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仿佛找回了前世在網絡上衝浪、在虛擬世界攪動風雲的些許感覺,文思泉湧,有如神助。
他利用最高權限,匿名在幾個訪問量最大的學術論壇、時事討論版塊,接連發布了數個帖子。
標題一——《驚爆!北卡上空臨界態蘑疑雲:基於公開流變力學模型與有限元分析,模擬計算戈爾茲事件鏈式反應觸發概率高達67.4!》
帖子內容堆砌了大量晦澀的專業術語和看似嚴謹的數學公式,結論駭人聽聞。
標題二——《沉默的輻射塵已飄向東部?獨立實驗室數據揭示:哥譚市飲用水源川濃度異常波動,與‘1.24’軍事活動時間點高度吻合!》
內容真假摻半,極力渲染之能事,誓要引出恐慌情緒。
標題三——《深度解密:戈爾茲不是意外!“深暗”測試人口清除協議‘阿爾法7’?五邊大樓前顧問匿名爆料…》
帖子內容極儘聳動之能事,將事件引向更黑暗的想象空間,字裡行間處處透著管殺不管埋。
標題四——《號外!米醬傑克下令封鎖消息:我們差點全完了!!!》
帖子裡還配上一張模糊的、似乎是爆炸現場的圖片,極具視覺衝擊力,帖子內容堪稱看圖寫作文之典範。
這些帖子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在“華夏網”裡激起了千層巨浪。
雖然用戶數量有限,但都是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他們的討論和轉載,迅速將影響力擴散到線下。
各種猜測、恐慌、質疑的聲音開始在網絡和現實中小範圍蔓延。
《九州日報》總部,編輯部。
總編親自掛帥,帶領最得力的記者和評論員,連夜奮戰。
他們根據胡力提供的核心信息,當然隱去來源,結合能從公開渠道搜集到的零星信息,撰寫了一篇長達五千字的重磅頭版報道。
第二天,《九州日報》頭版頭條,巨大加粗的黑體字標題——米醬涉嫌隱瞞重大蘑安全危機北卡羅上空驚魂“未爆彈”危及百萬民眾。
報道開篇以冷靜、客觀的筆觸,簡述了“據可靠信息源披露”的事件詳細經過。
“米b52攜帶大蘑菇墜毀,其中一枚大蘑菇安全鎖幾乎全部失效,離災難性爆炸僅一步之遙。”
緊接著,筆鋒一轉,進入嚴厲的批判環節。
“此事性質之惡劣,令人發指!一個負責任的正負,在遭遇如此關乎數百萬民眾身家性命的重大安全事故時,第一要務應是公開透明,告知風險,積極善後。”
“然而,米醬卻選擇了最糟糕的方式——隱瞞和欺騙。以‘常規設備墜落’輕描淡寫,試圖掩蓋一場險些釀成人類曆史上最慘重核悲劇的真相。”
“這是對米醬人民知情權的粗暴踐踏,更是對國際社會安全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們不禁要問,白房子和五邊大樓的決策者們,在下令封鎖消息時,可曾想過,萬一放射物質進一步泄露,萬一那顆‘未響的驚雷’最終炸響,他們將如何麵對無數化為焦土的家園和消逝的生命?”
“其決策邏輯,是出於所謂的‘穩定人心’,還是為了掩蓋其安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和可能的瀆職行為?”
最後,報道以一連串的質疑收尾,將讀者的情緒引向高潮。
“戈爾茲的沼澤地,沉默的泥土或許仍在訴說著當時的驚險,但我們更需要聽到的是米醬正負坦誠的交代和徹底的解釋!”
“除了戈爾茲,還有多少類似的‘意外’被隱藏在厚厚的機密文件之下?米醬的蘑武庫管理,究竟是否存在係統性風險?”
“國際社會是否有權要求米醬就其核設施安全性和透明度做出更有力的承諾?”
“《九州日報》呼籲,米醬應立即解除信息封鎖,成立包括獨立專家和國際觀察員在內的調查委員會,徹底查清事件真相。”
“並采取切實措施,確保此類危及全人類的險情不再發生!”
《九州日報》作為在東亞影響力巨大,在歐州也有相當發行量和讀者群體的權威媒體,這篇報道一經刊發,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
報紙被搶購一空,通訊社爭相轉載,各大電台也摘要播報了報道內容。
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開始越過大東洋,湧向對麵的米醬。
——
2月12日,上午8點15分,花生頓,白房子橢圓形辦公室。
傑克坐在那張著名的“堅毅桌”後,臉色鐵青。
他麵前攤開著幾份文件,最上麵一份正是今天剛空運到的《九州日報》約文版,那頭版頭條的標題像一根根鋼針,紮得他眼睛生疼。
辦公桌對麵,站著他的新聞秘書皮埃爾·塞林格、安全顧問麥喬治·邦迪,以及中情局長麥科恩。
三人的臉色同樣難看,辦公室裡的空氣凝重得幾乎能滴出水來。
“誰能告訴我!”
傑克猛地將手裡的報紙拍在桌子上,聲音因為壓抑著怒火而有些顫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九州日報》!連遠在東亞的報紙都知道了戈爾茲的細節?!”
“他們還拿到了‘可靠信息源’?嗯?!”
他銳利的目光掃過麵前的三人,最後定格在麥科恩身上。
“麥科恩,你之前向我保證,消息已經完全封鎖,知情範圍控製在最小!”
麥科恩適時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上並不存在的冷汗,艱難地開口道。
“先生,我們…我們確實采取了最高級彆的保密措施,所有直接參與救援和調查的官兵都簽署了保密協議。”
“至於《九州日報》的消息來源…我們正在全力追查,但目前…還沒有頭緒。”
說到這,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不排除是當時在場的某個平民,或者…內部出現了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