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小心地采下幾朵。
接著,他又快速地從一叢藤蔓上摘下幾串類似小葡萄的紫黑色漿果。
“龍葵果,熟透的可以少量食用,生津止渴。”
又指著一種葉片寬大的植物根部道。
“野山藥,好東西,挖出來烤熟,頂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邊說邊用匕首飛快地挖掘,動作熟練得令人咋舌。
不到十分鐘,胡力手裡已經有了小半兜“收獲”,菌子、漿果、幾塊沾著泥的根莖,甚至還再次找到兩隻竹蟲。
“這隻是最基礎的。”
胡力將東西遞給旁邊看得目瞪口呆的趙小川。
“記住這些特征,自己學著找。林子裡的食物多的是,但前提是——你得認識!”
“不認識?餓死也彆亂碰!”
解決了食物來源的認知問題,下一個挑戰是烹飪。
尤其是在敵後生火,煙霧就是最醒目的信號彈。
胡力選了一處背風的、靠近溪流的緩坡。
“第二課,無煙灶,顧名思義,就是沒有煙。”
隊員們立即圍攏過來,充滿了好奇。
生火做飯他們都會,但是無煙?聞所未聞,不過沒人懷疑胡力能不能做到,看著就是...
隻見胡力用匕首和工兵鏟,快速地在斜坡上向下挖掘出一個深約半米的豎坑,隨後用手指沾濕試了試風。
然後在豎坑的側壁,順著風向,又橫向挖了一個進深約一米的“”形煙道。
煙道的儘頭,胡力沒有直接通到地麵,而是巧妙地拐了個彎,向上掏了一個細小的、如同煙囪般的排氣孔。
排氣孔的出口處,還用濕泥和新鮮的、帶著茂密葉片的樹枝做了偽裝覆蓋。
“看到沒有?”
胡力指著結構解釋道。
“火在豎坑底部燃燒,產生的煙會順著橫向煙道走,煙道隻要足夠長,溫度就會下降,煙粒子會部分沉降附著在洞壁上。”
“最後到達排氣孔時,煙已經很淡了,再被這些濕泥和樹葉一過濾、分散,冒出來的那點煙氣,在林子裡幾乎看不見,而且很快會被風吹散。”
他一邊說,一邊將收集來的枯枝在豎坑底部小心架好,點燃一小簇引火物。
果然,火焰升起,濃煙在豎坑內升騰,但一進入橫向煙道,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拽住、稀釋。
等那縷若有若無的、帶著淡淡水汽的“煙氣”最終從偽裝過的排氣孔飄出時,在幾米外就已經難以察覺,完全融入了林間的濕氣之中。
“我的天啦...這…這也太神奇了...”
雷剛看得眼睛都直了,蹲在灶邊,像看什麼稀世珍寶。
“團長,這…這招神了!你怎麼知道這樣就沒煙的?”
這簡直顛覆了他對野外生火的認知。
“沒彆的,腦子好使而已。”
胡力稍微裝了逼,隨後淡淡道。
“都看明白了?以後自己找合適地形挖。記住,灶口要背風,煙道要順著風向挖長一點,排氣口偽裝要自然。”
隨後他又走到溪邊,指著流動的溪水道。
“第三課,找水、淨水。流動的水源相對安全,但也不能直接喝。”
他拿出一個空的軍用水壺,又在急救包裡拿出乾淨的紗布在壺口蒙上兩層,然後用匕首削了一小段中空的竹筒。
竹筒裡麵塞滿一層細土、一層木炭碎屑、再一層細土,做了一個簡易的過濾裝置。
隨後他將渾濁的溪水先通過紗布過濾掉大的雜質,再倒入竹筒過濾器中,反複幾次,流出的水變得清澈了許多。
“這隻能過濾泥沙和部分雜質,殺不死寄生蟲和細菌。”
胡力將過濾後的水倒掉。
“最保險的還是燒開。但如果情況緊急,過濾後的水,配合急救包裡消毒片,或者用乾淨的布包裹著水,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也能大大降低風險。”
他詳細講解著不同情況下的處理方式。
當一縷烤山藥的香氣混合著菌類的鮮香,從那個神奇的無煙灶口飄散出來的時候,隊員們早已饑腸轆轆,就著烤熟的菌子、微甜的龍葵果和粉糯的野山藥吃了起來。
食物雖然簡單,卻是在這危機四伏的叢林裡最踏實、最美味的慰藉。
看著胡力平靜地吃著烤竹蟲最終還是他扛下了所有),眾人心裡的敬佩早已無以複加。
這個團長,不僅是戰場上的殺神,更是這蠻荒叢林裡無所不能的生存大師。
休整一夜後,小隊繼續向著地圖上標注的“野狼峪”外圍區域挺進。
隨著越來越深入山脈腹地,環境變得更加原始和險惡。
參天古木遮天蔽日,林下植被愈發茂密,藤蔓縱橫交錯,如同天然的迷宮。
空氣中濕度極大,汗水浸透了衣服,緊緊貼在身上,悶熱得令人窒息。
各種毒蟲的嗡鳴聲不絕於耳,即使防護嚴密,隊員們裸露的手背和脖頸上,還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幾個紅腫的叮咬痕跡。
但危險,可不僅僅隻來自微觀世界...
喜歡抗戰:這個小孩有點冷請大家收藏:()抗戰:這個小孩有點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