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探路西行謀新途
延城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都護府的議事廳內。薑維手持西域最新繪製的商路圖,指尖劃過已有的五條互市連接線,目光最終落在帕米爾高原以西的空白處。
董厥剛將各互市季度交易報表呈上,見薑維神色專注,輕聲補充:“將軍,如今西域內部商路已趨成熟,延城、交河城等互市的絲綢、茶葉常供不應求,但中原商戶反饋,西域特產運往長安、洛陽的路途仍顯曲折,且向西暫無穩定商道,大月氏及以西諸國的香料、寶石難以批量流入。”
薑維抬眼,將輿圖推至眾人麵前:“互市雖興,但僅局限於西域境內與中原腹地,非長久之計。當年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如今我們當承其誌,向西拓路,連接大月氏、安息乃至更遠的國度,讓商路成為跨越山海的紐帶,既增財源,更固邦交。”
郭淮聞言皺眉:“將軍所言極是,但向西之路艱險異常。帕米爾高原冰川縱橫,戈壁沙漠遍布,且大月氏雖暫時罷兵,對我大漢仍心存戒備,恐會阻撓商隊通行。此外,沿途還有多個小部落散居,習性不明,安全隱患極大。”
“正因艱險,才需先行探路。”薑維語氣堅定,“我意組建一支探路使團,由熟悉西域地形的將領帶隊,聯合願意合作的部落使者,探明西行路線,聯絡沿途諸國,為商路開辟掃清障礙。”他當即點將:“張嶷久鎮南中,熟悉異族事務,且善於應變,任命你為探路使團正使,率五百精銳騎兵,攜帶中原特產與大漢國書,即刻籌備出發;楊戲精通文書交涉,任副使,負責與沿途部落、諸國洽談;董厥留守都護府,協調各互市籌備後續通商物資,待探路成功,便組織首批西行商隊。”
張嶷與楊戲躬身領命。三日後,探路使團在延城外集結。五百騎兵皆配良馬、攜乾糧與防身武器,行囊中裝滿絲綢、茶葉、瓷器等中原特產,既是探路途中的補給,也是贈予沿途部落的禮物。薑維親自送行至城外馳道,拍著張嶷的肩膀叮囑:“此行首要任務是探明路線,其次是聯絡邦交,切勿輕易動武。若遇友好部落,便贈禮示好,邀請其參與通商;若遇敵意阻攔,先曉以利害,實在無法通融,再相機行事,務必保全使團主力。”
張嶷抱拳回應:“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早日開辟西行商路,為西域再添繁榮。”說罷翻身上馬,揮手示意使團出發。馬蹄聲踏破晨霧,五百騎兵排成整齊隊列,朝著帕米爾高原的方向疾馳而去。
使團一路向西,先是抵達蒲犁國互市。這裡作為西域南部的通商樞紐,已有不少來自周邊小國的商戶。楊戲借此機會,與蒲犁國國王會麵,送上中原特產,說明西行探路之意。蒲犁國國王早因互市獲益,欣然應允提供向導,並派遣使者隨行,協助聯絡沿途部落。
離開蒲犁國後,路途愈發艱險。先是翻越海拔數千米的帕米爾高原山口,寒風刺骨,積雪沒膝,馬匹行走艱難。士兵們隻得下馬步行,牽著馬匹緩慢前行,不少人嘴唇凍得發紫,卻無一人退縮。張嶷身先士卒,帶頭鏟雪開路,鼓舞士氣:“越過此山,便是新的天地,大家再加把勁!”
翻過高原,眼前出現一片廣袤的戈壁。烈日當空,黃沙漫天,水源稀缺成為最大的難題。使團攜帶的飲水日漸減少,每到一處綠洲,都需仔細搜尋水源。一日,使團在戈壁中發現一處乾涸的河床,張嶷當即下令士兵挖掘,挖到丈許深處,終於湧出清泉。士兵們歡呼雀躍,紛紛取水補充,休整片刻後繼續前行。
沿途遇到第一個遊牧部落——休循部。部落民眾見大批騎兵到來,手持武器圍了上來,神色警惕。張嶷示意士兵放下武器,讓楊戲帶著蒲犁國使者與中原特產上前交涉。楊戲用流利的西域通用語說道:“我們是大漢西域都護府的探路使團,此行隻為開辟商路,與諸國部落互通有無,絕非侵犯之意。這些絲綢、茶葉,是我大漢的薄禮,願與貴部結為友好。”
休循部首領眯眼打量著使團,又看了看眼前的絲綢與茶葉,這些都是部落中難得一見的珍品。他沉吟片刻,讓部落民眾收起武器,邀請使團進入營地。營地中,休循部民眾用馬奶酒和烤羊肉招待使團。席間,張嶷詳細說明通商的好處:“一旦商路開通,貴部的皮毛、藥材可運往西域互市,換取中原的絲綢、茶葉、農具,部落百姓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
休循部首領連連點頭:“大漢的互市我早有耳聞,若能開通商路,我部自然願意相助。前方百裡外有一處峽穀,是通往大月氏的必經之路,常有盜匪出沒,我可派遣部落勇士為你們引路,助你們平安通過。”
次日,休循部的二十名勇士加入使團,充當向導。在他們的帶領下,使團順利穿過峽穀,避開了盜匪的埋伏。一路向西,使團又先後遇到捐毒、尉頭、烏秅等部落,皆以禮相待,贈送禮物,說明通商之意。多數部落都因互市的名聲,願意支持商路開辟,有的提供食物補給,有的派遣向導,有的則表示願意加入後續的通商貿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十日後,使團終於抵達大月氏邊境。大月氏士兵見使團到來,立刻通報國王波調。波調此前因漢軍在西部邊境的軍事演習而心存忌憚,如今見大漢使團前來,心中疑慮重重,既想了解來意,又怕有詐,便下令讓使團在邊境營地等候,先派遣使者前往探查。
張嶷與楊戲心知大月氏的顧慮,耐心在邊境等候。期間,楊戲整理了大漢與西域互市的繁榮景象、通商帶來的利益等資料,準備呈給波調。三日後,大月氏使者返回,帶來波調的旨意,允許使團進入都城麵見。
進入大月氏都城,使團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都城內商鋪林立,人流湧動,不少商品帶有西域與中亞的特色。波調在王宮召見張嶷與楊戲,大殿之上,波調神色威嚴,開口問道:“貴使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要事?”
楊戲上前一步,恭敬呈上大漢國書與通商計劃書,說道:“我大漢天子仁慈,欲與天下諸國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如今西域互市繁榮,惠及萬千百姓,我等此次前來,是想邀請貴國加入通商之路,貴國的香料、寶石、良馬可運往中原與西域,換取所需物資,兩國百姓皆能獲益。我大漢願與貴國簽訂通商盟約,保障商隊安全,減免部分關稅,共促繁榮。”
波調翻閱著通商計劃書,又看了看一旁擺放的中原特產,心中暗自盤算。大月氏雖統一了周邊小國,但經濟仍依賴遊牧與簡單的貿易,若能與大漢開通商路,獲取中原的絲綢、茶葉、農具等物資,對國家發展大有裨益。但他仍有顧慮:“大漢與我大月氏曾有邊境摩擦,如何確保商隊安全?若貴國借通商之名,行窺探之實,該如何是好?”
張嶷當即回應:“國王陛下放心,我大漢向來言而有信。通商盟約中明確規定,兩國需派遣士兵共同護衛商路,打擊盜匪;商隊往來需持有通關文牒,不得攜帶武器,不得窺探他國機密。若有違約行為,可終止通商,並追究責任。此外,我西域都護府薑將軍已下令,西部邊境戍堡僅負責防禦,絕不主動挑釁,願與貴國世代友好。”
波調沉思良久,又與身旁的大臣商議片刻,最終點頭應允:“好!我大月氏願與大漢簽訂通商盟約,開辟商路。我將派遣使者隨貴使返回西域,與薑將軍詳細商議盟約細節。”
張嶷與楊戲心中大喜,當即向波調道謝。在大月氏停留三日後,使團帶著大月氏的使者與通商盟約草案,踏上返程之路。沿途部落得知使團與大月氏達成通商意向,紛紛表示願意支持商路建設,不少部落首領還親自前來送彆,贈送了當地的特產。
二十日後,探路使團順利返回延城。薑維早已在都護府等候,聽聞使團成功聯絡大月氏,且沿途部落皆願相助,心中十分欣慰。張嶷與楊戲詳細彙報了西行途中的所見所聞、路線情況以及與大月氏的交涉過程,呈上了通商盟約草案。
薑維翻閱著草案,又查看了張嶷繪製的西行路線圖,滿意地點頭:“你們此行勞苦功高,為西行商路的開辟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我們要儘快與大月氏使者商議,敲定盟約細節,同時組織人力物力,修整西行商路,在沿途設立驛站與補給點,為首批商隊出發做好準備。”他當即下令:“董厥負責與大月氏使者洽談盟約,明確關稅標準、商隊護衛職責、糾紛仲裁等事宜;郭淮統籌西行商路的修整與驛站建設,調動屯田區的士兵與百姓,重點修繕戈壁與高原路段,在沿途綠洲設立十個驛站,配備糧食、飲水與護衛士兵;張翼負責選拔首批西行商隊的商戶與護衛,確保商隊安全與物資充足。”
各項工作迅速展開。董厥與大月氏使者經過數日洽談,最終簽訂《大漢大月氏通商盟約》:兩國商隊在指定路線通行,關稅定為交易額的兩成,由雙方共同收取;各自派遣五百士兵,在邊境及商路關鍵路段聯合護衛;設立聯合仲裁署,處理通商糾紛;互不乾涉對方內政,世代友好通商。
郭淮則率領屯田區的三千士兵與兩千百姓,前往西行商路沿線修整道路。戈壁路段鋪設碎石,填補坑窪;高原山口清理積雪,拓寬路麵;在沿途綠洲修建驛站,每個驛站配備百名士兵、五十名工匠與充足的糧食、飲水、藥品,既能為商隊提供補給,也能防範盜匪襲擊。
張翼在各互市選拔商戶,最終選定兩百戶經驗豐富、信譽良好的商戶組成首批西行商隊,攜帶絲綢、茶葉、瓷器、農具等物資,價值百萬錢。同時,挑選兩千精銳騎兵作為商隊護衛,配備連弩、投石機等武器,確保商隊安全。
一個月後,西行商路修整完畢,驛站建設完成,首批商隊也已籌備就緒。延城外,商隊整齊排列,駱駝與馬匹滿載物資,商戶與護衛士兵精神抖擻。薑維親自為商隊送行,手持通關文牒,遞給商隊首領:“此行責任重大,既要順利將貨物運往大月氏,也要向沿途諸國展示大漢的誠意與實力。切記遵守通商盟約,誠信經營,若遇困難,可聯係沿途驛站與護衛士兵,都護府永遠是你們的後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商隊首領接過通關文牒,躬身回應:“請將軍放心,我等定不負所托,圓滿完成通商任務。”隨著一聲令下,商隊緩緩出發,沿著新修的西行商路,朝著大月氏的方向前進。薑維站在城樓上,望著商隊遠去的背影,心中暗忖:西行商路的開辟,不僅是通商之路,更是和平之路、友誼之路,西域的繁榮,必將因此更上一層樓。
第二折商隊西行遇險途
西行商隊離開延城後,沿著新修的馳道一路向西。起初的路段平坦寬闊,沿途不時能看到屯田區的農田與村莊,百姓們見到龐大的商隊,紛紛駐足觀望,臉上滿是好奇與羨慕。商隊在第一個驛站休整時,驛站的士兵早已備好糧食與飲水,工匠們也主動為商隊檢修馬匹與車輛,一切都井然有序。
離開西域腹地,商隊進入帕米爾高原邊緣地帶。這裡的道路雖已修整,但地勢起伏較大,馬匹與駱駝行走愈發艱難。護衛統領李嚴下令減慢行進速度,讓士兵們輪流在前探路,確保道路安全。商隊中的商戶們大多是第一次西行,麵對高原的壯麗景色,既驚歎又忐忑。一位來自成都的商戶望著遠處連綿的雪山,感慨道:“都說西域艱險,如今看來,這高原之景,也是平生難得一見。隻是不知前路還有多少困難等著我們。”
李嚴聞言,安慰道:“放心吧,郭將軍早已派人修整了道路,沿途還有驛站補給,隻要我們小心謹慎,定能平安抵達大月氏。”話雖如此,但他心中也不敢大意,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
進入高原深處,天氣突變。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烏雲密布,狂風呼嘯,雪花夾雜著冰雹傾瀉而下。商隊被迫停下前進的腳步,士兵們迅速搭建起臨時帳篷,保護商戶與物資。冰雹砸在帳篷上劈啪作響,狂風幾乎要將帳篷掀翻。李嚴親自帶領士兵加固帳篷,安撫受驚的馬匹與駱駝,忙得不可開交。
這場暴風雪持續了整整一日一夜。雪停之後,道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分不清哪裡是路麵,哪裡是懸崖。李嚴派出數名經驗豐富的士兵,帶著工具在前鏟雪探路,其餘士兵則跟在後麵,小心翼翼地清理道路。商戶們也紛紛下車,加入鏟雪的行列。經過半日的努力,終於清理出一條狹窄的通道,商隊得以繼續前行。
翻越帕米爾高原後,商隊進入一片廣袤的戈壁。這裡烈日炎炎,黃沙漫天,水源稀缺。雖然沿途驛站提供了補給,但商隊人數眾多,馬匹與駱駝的飲水消耗巨大,不得不節省使用。不少士兵與商戶都出現了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的症狀,李嚴下令每日清晨與傍晚涼爽時趕路,中午則在陰涼處休整,儘量減少體力消耗。
一日,商隊在戈壁中前行時,突然遭遇一群盜匪襲擊。這群盜匪約有三百餘人,騎著快馬,手持彎刀與弓箭,從沙丘後疾馳而出,直奔商隊的物資車輛。李嚴早有防備,當即下令護衛士兵結成防禦陣型,連弩手在前,刀盾手在後,做好戰鬥準備。
“放箭!”隨著李嚴一聲令下,數百支弩箭齊發,盜匪紛紛中箭落馬。但盜匪人數眾多,且悍不畏死,依舊瘋狂衝鋒。雙方展開激烈廝殺,刀光劍影,喊聲震天。商隊的商戶們也拿起隨身攜帶的武器,協助士兵防守。李嚴身先士卒,手持長槍,斬殺數名盜匪首領,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激戰半個時辰後,盜匪傷亡慘重,見久攻不下,隻得倉皇逃竄。商隊也有數十名士兵受傷,數匹駱駝與馬匹被殺。李嚴下令清點傷亡與物資損失,安排軍醫為受傷士兵診治,同時派人前往附近的驛站求援,補充馬匹與物資。
驛站的士兵接到消息後,迅速趕來支援,帶來了充足的馬匹、糧食與藥品。經過兩日的休整,商隊補充完畢,再次踏上征程。經曆了暴風雪與盜匪襲擊,商戶們的信心受到了一定打擊,有些商戶甚至產生了退縮的念頭。李嚴召集商戶們開會,鼓勵道:“西行之路本就艱險,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半途而廢。如今我們已經闖過了最艱難的路段,再過幾日便能抵達大月氏。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不負此行。”
商戶們聞言,心中的退縮之意漸漸消散。一位商戶起身說道:“李統領說得對,我們不能因這點困難就放棄。有李統領與各位將士的保護,我們一定能平安抵達。”其他商戶也紛紛附和,商隊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
繼續西行數日,商隊抵達大月氏邊境。大月氏的護衛士兵早已在此等候,見到商隊後,仔細核對了通關文牒,便帶領商隊前往邊境驛站休整。驛站內,大月氏的官員熱情接待了商隊,詢問了西行途中的情況,並表示國王波調已在都城等候商隊的到來。
在邊境驛站休整一日後,商隊在大月氏士兵的引導下,前往都城。沿途的大月氏百姓見到商隊滿載的中原物資,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打量著絲綢、瓷器等特產,不少人已經開始詢問價格。商戶們見狀,心中大喜,知道此次通商必定能收獲頗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抵達大月氏都城後,商隊受到了隆重的歡迎。波調國王親自在王宮門外迎接,與李嚴及商戶代表親切交談,對中原的特產讚不絕口。隨後,波調在王宮設宴款待商隊眾人,席間,雙方就通商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
宴會結束後,大月氏為商隊安排了專門的交易區域。次日,交易正式開始。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大批大月氏百姓與貴族前來購買。絲綢的光滑柔軟、茶葉的清香醇厚、瓷器的精美彆致,都是大月氏從未見過的珍品。一位大月氏貴族為了購買一匹雲錦,不惜花費十匹良馬;不少百姓則用皮毛、藥材換取茶葉與瓷器,交易現場熱鬨非凡。
商戶們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推銷貨物,一邊與大月氏商戶洽談後續的貿易合作。李嚴則與大月氏的護衛統領一同巡視交易區域,維護治安,確保交易順利進行。期間,也有一些小摩擦發生,比如部分大月氏商戶試圖壓低價格,或者對度量衡產生異議,但在聯合仲裁署的調解下,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交易持續了十日,商隊帶來的物資幾乎銷售一空,換取了大量的香料、寶石、良馬與金銀。商戶們個個賺得盆滿缽滿,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李嚴見交易順利完成,便開始籌備返程事宜。波調國王親自為商隊送行,贈送了大批大月氏的特產,並表示願意與大漢長期通商,希望後續商隊能帶來更多的中原物資。
返程途中,商隊不再像來時那般匆忙,商戶們一邊清點貨物,一邊交流著此次通商的經驗。李嚴則更加謹慎,沿途加強了巡邏,防範盜匪再次襲擊。幸運的是,返程之路較為順利,雖然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比如部分路段因雨水衝刷出現塌陷,但在士兵與商戶的共同努力下,都及時修複,並未影響行程。
經過一個月的跋涉,商隊終於順利返回延城。此時,延城早已張燈結彩,薑維率領文武官員與百姓們在城外迎接。看到商隊滿載而歸,眾人歡呼雀躍。薑維走上前,與李嚴及商戶代表一一握手,欣慰地說道:“你們辛苦了!首批西行商隊圓滿成功,不僅為大漢與大月氏的通商奠定了基礎,也為西域商路的拓展樹立了榜樣。”
商隊首領將此次通商的賬本與換取的特產呈給薑維,說道:“將軍,此次通商共售出中原物資價值百萬錢,換取香料五千斤、寶石千餘顆、良馬三百匹,還有大量金銀,獲利頗豐。大月氏百姓對中原特產極為喜愛,紛紛盼著後續商隊儘快前往。”
薑維翻閱著賬本,臉上露出笑容:“好!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董厥,即刻組織第二批、第三批西行商隊,挑選更多優質商戶,攜帶更多種類的中原物資,前往大月氏及以西諸國通商;郭淮,繼續修整西行商路,在沿途增設更多驛站與護衛點,確保商隊往來安全;張翼,加強對商隊護衛的訓練,提升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文武官員齊聲領命。首批西行商隊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中原與西域商戶的通商熱情,越來越多的商戶報名參與西行通商,西行商路逐漸繁忙起來。
第三折遠邦來朝結善盟
西行商路的繁榮,不僅讓大漢與大月氏的貿易日益密切,更吸引了更遠的安息、身毒等國的關注。安息國位於大月氏以西,是中亞的強國,盛產香料、珠寶與絲綢安息的絲綢多為轉手貿易),聽聞大漢國力強盛,物產豐富,且與大月氏通商往來頻繁,便派遣使者帶著珍貴的特產,跟隨第二批西行商隊前來西域,希望能與大漢建立通商關係。
這日,安息使者抵達延城。薑維得知後,親自在都護府設宴款待。宴席上,安息使者呈上安息國王的國書與特產——上好的香料、晶瑩剔透的寶石與一匹罕見的安息織錦,恭敬地說道:“我安息國王久聞大漢天威,仰慕中原文明,聽聞大漢與大月氏通商和睦,特派遣我前來,希望能與大漢結為友好之邦,開通通商之路,互通有無,惠及兩國百姓。”
薑維接過國書,仔細閱讀後,笑道:“安息國遠道而來,誠意可嘉。大漢向來主張睦鄰友好,通商互市,若能與安息國開通商路,實乃兩國之幸。”他當即下令,為安息使者安排住處,讓其在延城休整,並表示將儘快與大臣們商議通商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