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並未急於發動進攻,而是先派人偵察敵軍的營地部署。得知呼衍部營地駐紮在平原之上,且士兵疲憊、防備鬆懈後,他決定采取夜襲的戰術。
深夜,月黑風高,張翼率領五千騎兵,悄悄逼近呼衍部的營地。他們馬蹄裹布,悄無聲息地潛入營地外圍。待靠近營地後,張翼一聲令下,騎兵們點燃火把,揮舞刀槍,衝入營地。
呼衍部士兵大多已進入夢鄉,被突如其來的襲擊驚醒。營地內一片混亂,士兵們四處奔逃,相互踩踏。張翼率領騎兵,在營地中縱橫馳騁,斬殺敵軍,燒毀帳篷與物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軻比能聽到喊殺聲,連忙起身組織抵抗。但此時的呼衍部士兵早已軍心大亂,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軻比能奮力廝殺,試圖穩住陣腳,但漢軍騎兵攻勢迅猛,他身邊的親兵越來越少。
就在此時,要塞中的郭淮與尉犁多得知張翼率軍夜襲敵軍營地,也下令打開城門,率領聯軍主力,向呼衍部營地發起進攻。聯軍內外夾擊,呼衍部士兵腹背受敵,徹底崩潰。
軻比能見大勢已去,隻得率領少數親信,突圍而出,向草原深處逃竄。張翼率領騎兵追擊了數十裡,斬殺了大量潰散的敵軍,繳獲了無數馬匹、物資,才下令收兵。
此次戰役,漢軍與車師後部聯軍大獲全勝,呼衍部三萬餘騎兵死傷過半,被俘萬餘人,剩餘兵力潰散,已無再戰之力。聯軍不僅守住了邊境要塞,還徹底擊潰了呼衍部的主力,解除了北境的最大威脅。
戰役結束後,郭淮與張翼、尉犁多彙合,清點戰果。看著堆積如山的戰利品與被俘的敵軍,眾人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次大捷,多虧了薑將軍的英明決策,以及車師後部的鼎力相助。”郭淮說道。
尉犁多笑道:“能為大漢效力,保衛邊境安寧,是車師後部的榮幸。如今呼衍部已敗,北境可暫得安寧了。”
張翼補充道:“軻比能雖逃,但他根基已毀,短時間內無法再對邊境構成威脅。不過,我們仍需加強戒備,防止他卷土重來。”
郭淮點頭道:“說得有理。我們即刻派人將戰況稟報薑將軍,請他定奪後續事宜。同時,加強邊境哨所的巡邏,安撫周邊部落百姓,恢複商路通行。”
消息傳回延城,薑維大喜過望。他下令嘉獎參戰的漢軍將士與車師後部官兵,將繳獲的物資按比例分給各部,並派遣使者前往車師後部,兌現之前的承諾,賞賜良馬千匹、農具千套,同時啟動北境互市的籌備工作。
第四折安撫諸部擴疆土
北境大捷的消息傳遍西域,諸國百姓歡欣鼓舞,原本對大漢心存疑慮的部落也紛紛打消顧慮,主動派遣使者前往延城,表示願意歸附大漢。薑維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決定乘勝追擊,安撫北境周邊的部落,擴大大漢在西域的疆域。
他首先將目光投向了與呼衍部相鄰的烏孫部、丁零部與堅昆部。這三個部落均位於草原中部,實力不俗,此前一直保持中立,既不依附大漢,也不與呼衍部結盟。薑維認為,若能將這三個部落爭取過來,不僅能進一步鞏固北境的安全,還能形成對曹魏勢力的牽製。
薑維派遣三路使者,分彆前往三個部落。前往烏孫部的使者是幕僚費觀,前往丁零部的是將領張嶷,前往堅昆部的是校尉馬忠。每路使者都攜帶了豐厚的禮品,包括絲綢、茶葉、瓷器、農具等,同時帶去了薑維的親筆書信,曉以利害,邀請各部首領前往延城會麵。
烏孫部是草原上的大國,首領昆彌擁有數萬部眾,實力最為雄厚。費觀抵達烏孫部營地後,受到了昆彌的熱情接待。昆彌早已聽聞漢軍擊敗呼衍部的消息,對大漢的軍事實力十分敬佩。
費觀向昆彌遞交了薑維的書信,說道:“昆彌首領,薑將軍深知烏孫部向來崇尚和平,不願卷入戰亂。如今呼衍部已敗,北境安寧可期。大漢願與烏孫部永結盟好,互通有無,共同發展。若烏孫部願意歸附大漢,朝廷將承認昆彌的首領地位,允許烏孫部保留自治權,同時開放互市,減免商稅,派遣工匠教授先進的農耕與紡織技藝,讓烏孫部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昆彌接過書信,仔細閱讀後,沉吟道:“大漢的誠意我已知曉。歸附大漢,對烏孫部確實有利。但我擔心,一旦歸附,曹魏會對我們不利。”
費觀回應道:“昆彌首領放心。如今西域在薑將軍的治理下,日益繁榮,軍事實力強大。曹魏遠在中原,自顧不暇,根本無力乾涉西域事務。且大漢與烏孫部結盟後,若曹魏敢來侵犯,漢軍將與烏孫部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外敵。”
昆彌思索良久,終於點頭道:“好!我烏孫部願歸附大漢,與大漢永結盟好。我即刻隨你前往延城,麵見薑將軍,商議具體事宜。”
與此同時,張嶷與馬忠也順利完成了使命。丁零部首領律金與堅昆部首領忽蘭,在得知歸附大漢的諸多益處後,均表示願意歸附,並跟隨使者前往延城。
三路使者帶著三部首領及其親信,陸續抵達延城。薑維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出城迎接,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席。宴席上,薑維與各部首領親切交談,詳細介紹了大漢的政策與西域的發展規劃,打消了他們的最後顧慮。
席間,昆彌起身說道:“薑將軍,我烏孫部願將伊犁河以南的千裡草原劃歸大漢管轄,作為與大漢結盟的誠意。同時,我願派遣三千騎兵,協助漢軍守衛北境。”
律金與忽蘭也紛紛表示:“我丁零部願獻出阿爾泰山南麓的礦產資源,供大漢開采;我堅昆部願派遣工匠,協助大漢修建北境的防禦工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薑維大喜道:“多謝各位首領的信任與支持。朝廷定會厚待各部百姓,讓大家共享西域發展的成果。”
隨後,薑維與各部首領簽訂了盟約,正式將烏孫部、丁零部、堅昆部納入大漢的管轄範圍。盟約規定:各部保留自治權,首領職位世襲;大漢為各部提供保護,抵禦外敵入侵;開放互市,允許各部與中原及西域諸國自由通商;大漢派遣工匠與教師,前往各部傳授農耕、紡織、識字等知識與技藝;各部需向大漢繳納少量貢品,戰時需派遣兵力協助漢軍作戰。
盟約簽訂後,薑維下令在各部的管轄區域設立行政機構,派遣官員協助各部首領處理政務;同時,啟動伊犁河以南草原的開發工作,組織中原移民與當地百姓一同開墾荒地,修建水渠,發展農業;在阿爾泰山南麓設立礦場,開采鐵礦、銅礦,用於製造農具與兵器;在各部的重要城池設立學堂與互市,促進文化與經濟交流。
為了進一步擴大疆域,薑維還派遣陳武率領大軍,向西挺進,收服了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側的蒲犁國、依耐國等小國。這些小國此前一直受大月氏的影響,搖擺不定。陳武率軍抵達後,並未使用武力,而是派遣使者前往各國,曉以利害,宣傳大漢的仁德與政策。各國國王見大漢勢力強大,且政策優厚,紛紛表示願意歸附。
陳武在收服各國後,按照薑維的指示,在各國設立官學與互市,修建道路與驛站,將其納入西域的交通與貿易網絡。同時,在帕米爾高原的險要位置修建戍堡,派駐兵力,防範大月氏的可能入侵,確保西域西部邊境的安全。
經過半年的努力,大漢在西域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北至草原深處,西抵帕米爾高原,南接於闐、莎車等國,東至河西走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管轄區域。新增疆域內,百姓安居樂業,商路暢通無阻,學堂裡書聲琅琅,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薑維站在延城的城樓上,望著不斷擴大的西域版圖,心中感慨萬千。拓土安邊,並非為了爭奪土地,而是為了給百姓創造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讓大漢的文化與仁德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他深知,疆域的擴大意味著責任的加重,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挑戰要麵對。
第五折築堡屯田固根基
西域疆域擴大後,如何鞏固新占領土,保障邊境安全,成為薑維麵臨的首要問題。新歸附的部落與小國,根基尚淺,民心未完全穩固,且邊境線漫長,地形複雜,若不加強防禦,一旦遭遇外敵入侵或內部叛亂,後果不堪設想。
薑維召集文武官員,召開軍事會議,商議鞏固新土的對策。“如今西域疆域遼闊,邊境線綿延數千裡,僅靠現有兵力,難以全麵覆蓋。”薑維指著輿圖上的新占領區域,“我們必須采取築堡屯田的策略,在邊境要地與新歸附區域修建戍堡,派駐兵力,同時組織軍民屯田,實現糧草自給,才能長久穩固地守住這片土地。”
郭淮讚同道:“將軍所言極是。築堡可以抵禦外敵入侵與內部叛亂,屯田可以解決糧草補給問題,二者相輔相成,是鞏固新土的最佳方略。”
張翼補充道:“新歸附區域多為草原與綠洲,土地肥沃,適合開墾。組織軍民屯田,不僅能解決糧草問題,還能促進當地的農業發展,讓百姓安居樂業,進一步鞏固民心。”
薑維點頭道:“好!那我們便分三步走:第一步,選址築堡,在北境草原、帕米爾高原、車師後部等邊境要地,修建三十座戍堡,形成防禦網絡;第二步,移民屯田,從中原與西域老歸附區遷移百姓前往新區域,與當地部落百姓一同開墾荒地,修建水渠,發展農業;第三步,加強軍備,為新派駐的軍隊配備精良的武器裝備,加強訓練,提高戰鬥力。”
為確保計劃順利實施,薑維做出具體分工:郭淮負責統籌規劃,選址築堡,調配兵力與物資;陳武負責移民屯田,組織百姓開墾荒地,修建水利設施;張翼負責武器裝備的調配與軍隊訓練;諸國國王與部落首領負責組織本地人力,提供建材與後勤保障。
計劃啟動後,西域各地再次掀起建設熱潮。郭淮率領工匠與士兵,深入各地考察地形,選擇地勢險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修建戍堡。戍堡按照統一標準建造,高約三丈,厚兩丈,牆體采用磚石砌築,堅固耐用。堡內設有營房、糧倉、馬廄、武器庫、了望塔等設施,可容納五百至一千名士兵駐守。戍堡之間相距約五十裡,形成相互呼應的防禦網絡,一旦遭遇襲擊,可迅速出兵支援。
在北境草原,工匠們克服了土壤鬆軟、水源分散等困難,采用夯土與磚石結合的方式修建戍堡。為了抵禦草原騎兵的衝擊,戍堡外圍還挖掘了深兩丈、寬三丈的壕溝,溝內設置了尖刺與陷阱。在帕米爾高原,工匠們則利用當地的山石,修建了依山而建的戍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有效防範大月氏的入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武則率領移民與當地百姓,開展大規模的屯田活動。他首先組織工匠勘察水源,修建水渠,將河水引入開墾的荒地。對於北境草原的乾旱地區,他推廣了中原的旱地耕作技術與節水灌溉方法,提高了糧食產量。對於帕米爾高原的綠洲地區,他則組織百姓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同時發展畜牧業,養殖牛羊馬匹。
為了鼓勵百姓屯田,薑維製定了優厚的政策:移民百姓可獲得每畝土地的三年免稅權,開墾荒地多者可獲得獎勵;當地部落百姓參與屯田,可獲得農具、種子等物資支持,收成按比例分配。這些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性,大家紛紛投入到屯田活動中。
在屯田區域,中原的先進農耕技術得到了廣泛傳播。百姓們使用中原的犁鏵、鋤頭、鐮刀等農具,采用精耕細作的方式耕種,糧食產量大幅提升。同時,陳武還組織工匠在屯田區域修建了糧倉與儲糧設施,確保糧食的儲存與安全。
張翼則將各地的軍隊進行整合,挑選精銳士兵派駐新修建的戍堡。他為軍隊配備了改良後的連弩、長槍、彎刀等武器裝備,同時加強了軍隊的訓練,重點訓練騎兵的奔襲能力、步兵的防禦能力與協同作戰能力。他還製定了嚴格的軍紀,要求士兵們尊重當地部落的習俗,與百姓和睦相處,不得欺壓百姓、掠奪財物。
在築堡屯田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部分新歸附的部落百姓對屯田政策心存疑慮,不願參與開墾;部分地區遭遇了乾旱與蝗災,影響了糧食產量;還有少數頑固分子,受曹魏殘餘勢力的挑撥,試圖破壞築堡屯田工程。
針對這些問題,薑維親自前往各地視察,安撫百姓。他向部落百姓耐心解釋屯田政策的益處,承諾朝廷會保障他們的利益,讓他們通過屯田過上富足的生活。
對於遭遇自然災害的地區,他下令調撥糧食與物資進行救濟,同時組織工匠修建水利設施,防範災害再次發生。對於破壞工程的頑固分子,他采取了嚴厲的措施,逮捕了為首者,公開審判,依法懲處,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經過一年的努力,築堡屯田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十座戍堡全部竣工,派駐軍隊後,形成了覆蓋整個西域邊境的防禦網絡,有效保障了邊境安全;移民屯田區域開墾荒地百萬餘畝,修建水渠百餘條,糧食產量大幅提升,不僅實現了軍隊糧草自給,還能向中原輸送部分糧食;新歸附區域的百姓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大漢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一步增強,民心徹底穩固。
此時的西域,疆域遼闊,邊境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商貿繁榮,文化昌盛。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學堂裡書聲琅琅,農田裡莊稼豐收,互市裡商貿繁忙,戍堡中士兵嚴陣以待。大漢的旗幟在西域的每一片土地上飄揚,大漢的文化與仁德深入人心。
薑維站在新修建的北境戍堡上,望著遠方遼闊的草原與連綿的山脈,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拓土安邊,築堡屯田,他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為西域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大漢的繁榮昌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但他深知,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他將繼續堅守在西域,為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繁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喜歡逆天北伐:薑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薑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