一定比得上人家。
喜歡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請大家收藏:()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