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西探歐陸謀新途
延城的春陽灑滿都護府的演武場,剛從西域南部巡查歸來的薑維,正翻閱著最新的商路通商總冊。冊頁上,大漢與大月氏、安息、身毒的貿易額逐月攀升,絲綢、茶葉的外銷數量較去年翻了三倍,而安息傳來的消息更讓他眼前一亮——安息商人提及,向西越過幼發拉底河,還有名為“羅馬”的歐羅大國,盛產琉璃、琥珀與精鐵,百姓對東方珍品渴求至極,隻是中間隔著數個小邦,商路斷絕已久。
“將軍,安息使者再次求見,說有要事相商。”董厥的聲音打斷了薑維的思緒。他放下冊頁,眼中閃過一絲決斷:“請他進來。”
安息使者躬身而入,手中捧著一卷羊皮地圖,恭敬地呈到薑維麵前:“薑將軍,我國商人從羅馬遊曆歸來,繪製了這份西行續路圖。羅馬帝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其境內的琉璃器皿、鍛造工藝舉世無雙,若能與羅馬開通商路,大漢與安息的貿易必將再攀高峰。隻是途中需經過帕提亞東部諸邦與亞美尼亞,這些部落與城邦常年紛爭,且對陌生商隊戒備極深,貿然前往恐有不測。”
薑維指尖劃過地圖上標注的幼發拉底河與地中海沿岸,沉吟道:“商路不通,則利源不暢。當年張騫通西域,開千古之業,如今我們既已知歐陸有路,便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羅馬若真如你所言,便是值得結交的遠邦,不僅能互通有無,更能讓大漢的聲名遠播西極。”
郭淮聞言上前一步:“將軍三思!前往羅馬的路途較安息更遠數萬裡,沿途沙漠、山地交錯,更有戰亂頻發的城邦地帶,探路使團的補給與安全都是極大難題。且亞美尼亞等邦與安息素有摩擦,未必會允許我們借道通行,稍有不慎便會引發邦交衝突。”
“正因其難,才需周密籌備。”薑維語氣堅定,“我意組建一支‘遠西探路使團’,以熟悉遠邦事務的楊戲為正使,搭配曾隨張騫後人研習過西域及以西地理的陳恂為副使,率八百精銳騎兵,攜帶足量糧草、藥品與中原特產,再備上與各國的通好國書,分批次推進探路。”
他轉頭看向董厥:“你負責籌備使團所需物資,除絲綢、茶葉、瓷器外,多帶些中原的農具與紙張,這些物資在西域及以西諸國頗受歡迎,可作為通好的重禮。同時協調各互市,提前儲備後續商隊所需貨物,待探路成功,便即刻組織通商。”
又對郭淮道:“你調派屯田區的工匠,為使團打造輕便耐用的帳篷、防風沙的麵罩與改良的飲水儲存器具,再挑選擅長山地與沙漠作戰的士兵加入使團,確保途中安全。”
眾人領命而去。三日後,遠西探路使團在延城外集結。八百騎兵個個精神抖擻,馬匹上馱著鼓鼓囊囊的行囊,除了必備的糧草與武器,便是精心挑選的中原特產。薑維親自送行至城外,拍著楊戲的肩膀叮囑:“此行路途遙遠,變數極多。首要原則是‘穩’,能借道則借道,能結盟則結盟,切勿輕易與沿途邦國發生衝突。若遇友好城邦,便贈禮示好,闡明通商之意;若遇敵意阻攔,先曉以利害,實在無法通融,便繞道而行,保全使團為要。”
楊戲抱拳躬身:“將軍放心,末將定謹記囑托,縱使曆經千難萬險,也要探明前往羅馬的商路,不辱使命。”說罷翻身上馬,揮手示意使團出發。馬蹄聲踏碎晨光,八百騎兵排成整齊的隊列,朝著安息國的方向疾馳而去,身後揚起的塵土,仿佛預示著一條橫跨歐亞的商路即將開啟。
使團一路向西,先抵達安息國都城。安息國王早已接到消息,親自出城迎接。大殿之上,楊戲呈上大漢國書與通好禮品,說明前往羅馬探路通商之意。安息國王笑道:“大漢與我國通商以來,互惠互利,我自然願助將軍一臂之力。亞美尼亞雖與我國有隙,但近年戰亂不休,急需外部物資援助,你們帶著中原的農具與紙張前往,想必能打動他們。我這便派遣使者隨行,為你們引薦亞美尼亞國王。”
在安息使者的陪同下,使團離開安息都城,向亞美尼亞進發。沿途的景象與西域、安息境內大不相同,城邦之間的道路崎嶇不平,不時能看到戰亂留下的殘垣斷壁。經過十餘日的跋涉,使團抵達亞美尼亞都城。亞美尼亞國王對大漢使團的到來心存戒備,但當看到楊戲呈上的中原特產——鋒利的鐵犁、細膩的絲綢與輕便的紙張時,眼中露出了動容之色。
“我國地處戰亂之地,農耕落後,糧食短缺,若能獲得大漢的農具與耕種技術,百姓便能免受饑饉之苦。”亞美尼亞國王沉吟道,“隻是借道前往羅馬,需經過兩河流域的多個部落,那些部落桀驁不馴,時常劫掠商隊,我雖願為你們提供向導,卻無法保證你們的絕對安全。”
楊戲拱手道:“國王陛下的好意,我等感激不儘。隻要能借道亞美尼亞,沿途部落的阻礙,我們自有應對之法。若商路開通,亞美尼亞作為必經之路,必將成為通商樞紐,獲利無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亞美尼亞國王思索良久,最終點頭應允:“好!我派二十名熟悉沿途地形的勇士為你們引路,再贈予你們足夠的飲水與糧食,願你們一路順利。”
離開亞美尼亞後,使團進入兩河流域。這裡的地形更為複雜,時而穿越茂密的叢林,時而跋涉在泥濘的河穀。沿途的部落果然如亞美尼亞國王所言,戒備心極強。一次,使團在一處河穀紮營時,遭到了當地部落的襲擊。數百名部落勇士手持長矛、弓箭,呐喊著衝向營地。
楊戲早有防備,當即下令士兵結成防禦陣型,連弩手在前射擊,刀盾手在後護衛物資。陳恂則帶著幾名士兵,舉起中原的絲綢與茶葉,高聲喊道:“我們是大漢的探路使團,此行隻為通商,絕非侵犯!這些都是我們的禮物,願與貴部結為友好!”
部落首領見使團裝備精良,且並無敵意,又被絲綢的光澤吸引,揮手示意士兵停手。楊戲趁機上前,將絲綢、茶葉與農具贈予首領,詳細說明通商的好處:“商路開通後,貴部的皮毛、藥材可換取中原的絲綢、茶葉與農具,部落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
部落首領撫摸著光滑的絲綢,麵露喜色,當即邀請使團進入營地。席間,他告訴楊戲,前方不遠處的“赫梯部落”最為強悍,控製著前往羅馬的必經之路,且向來敵視外來者,讓使團務必小心。
次日,使團在部落首領的指引下繼續前行。抵達赫梯部落的領地後,果然遭到了頑強阻攔。赫梯部落的士兵手持精鐵打造的彎刀,將使團圍在山穀之中,為首的將領高聲喝道:“此路是我部所有,任何外人不得通行!再敢前進,格殺勿論!”
楊戲深知硬拚不可取,示意士兵放下武器,上前說道:“我們是來自東方大漢的使團,前往羅馬通商。若能借道貴部,我們願將中原的絲綢、茶葉分與貴部,且商路開通後,貴部可收取過路費,獲利頗豐。”
赫梯將領冷笑一聲:“我部不缺這些玩意兒,想要借道,除非你們留下所有物資,否則休想出此山穀!”
陳恂在一旁低聲對楊戲道:“大人,看他們的武器,精鐵鍛造工藝頗為先進,或許他們對中原的鐵器鍛造技術感興趣。”
楊戲心中一動,高聲道:“我大漢不僅有絲綢、茶葉,更有先進的鐵器鍛造技術。若貴部願意借道,我們可派工匠傳授鍛造之法,讓貴部打造出更鋒利的武器與更耐用的農具。”
赫梯將領聞言,神色微動。他知道部落的鍛造技術雖不差,但仍有諸多不足,若能獲得大漢的技術,部落的實力必將大增。他沉吟片刻,說道:“我需稟報首領再做決定,你們在此等候。”
三日後,赫梯部落首領親自接見楊戲,經過一番洽談,最終達成協議:赫梯部落允許使團借道,且將派遣士兵護送使團通過危險路段;大漢則需向赫梯部落傳授鐵器鍛造技術,並在商路開通後,給予部落一定比例的貿易分成。
解決了赫梯部落的阻礙後,使團一路向西,沿途又結交了多個部落與小城邦。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使團終於穿越兩河流域,抵達羅馬帝國的東部邊境。羅馬邊境的將領見使團來自遙遠的東方,且攜帶了大量珍貴特產,不敢怠慢,當即派人通報羅馬皇帝。
羅馬皇帝對大漢使團的到來充滿好奇,下令允許使團進入都城。當使團抵達羅馬都城時,沿途的羅馬百姓紛紛駐足觀望,對中原的絲綢、瓷器嘖嘖稱奇。羅馬皇帝在王宮召見楊戲與陳恂,大殿之上,楊戲呈上大漢國書與通商計劃書,說道:“我大漢天子仁慈,欲與天下諸國和睦相處,互通有無。聽聞羅馬帝國國力強盛,物產豐富,特派遣我等前來,邀請貴國加入通商之路,兩國百姓皆能獲益。”
羅馬皇帝翻閱著通商計劃書,又看了看一旁擺放的中原特產,心中暗自盤算。羅馬帝國雖繁華,但對東方的絲綢、茶葉等物資極為渴求,此前隻能通過安息商人轉手,價格高昂。若能與大漢直接通商,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獲得更多新奇物資。他當即點頭應允:“我羅馬願與大漢開通商路,簽訂通商盟約。我將派遣使者隨貴使返回西域,與薑將軍詳細商議盟約細節。”
楊戲與陳恂心中大喜,當即向羅馬皇帝道謝。在羅馬停留數日,使團帶著羅馬的使者與通商盟約草案,踏上了返程之路。沿途的部落與城邦得知使團與羅馬達成通商意向,紛紛表示願意支持商路建設,不少首領還贈送了當地的特產,期盼商路早日開通。
三個多月後,遠西探路使團順利返回延城。薑維早已在都護府等候,聽聞使團成功聯絡羅馬,且沿途部落與城邦皆願相助,心中十分欣慰。楊戲與陳恂詳細彙報了西行途中的所見所聞、路線情況以及與羅馬的交涉過程,呈上了通商盟約草案與繪製的遠西商路圖。
薑維翻閱著草案與地圖,滿意地點頭:“你們此行勞苦功高,為遠西商路的開辟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我們要儘快與羅馬使者商議,敲定盟約細節,同時聯合安息、亞美尼亞等國,修整遠西商路,設立驛站與補給點,為首批遠西商隊出發做好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折遠西商隊曆艱險
延城的夏風帶著燥熱,都護府內一片忙碌。董厥與羅馬使者經過數日洽談,最終簽訂《大漢羅馬通商盟約》:兩國商隊在指定路線通行,關稅定為交易額的一成八,由雙方在各自邊境收取;大漢、安息、亞美尼亞、羅馬四國聯合組建商路護衛隊,共同負責商路安全;設立跨國仲裁署,處理通商糾紛;互不乾涉對方內政,世代友好通商。
盟約簽訂後,各項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郭淮率領五千士兵與三千百姓,前往遠西商路沿線修整道路。兩河流域的崎嶇路段被拓寬平整,沙漠地帶鋪設碎石以防滑陷,山穀險地清理障礙並設置警示標識。同時,在沿途的綠洲與城邦附近,修建了十五個驛站,每個驛站配備兩百名士兵、八十名工匠與充足的糧食、飲水、藥品,既能為商隊提供補給,也能防範盜匪襲擊。
張翼則在各互市選拔商戶,最終選定三百戶經驗豐富、信譽良好的商戶組成首批遠西商隊。商隊攜帶的物資極為豐富,除了傳統的絲綢、茶葉、瓷器,還有中原的農具、紙張、漆器等,價值高達三百萬錢。同時,挑選三千精銳騎兵作為商隊護衛,配備連弩、投石機、改良後的彎刀等武器,由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張遵擔任護衛統領,確保商隊安全。
一個月後,遠西商路修整完畢,驛站建設完成,首批遠西商隊也已籌備就緒。延城外,商隊整齊排列,數千匹駱駝與馬匹滿載物資,商戶與護衛士兵精神抖擻。薑維親自為商隊送行,手持通關文牒,遞給張遵:“此行路途遙遠,艱險重重,你們不僅要順利將貨物運往羅馬,更要向沿途諸國展示大漢的誠意與實力。切記遵守通商盟約,誠信經營,與沿途邦國和睦相處,若遇困難,可聯係沿途驛站與聯合護衛隊,都護府永遠是你們的後盾。”
張遵接過通關文牒,躬身回應:“請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負所托,圓滿完成通商任務。”隨著一聲令下,商隊緩緩出發,沿著新修的遠西商路,朝著羅馬的方向前進。薑維站在城樓上,望著商隊遠去的背影,心中暗忖:遠西商路的開辟,必將讓大漢與歐陸緊密相連,東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終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
商隊離開延城後,沿著熟悉的西行商路一路向西。起初的路段平坦寬闊,沿途的驛站與互市一派繁榮景象。商隊在驛站休整時,總能得到充足的補給與周到的服務,商戶們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笑容。一位來自洛陽的商戶笑道:“都說遠西之路艱險,如今看來,有薑將軍修整的道路與設立的驛站,此行必定順利。等到達羅馬,我們的貨物定能賣個好價錢!”
張遵聞言,提醒道:“前路還長,不可掉以輕心。過了安息之後,路況會愈發複雜,還需謹慎行事。”
離開安息都城,商隊進入亞美尼亞境內。這裡的道路雖已修整,但地勢起伏較大,且多為山地。商隊行進速度放緩,張遵下令士兵輪流在前探路,防範山體滑坡與埋伏。一日,商隊在山間行進時,突然遭遇暴雨。雨水衝刷著山路,泥土鬆動,多處發生小規模滑坡,道路被阻斷。
張遵當機立斷,下令商隊在附近的平坦地帶紮營,待雨停後再清理道路。暴雨持續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山間彌漫著濃霧,道路泥濘不堪。張遵帶領士兵與商戶們一同清理滑坡的泥土與石塊,工匠們則修補受損的車輛。經過一日的努力,道路終於清理完畢,商隊得以繼續前行。
進入兩河流域後,天氣變得炎熱乾燥,沙漠地帶黃沙漫天。雖然沿途驛站提供了補給,但商隊人數眾多,馬匹與駱駝的飲水消耗巨大。張遵下令每日清晨與傍晚涼爽時趕路,中午則在驛站或綠洲休整,儘量減少體力消耗。同時,嚴格控製飲水用量,確保物資能支撐到下一個補給點。
一日,商隊在沙漠中前行時,突然遭遇沙塵暴。狂風卷著黃沙,遮天蔽日,能見度不足三尺。商隊被迫停下前進的腳步,士兵們迅速將駱駝與馬匹圍成一圈,商戶們躲在中間,用衣物遮擋口鼻。沙塵暴持續了數個時辰,許多馬匹與駱駝受驚失控,部分物資被黃沙掩埋。
沙塵暴過後,商隊損失不小,數匹駱駝死亡,十餘輛馬車受損,還有幾名士兵與商戶受傷。張遵立刻安排軍醫為傷者診治,同時組織士兵清理物資,修繕車輛。商戶們看著受損的貨物,麵露愁容,有些人心生退意。
張遵召集商戶們開會,鼓勵道:“遠西之路本就充滿艱險,沙塵暴隻是其中的考驗。我們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路段,再過數日便能抵達赫梯部落,那裡有充足的補給。隻要我們堅持下去,抵達羅馬後,必將獲得豐厚的回報,所有的付出都將值得。”
一位年長的商戶起身說道:“張統領說得對,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半途而廢。有張統領與各位將士的保護,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平安抵達羅馬。”其他商戶也紛紛附和,商隊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赫梯部落休整期間,部落首領熱情接待了商隊,按照之前的協議,提供了充足的糧食與飲水,還派遣了五十名勇士加入商隊,協助護衛。在赫梯勇士的引導下,商隊順利穿過了最為艱險的山穀地帶,抵達羅馬帝國的東部邊境。
羅馬邊境的護衛士兵早已在此等候,見到商隊後,仔細核對了通關文牒,便帶領商隊前往邊境驛站休整。驛站內,羅馬官員熱情接待了商隊,詢問了西行途中的情況,並表示羅馬皇帝已在都城等候商隊的到來。
在邊境驛站休整三日,補充了物資,修複了車輛後,商隊在羅馬士兵的引導下,前往羅馬都城。沿途的羅馬百姓見到商隊滿載的中原物資,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打量著絲綢、瓷器等特產,不少人已經開始詢問價格。商戶們見狀,心中大喜,知道此次通商必定能收獲頗豐。
抵達羅馬都城後,商隊受到了隆重的歡迎。羅馬皇帝親自在王宮門外迎接,與張遵及商戶代表親切交談,對中原的特產讚不絕口。隨後,羅馬皇帝在王宮設宴款待商隊眾人,席間,雙方就通商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
宴會結束後,羅馬為商隊安排了專門的交易區域。次日,交易正式開始。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大批羅馬貴族與百姓前來購買。絲綢的光滑柔軟、茶葉的清香醇厚、瓷器的精美彆致,讓羅馬人愛不釋手。一位羅馬貴族為了購買一套青花瓷餐具,不惜花費百枚金幣;不少百姓則用糧食、皮毛換取茶葉與絲綢,交易現場熱鬨非凡。
商戶們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推銷貨物,一邊與羅馬商戶洽談後續的貿易合作。張遵則與羅馬的護衛統領一同巡視交易區域,維護治安,確保交易順利進行。期間,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部分羅馬商戶對中原度量衡不熟悉,導致計價產生分歧,還有人試圖用劣質貨物換取中原特產。張遵當即請出聯合仲裁署的羅馬代表,按照通商盟約中“公平交易、統一度量”的條款進行調解,很快便化解了矛盾,讓交易重回正軌。
交易持續了十五日,商隊帶來的三百萬錢物資幾乎銷售一空,換取了大量的琉璃器皿、琥珀、精鐵、金幣以及羅馬特產的羊毛織物。商戶們個個賺得盆滿缽滿,一位來自成都的商戶清點著金幣,笑道:“這一趟遠西之行,賺的比在中原做三年生意還多!下次我要帶更多絲綢來,讓羅馬人都見識見識我大漢的好物!”
張遵見交易圓滿完成,便開始籌備返程事宜。羅馬皇帝親自為商隊送行,贈送了大批羅馬特產,並派遣使者隨商隊前往延城,進一步洽談長期通商事宜,希望能引入中原的造紙、冶鐵技術。張遵一一應允,與羅馬皇帝告彆後,帶著滿載的貨物與羅馬使者,踏上了返程之路。
返程途中,商隊因攜帶大量貴重物資,更加謹慎。張遵將隊伍分成三隊,前後呼應,每日派斥候探查路況,避開可能存在的風險。幸運的是,沿途的部落與城邦因之前與探路使團結下友好,紛紛提供便利,有的指引捷徑,有的贈送補給,商隊並未遭遇大的阻礙。隻是在穿越兩河流域的一處叢林時,遇到了一小股盜匪的覬覦,張遵率領護衛士兵迅速出擊,憑借精良的武器與默契的配合,很快便將盜匪擊潰,確保了物資與人員的安全。
經過兩個多月的跋涉,商隊終於順利返回延城。此時,延城早已萬人空巷,薑維率領文武官員與百姓們在城外十裡處迎接。看到商隊滿載而歸,駱駝與馬匹上馱著琳琅滿目的羅馬特產,眾人歡呼雀躍,掌聲與歡呼聲震天動地。
薑維走上前,與張遵及商戶代表一一握手,欣慰地說道:“你們辛苦了!首批遠西商隊圓滿成功,不僅為大漢與羅馬的通商奠定了堅實基礎,更開創了東西方直接貿易的新紀元。你們帶回的,不僅是財富,更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火種。”
張遵將羅馬使者引薦給薑維,羅馬使者躬身行禮,恭敬地說道:“尊敬的薑將軍,我奉羅馬皇帝之命,前來與大漢商議長期通商事宜,希望能將貴國的造紙、冶鐵技術引入羅馬,同時也願將我國的琉璃製造工藝分享給大漢,實現互利共贏。”
薑維笑道:“使者遠道而來,辛苦了。大漢向來主張文明互通、互利共贏,你提出的建議,我很樂意商議。接下來,我們將安排專人與你對接,共同譜寫大漢與羅馬友好通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