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崇仁坊一座門庭森嚴,仆役如雲的府邸後院。裡麵的絲竹管弦之聲刻意壓得很低,卻掩不住一種壓抑的躁動。
“小姐,您今天為啥有些心緒不寧?”秋菊打趣著自家小姐。
長孫納蘭的玉手從琴弦上拿來,語氣裡頗有些擔心。
“也不知太子弟弟,在吐穀渾可好??”
“噗嗤…”
秋菊笑得很揶揄,“小姐,您關心的可不是太子殿下吧!”
長孫納蘭俏臉一紅,連忙上前堵住她的嘴巴。
“叫你亂說,小心我撕了你的嘴。”
“嘻嘻嘻…小姐您才不會呐!”
長孫納蘭警告一番,然後整個人又莫名其妙的想起魏叔玉來。
太子弟弟的才能她最清楚,這回之所以能大敗吐蕃,或許與魏郎君有關。
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長安?
延康坊,魏王府邸。
以文采風流著稱的李泰,正負手站在暖閣窗前,背對著身後幾個同樣錦衣華服的年輕人。
窗外震天的歡呼如同針尖,一下下刺著他們的耳膜。
李泰臉上慣常的溫雅笑容,消失得無影無蹤,隻餘下一片陰沉的冷硬。
外麵每一聲“太子千歲”的呼喊聲傳來,都讓他的臉色僵硬一分。
“好大的威風…”武元慶湊近一步,聲音壓得極低,帶著濃濃的不甘與酸意。
“二十萬大軍,說滅就滅了…這功勞,怕是要頂破天了。”他瞥了一眼李泰繃緊的側臉線條,又飛快地低下頭。
武元爽也低聲道:“魏王殿下,太子經此一役,聲望隻怕如日中天。又有那詭計多端的魏叔玉在旁相助,您往後的路…”
他後麵的話他沒敢說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自從他的耳朵被魏叔玉削掉一隻,武元爽心裡對李唐皇室隻有恨。
倘若有機會的話,他武元爽定要李唐皇室亂起來。至於最後誰坐穩江山,他武元爽一點都不在意。
李泰猛地轉過身,眼中寒光一閃即逝。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絲毫無溫度的笑意:
“急什麼?天大的功勞,也要有命、有錢去享才是。”
目光掃過窗外喧囂的洪流,李泰語氣帶著一絲惡毒的玩味。
“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聽著痛快。可你們算過沒有?調集如此龐大的軍隊,跋涉數千裡苦寒之地,糧秣轉運耗費多少?
兵甲損耗多少?撫恤傷亡又將是個怎樣填不滿的無底洞?”
他頓了頓,聲音更冷:
“我那太子哥,還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家小子,他們捅下的這個窟窿,怕是傾儘東宮和公主府的府庫也填不平!等著看吧,風光過後,便是萬丈深淵!”
他的話澆熄武氏兄弟心頭的焦灼,兩人對視一眼後,眼中重新燃起一絲扭曲的期待。
皇宮,太極殿的偏殿內,氣氛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李世民身著常服,立於巨大的沙盤輿圖前。
高重激動而微微發顫的尖細嗓音,一字一句清晰的宣讀完捷報。
殿內侍立的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李積等,個個都因巨大的震驚而呆若木雞。
“好!打得好!”李世民猛地轉身,聲音洪亮如鐘,震得殿梁嗡嗡作響。
“高明與玉兒,不負朕望,不負我大唐男兒血性!”
停頓下大步走到沙盤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標注著吐穀渾的位置。
“祿東讚,尚囊!哼,跳梁小醜終成齏粉!二十萬大軍…好!此役,足以震懾西陲諸國三十年!”
“陛下洪福,太子殿下英明神武,魏家小郎君少年奇才!”群臣齊聲恭賀,聲震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