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洛陽議策謀農事
暮春的洛陽已褪去寒意,太極殿外的白玉蘭開得正盛,花瓣隨風飄落,在青磚地麵鋪就一層淡白絨毯。清晨的朝會尚未開始,文武百官已陸續抵達,三三兩兩聚在殿外廊下,低聲議論著各地春耕的進展。薑維身著銀甲,腰佩鎮國劍,剛走到廊下,便見蔣琬與董允迎麵走來,兩人臉上皆帶著笑意。
“伯約,昨日兗州刺史奏報,當地春耕已完成九成,新墾的荒地比去年多了兩千頃,這都是你當初提議推行均田製的功勞啊!”蔣琬上前拍了拍薑維的肩膀,語氣中滿是讚許。董允也笑著補充:“不僅兗州,涼州那邊也傳來好消息,西羌部落學著中原人種的小麥長勢喜人,張軌說再過兩個月就能收割,到時候涼州的糧荒怕是能徹底解決了。”
薑維拱手道:“兩位大人過譽了,這都是陛下重視民生,百官齊心協力的結果。我隻是提了些微薄建議,真正辛苦的是各地刺史與百姓。”正說著,內侍高聲唱喏:“陛下駕到——”百官連忙整衣列隊,恭敬地迎候劉禪。
劉禪身著明黃常服,步履輕快地走上殿階,見百官神色輕鬆,也笑著說道:“今日朝會,不談軍政,隻議農事。如今春耕將近尾聲,秋收還需謀劃,你們有什麼好法子,儘管說出來。”說罷,便率先步入太極殿,百官緊隨其後,按位次落座。
劉禪坐定後,目光掃過群臣:“董司徒,你先說說均田製推行的情況,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朝廷幫扶?”董允起身躬身道:“回陛下,目前全國已有十五州推行均田製,共分配無主之地八萬餘頃,安置流民三十餘萬戶。隻是並州、幽州等地多山地,土壤貧瘠,百姓開墾困難,還需朝廷派農師指導,同時撥付農具與種子。”
薑維聞言,立即補充道:“陛下,臣有一建議。並州、幽州的少數民族部落多熟悉山地環境,可讓他們與漢族百姓合作開墾,部落出人力,朝廷出農具與種子,秋收後按比例分配糧食。這樣既能提高開墾效率,又能促進民族融合,一舉兩得。”
劉禪點頭稱善:“此計甚妙!董司徒,你即刻安排,讓戶部選拔百名經驗豐富的農師,攜帶農具與種子前往並州、幽州,協助當地百姓開墾山地。另外,讓工部打造一批適合山地耕作的犁鏵與鐮刀,儘快運往兩地。”董允躬身領旨。
蔣琬這時起身道:“陛下,除了山地開墾,水利建設也至關重要。去年豫州、荊州因暴雨引發洪澇,衝毀了不少農田,若不儘快修複堤壩,加固水渠,今年秋收恐受影響。臣建議從國庫撥款,征調民夫修複水利設施,同時派水工前往各地,指導百姓修建小型水庫,以備灌溉與防洪。”
“太尉所言極是。”薑維附和道,“臣在西域時,見當地百姓用坎兒井引水灌溉,效果甚好。中原各地氣候不同,可因地製宜推廣不同的水利技術——北方乾旱地區可學習坎兒井,南方多雨地區則加固堤壩,開挖排水溝渠。另外,可讓各地水工相互交流經驗,編撰成冊,供全國參考。”
劉禪采納了兩人的建議,當場任命蔣琬負責水利建設,調撥國庫銀二十萬兩,征調民夫五萬,限期三個月內完成主要水利設施的修複與建設。隨後,又談及秋收後的糧食存儲與調配,戶部尚書奏報:“目前全國糧倉儲糧已達五十萬石,可應對突發情況。但西域、北方等地糧庫空虛,需從中原調運糧食補充,以防冬季缺糧。”
薑維思索片刻道:“陛下,調運糧食耗費人力物力,不如在西域、北方推廣冬小麥種植。臣在涼州時,見當地氣候適合冬小麥生長,若能在秋收後播種,次年夏季便可收獲,既能增加糧食產量,又能減少糧食調運的壓力。朝廷可派農師前往指導,同時提供冬小麥種子,鼓勵百姓種植。”
劉禪大喜:“伯約此計考慮周全!戶部即刻準備十萬石冬小麥種子,派農師與種子一同前往西域、北方,務必讓百姓學會冬小麥種植技術。另外,讓各地糧庫做好準備,秋收後優先存儲冬小麥,確保種子充足。”
朝會持續了兩個時辰,從春耕收尾到秋收謀劃,從水利建設到糧食存儲,各項事宜都一一敲定。散朝後,劉禪留下薑維、蔣琬、董允三人,前往禦花園商議後續事務。禦花園內草木蔥蘢,溪水潺潺,劉禪坐在涼亭中,望著滿園春色道:“如今農事謀劃妥當,接下來該考慮商業與教育了。蔣太尉,西域商道開通後,貿易情況如何?”
蔣琬躬身道:“回陛下,西域商道開通半年來,已有上千支商隊往返於中原與西域之間,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銷往西域,西域的玉石、香料、良馬運往中原,朝廷收取的商稅已達五十萬兩,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隻是商道沿途偶有盜匪出沒,需加強安保。”
薑維立即道:“陛下,臣建議在商道沿途增設戍堡,每五十裡設一座,派駐百名士兵駐守,負責保護商隊安全,同時維護道路暢通。另外,可讓西域都護府與涼州軍定期巡查商道,嚴厲打擊盜匪,確保商隊往來安全。”劉禪點頭應允,讓蔣琬負責落實此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談及教育,董允奏報:“目前全國已增設官學兩百餘所,招收各族學子五千餘人。隻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官學師資不足,教材也需翻譯成當地語言,還需朝廷派更多學者前往任教。”薑維道:“臣有一策,可從太學選拔優秀學子,派往少數民族地區官學任教,任期三年,期滿後優先提拔任用。同時,讓太常寺組織學者,將《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翻譯成鮮卑、匈奴、西域各國語言,編寫適合各族學子的教材。”
劉禪采納了薑維的建議,當場下令執行。三人在涼亭中又商議了許久,直至正午時分,才各自離去。薑維走出皇宮,心中感慨——如今大漢一統,民生漸興,隻要君臣同心,持續發力,定能讓大漢走向更繁榮的盛世。
第二折涼州巡查助農耕
回到府中,薑維剛換下戰甲,管家便呈上一封書信,信封上寫著“涼州牧張軌親啟”。他拆開一看,原來是張軌邀請他前往涼州巡查,協助指導當地農耕,同時商議西羌部落與中原貿易的事宜。薑維心中一動,如今洛陽諸事已定,前往涼州巡查正好能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便決定次日啟程。
次日清晨,薑維率領百名親衛,騎著西羌贈送的良馬,從洛陽出發,向西疾馳而去。沿途各州府得知薑維前來,皆派人迎接,彙報當地農耕進展。薑維一路輕裝簡行,隻在各州府短暫停留,了解情況後便繼續趕路,十餘日後,終於抵達涼州治所姑臧城。
張軌早已率領涼州官員在城外等候,見到薑維,連忙上前迎接:“伯約將軍,一路辛苦!我已在府中備好宴席,為你接風洗塵。”薑維笑著擺手:“張州牧不必多禮,我此次前來,是為巡查農耕與商議貿易,宴席就免了,我們先去田間看看吧。”
張軌聞言,心中敬佩,當即帶著薑維前往姑臧城外的農田。此時正是春耕尾聲,田野裡一片繁忙景象——漢族百姓牽著牛耕地,西羌部落的人則跟著農師學習播種,男女老少各司其職,臉上滿是期待。薑維走到田邊,見一名西羌漢子正費力地使用中原犁鏵,便上前示範:“兄弟,犁鏵要放正,用力均勻,這樣耕地才深,種子才能紮穩根。”
那西羌漢子見薑維親自示範,連忙認真學習,很快便掌握了技巧,耕地效率大大提高。他高興地對薑維說:“將軍,這中原的犁鏵就是好用,比我們以前用的木犁強多了!等秋收了,我一定要多打造幾副,分給部落裡的人。”薑維笑著點頭:“以後有什麼不懂的,儘管問農師,朝廷會全力支持你們。”
隨後,薑維又查看了西羌部落種植的小麥田。隻見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隨風搖曳,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張軌在一旁介紹:“這些小麥種子都是朝廷送來的,農師們手把手教部落百姓種植,如今麥苗長勢比預期還好,再過兩個月就能收割了。”薑維欣慰道:“太好了!等小麥收割後,要及時播種冬小麥,爭取一年兩熟,提高糧食產量。”
巡查完農田,薑維與張軌返回姑臧城,商議西羌部落與中原貿易的事宜。張軌道:“西羌部落有大量的毛皮、藥材、良馬,中原則有絲綢、茶葉、農具,雙方貿易潛力巨大。隻是目前貿易多在姑臧城進行,部落百姓往來不便,且缺乏統一的交易規則,常有糾紛發生。”
薑維思索道:“我建議在西羌部落聚居地附近設立互市,每個互市派朝廷官員管理,製定統一的交易規則,公平買賣,杜絕欺詐。同時,開通從互市到姑臧城的商道,派士兵護送商隊,確保貿易安全。另外,可讓中原商人前往部落聚居地,直接與百姓交易,減少中間環節,讓雙方都能受益。”
張軌讚同道:“將軍此計甚妙!我即刻安排官員前往西羌部落,選址設立互市,同時組織商隊,準備開展貿易。隻是西羌部落多不熟悉中原貨幣,交易時可能會有不便,該如何解決?”薑維道:“可允許以物易物,同時在互市設立貨幣兌換點,將部落的毛皮、藥材等物品折算成銅錢或銀兩,方便交易。另外,派官員向部落百姓講解中原貨幣的使用方法,逐步推廣貨幣交易。”
商議完畢,張軌立即下令執行。次日,薑維便跟隨張軌前往西羌部落聚居地,實地考察互市選址。西羌部落首領得知薑維前來,親自率領部落百姓出城迎接,阿萊娜也在其中,見到薑維,她高興地迎上前:“將軍,你怎麼來了?”薑維笑著說:“我來看看你們的農耕情況,順便商議貿易事宜,讓部落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部落首領的帶領下,薑維考察了幾處適合設立互市的地點,最終選定在部落聚居地與姑臧城之間的一片開闊地帶。此處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適合搭建商鋪與貨棧。確定選址後,薑維與部落首領約定,一個月後互市正式開業,朝廷會派官員與士兵前來協助管理與安保。
隨後,薑維又在部落中停留了幾日,查看農耕進展,解答百姓的疑問。他見部落裡的孩子沒有學堂可上,便建議首領設立學堂,邀請中原學者前來任教,教授漢語與儒家經典。部落首領欣然應允,當場選定了一處閒置的帳篷作為學堂,準備迎接學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離開西羌部落時,百姓們紛紛前來送行,獻上當地的特產——風乾的羊肉、珍貴的藥材、手工編織的毛毯。薑維一一謝過,對部落首領說:“朝廷會一直支持你們,隻要我們同心協力,日子定會越來越紅火。”部落首領激動地說:“多謝將軍,多謝大漢朝廷!我們西羌永遠歸附大漢,絕無二心!”
第三折西域通商拓新途
離開涼州後,薑維並未立即返回洛陽,而是決定前往西域,巡查商道與貿易情況。他率領親衛一路向西,途經敦煌、玉門關,進入西域境內。沿途商道上,商隊絡繹不絕,中原商人牽著駱駝,滿載著絲綢、茶葉、瓷器;西域商人則趕著馬車,裝著玉石、香料、葡萄乾,雙方相遇時,都會熱情地打招呼,一派和睦景象。
抵達西域都護府所在地輪台時,廖化早已率領官員在城外等候。見到薑維,廖化連忙上前:“將軍,你怎麼來了?西域局勢剛穩定,若有什麼事,傳信給我即可,何必親自跑一趟。”薑維笑著說:“我來巡查商道與貿易,順便看看你這邊的情況。如今西域貿易如何?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廖化一邊領著薑維向都護府走去,一邊介紹:“回將軍,西域商道開通後,貿易十分繁榮,每月都有上百支商隊往返於中原與西域之間。隻是西域各國貨幣不一,交易時換算困難,且部分國家對中原商人征收重稅,影響了貿易積極性。另外,商道沿途的部分綠洲城邦,偶爾會刁難商隊,索要財物。”
薑維眉頭微皺:“貨幣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否則會影響貿易發展。我建議以大漢的銅錢作為西域貿易的通用貨幣,朝廷可在西域設立鑄幣廠,鑄造帶有西域特色花紋的銅錢,方便流通。同時,派使者前往西域各國,與國王商議,統一關稅標準,禁止征收重稅,保障中原商人的利益。”
廖化點頭道:“將軍所言極是!我之前也想過解決貨幣問題,隻是擔心各國不接受大漢銅錢,如今有將軍支持,我便放心了。至於綠洲城邦刁難商隊之事,我已派士兵前往巡查,嚴厲警告了幾個城邦的首領,目前情況已有好轉,但還需長期監管。”
薑維道:“不僅要監管,還要與綠洲城邦建立合作關係。可邀請城邦首領前來輪台,商議貿易合作事宜,允許他們在商道沿途設立商鋪,參與貿易,共享利益。這樣既能減少衝突,又能擴大貿易範圍,一舉兩得。”廖化欣然采納,當即安排使者前往各綠洲城邦,邀請首領前來輪台議事。
次日,薑維在廖化的陪同下,前往龜茲國巡查貿易。龜茲是西域大國,都城內商鋪林立,中原與西域的商品琳琅滿目,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十分熱鬨。龜茲國王見到薑維,熱情地設宴款待,席間,國王道:“將軍,自大漢平定龜茲叛亂後,我國貿易日益繁榮,百姓收入增加,生活越來越好。隻是我國工匠技藝落後,無法製作精美的絲綢與瓷器,希望朝廷能派工匠前來,傳授技藝。”
薑維笑著說:“國王不必擔憂,朝廷已計劃在西域各國設立工坊,派中原工匠前往傳授技藝,包括絲綢織造、瓷器燒製、鐵器鍛造等。龜茲作為西域大國,可優先設立工坊,挑選本國工匠跟隨學習,待技藝成熟後,再向其他國家推廣。”龜茲國王大喜,當即表示願意提供場地與人力,協助設立工坊。
隨後,薑維又前往於闐、疏勒等國巡查,各國國王皆對大漢朝廷表示感謝,希望能加強與中原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薑維一一應允,承諾朝廷會全力支持西域各國的發展,派工匠、農師、學者前來,協助各國提升技藝、發展農業、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