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明也看出三人言不由衷,他也沒有多解釋的意思。
一個初期的產業,突然這麼高的估值,不被人看好才是正常。
張啟明嚴肅道:“你們就按照這個估值,重新做一份報告給我。
三家公司的融資,我們首選香江本土資本。
如果本土資本不願意投資,我們再考慮海外。”
“好的,張生,我們馬上重做。”
何國雲,吳誌勇,陳萬東三人,見張啟明主意已定,隻得接過報告,轉身去重做估值。
張啟明看著三人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不一樣。
互聯網行業更講究分享財富。
後世的互聯網公司,股權都十分分散。
一方麵是前期投資要大量燒錢的原因。
另一方麵是因為互聯網的滲透性。
極容易走向全球,而且涉及很多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
如果吃獨食,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可以走得長遠。
必須要拉入足夠的資本,才能夠真正的暢銷全球。
張啟明之前也開始想過,要對這幾家互聯網公司吃獨食。
仔細分析後,發現這根本不可能。
前世他隻是普通人占的底層,很多東西看著不像現在這麼透徹。
現在他才看透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涉及了太多的行業,需要一些資本掃清障礙。
他剛才向何國雲,吳誌勇,陳萬東透露,將a輪融資機會首先給香江本土。
其目的是需要在香江培養一批,願意投資互聯網的資本。
前世,國內互聯網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基本都是被米國的資本把持。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很難從國內的資本,甚至香江的資本手中拿到投資。
即便是有幸拿到,也是非常的短視。
比如最早期的時候鵝廠,就從李超人的小兒子手中拿到投資。
結果持有沒多久,就轉頭賣給了彆人。
根本沒有持有的上市。
國內本土的資本,投資互聯網的就更加稀少,他們更熱衷於實體投資。
甚至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也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
在銀行眼裡除了一堆二手電腦,和一堆沒價值的數據,這些互聯網公司根本沒什麼價值。
他們更熱衷於給實體公司貸款,特彆是房地產公司。
在前世時,張啟明還沒少罵過國內的那些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把股份分那麼多給外國資本。
現在他已經明白了這是傳統守舊資本,對新興互聯網行業的天然排斥。
其實國外,包括華爾街資本也是一樣守舊。
彆看金融行業,好像喜歡賺高風險的錢,實際上比很多行業都要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