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隱患,治理四策_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0章 大隱患,治理四策(2 / 2)

水流湍急,則挾沙能力增強,可衝刷河床,減少淤積。此乃以水治水,借力打力。”

“其二,廣植草木,固土保源。黃河泥沙之根源,在於中上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當嚴令禁止濫砍濫伐,大力推行植樹造林,涵養水源,固結土壤。此乃治本之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雖見效緩慢,但必須持之以恒!”

“其三,”魏叔玉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另辟蹊徑,海運分流’。

父皇此次下江南,當知海船之利。巨艦載重遠勝內河漕船,且不受河道淤塞、冬季冰封之苦。

若能在登州、萊州,或更南的明州開辟良港,發展海運。

將江南漕糧、稅賦部分改由海路北運幽州或直抵登萊,再經短途陸運入關中,則可大大減輕通濟渠壓力。

為疏浚治理爭取時間,亦為帝國開辟一條更為安全、高效的新命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海運?!”李世民和幾位重臣同時驚呼。

魏叔玉的想法過於大膽,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在時人眼中,大海是神秘莫測、充滿凶險的所在,遠不如內河漕運穩妥可控。

房玄齡首先提出質疑,“賢侄,大海風濤險惡,沉船傾覆之禍不絕,如何能承擔漕運重任?此策太過冒險!”

“房相所言極是。”

李靖附和道,“海上行船,非比內河,需精熟海道、天文、海況之專才,更要堅船利弩以防海寇。我朝水師,多在江河,於海上…”

“事在人為!”魏叔玉打斷道,語氣斬釘截鐵。

“海運雖險,但一旦成功,其利無窮!巨艦抗風浪之能,父皇親身體驗。

至於人才、海圖、海寇,皆可逐步解決。試想,一條永不淤塞、承載量驚人的海上通道,豈不比年年疏浚、時時擔憂潰決的內河漕運更可靠?

此乃關乎大唐百年國運之策,豈能因畏難而棄之?”

魏叔玉轉而看向李世民,眼神灼灼:

“父皇,通濟渠之危迫在眉睫,非猛藥不可救!束水攻沙、植樹固土乃治標治本,需長期投入,見效緩。

而海運分流,則可立竿見影,減輕運河負擔,為前兩策贏得時間!三策並舉,方是長久之計!

否則,今日抄沒崔府之財充盈內帑之喜,恐難掩他日漕運斷絕、國本動搖之悲。”

李世民沉默了。

他背著手,在甲板上緩緩踱步,高大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

渾濁的河水拍打著船舷,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大地的歎息。

魏叔玉描繪的景象——懸河潰決、沃野千裡儘成澤國、漕船擱淺、長安糧荒……如同一幅幅沉重的畫卷在他腦海中翻騰。

“父皇…”長樂端著酒食,帶著城陽和魏小婉輕輕走了過來。

看到甲板上凝重的氣氛,有些擔憂地輕喚了一聲。

李世民停下腳步,臉上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但眼神卻變得異常堅定銳利。

“玉兒,你今日之言,振聾發聵!朕…受教了。

那麼第四策是什麼?”

“大力推廣關中、黃河上遊百姓使用石炭,禁止他們砍伐樹木。”

李世民重重拍下大腿,“如此妙的法子,朕…朕為何就想不到呐。”

石炭的營生掌握在李唐皇族手中,大力推廣石炭的話,自然會讓李唐皇室賺得盆滿缽滿。

簡直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為何他就沒想到呢?

看著神采飛揚的魏叔玉,李世民內心的震撼怎麼都隱藏不住。

麒麟子,上天賜予給他的麒麟子!!

回程的路途上,混小子竟然因水流的渾濁,就能推測出通濟渠百年內必成地下運河。

倘若混小子的推測為真,那對朝廷、對李唐皇室而言,無疑是場天大的災難。

搞不好的話,能動搖大唐國本。

想到這些,李世民不由得重視起來。

“玉兒你說得對。等朕回長安,就開始著手治理黃河!”

喜歡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王侯世家 我在2003撿回了遺憾 三夫攻略,師尊難逃 墟元紀 阿Q正傳 鹹魚公主和她的內卷侍女 發癲泄露心聲,全娛樂圈求我閉嘴 穿成長官早逝發妻,隨軍後多胎啦 出嫁後公子他瘋了 我弟弟是年代文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