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聚將鼓聲,如同悶雷般在高州城上空隆隆響起,穿透雨幕震撼人心。
鼓點一聲急似一聲,帶著一種久違的、令人血脈賁張的殺伐之氣。
原本因老帥病重、叛亂未平而顯得有些壓抑的高州城,仿佛被這鼓聲瞬間喚醒。
街道上馬蹄聲疾馳,披甲的將領們從各處匆匆奔向刺史。
他們臉上帶著驚疑,更帶著被鼓聲激起的昂揚戰意。
刺史府大堂,燈火通明。
馮盎換上一身半舊的明光鎧,雖身形依舊瘦削,但腰杆挺得筆直。
他端坐於主位之上,不怒自威。
那股久經沙場、統帥千軍萬馬的氣勢,讓魚貫而入的將領們心頭凜然,紛紛肅立。
馮盎沒有廢話,銳利的目光掃過堂下諸將:
“猶人跳梁、辱我大唐,亂我嶺南。陛下天恩浩蕩,信重有加,寄望於我等。
本帥沉屙纏身,致宵小猖獗,此乃吾過!”
馮盎頓了下,目光如電,“然,陛下聖諭已至,更有長安奇謀助我。
此戰當以雷霆之勢,犁庭掃穴,永絕後患。
不僅要平叛,更要讓那些懷有二心者,從此聞我馮家旗號而喪膽,再不敢生絲毫妄念。”
隨著馮盎的聲音落下,大殿內頓時就炸了。
“嗚嗚嗚…馮老將軍,我等早該如此呐。”
“英勇善戰的老將軍回來啦,嶺南有救啦。”
“太好了。早就看那些猶豕不爽,這回說什麼都要殺個痛快。”
“馮老將軍下令吧,我們的大寶劍早就饑渴難耐。”
…
將領們聞言,精神大振,眼中燃起戰火。
不僅老帥的鬥誌回來了!
竟還有長安的智謀支持!
“馮智玳!”
“末將在!”馮智玳出列抱拳。
“著你即刻挑選軍中最為機警忠誠之斥候,通曉俚語及猶人土語之向導,組建‘飛隼營’。
專司滲透、情報、散布流言。所需人手、物資,各營不得有誤,優先供給。具體行動方略,稍後本帥與你細說!”
“得令!”馮智玳躬身領命。
對於老爹的軍令,他一點都不擔心完成不了。
回嶺南前,便宜老弟特意給他一支護衛隊,個個都是軍中好手。
聽說他們擅長野外作戰,尤其擅長斬首作戰。
“陳龍樹馮盎麾下大將)!”
“末將在!”
“你部即日起,放棄外圍三處哨卡、一處囤糧小寨。撤退時,可稍顯‘慌亂’,遺棄少量陳舊兵甲、摻雜沙土的糧袋。
同時約束部眾,緊閉營門,非令不得出戰。若有將領問起,便言…本帥病勢沉重,軍心不穩,需固守待援。”
陳龍樹眼中精光一閃,他沒料到老帥竟下達撤退的軍令。
莫非老帥示敵以弱、誘敵生驕,然後趁其不備一舉攻克?
“末將領命!必做得‘狼狽不堪’!”
“寧長真另一位俚人大酋,馮盎盟友)!”
“馮公請吩咐!”
“著你聯絡信得過的俚人峒主、寨老,將本帥之意傳達:
朝廷有令,隻誅首惡,脅從不問。凡迷途知返,斬殺猶酋或叛首來獻者,重重有賞。
你部按兵不動,但需將此赦免、懸賞之檄文,廣布於俚人村寨及叛軍可能流竄之地。
多派口齒伶俐之人,潛入敵後,宣揚此策。”
寧長真忍住心底的驚駭,看來朝廷中有高人呐。
“寧某明白。定讓這消息,插上翅膀飛遍嶺南。”
馮盎有條不紊地分派著任務。將魏叔玉信中的四條計策,結合嶺南實際情況,和麾下將領的特點,分解為一道道具體的、可執行的軍令。
他沒有解釋細節,但那份成竹在胸的篤定和殺伐決斷的氣勢,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
部署完畢,馮盎霍然起身,聲如洪鐘:
“各部依令行事,不得有誤。待時機成熟,本帥將親率爾等直搗廣州,取叛酋首級。
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