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的是王府內帑,剛因采購大量過冬物資和書籍而縮水。
印坊可不是說開就開的,投入巨大。
李佑迅速做出決定,“自開印坊暫且不急,先讓王朝年前趕緊運批年貨過來。
另外傳令下去,鼓勵草原上的牧民定居。凡在定居點內修建永久房屋者,燕王府給予一定的羊票補貼。”
李佑敏銳地意識到,年畫這類東西的流行,必須建立在定居生活的基礎上。
推廣牧民們定居,不僅能更好地控製草原,也能更快的將牧民們融合進大唐文化。
等他們接受大唐文化,中原王朝將永遠控製住漠北,更不會遭受漠北的傷害。
…
臘月二十三,小年。
燕城第一所學堂正式落成。雖然天氣寒冷,但學堂內外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許多牧民和士卒帶著孩子,從百裡之外趕來,就為親眼看看不要錢就能讀書的學堂。
學堂的大門上,赫然貼著秦瓊、尉遲恭、程咬金、張士貴四位“門神”的年畫。
在漠北蒼茫的天空與雪地映襯下,那鮮豔色彩和威猛形象格外醒目,仿佛正在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希望。
李佑站在學堂門口,看著那些衣衫各異、麵色黝黑卻眼神熱切的孩童。
再看著他們父母臉上混雜著期盼、敬畏與喜悅的神情,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他想起魏叔玉信中的話:
“…教化之道,始於蒙昧。文字之利,甚於刀兵。讓胡漢孩童同室而學,同習唐文唐語,久而久之,何分彼此?此乃千年大計,望佑弟勉力為之…”
“玉哥兒你在長安輕描淡寫,卻給我出了個好大的難題,也是指了條明路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佑低聲自語,隨即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臉上露出堅定的笑容,大步走向那群未來的漠北唐人。
玉哥兒實在是深謀遠慮呐,他不僅在肉體上清除胡雜,更在經濟與文化上融合漢人與胡女生下的孩童。
他相信等這批人成長起來,草原上再也沒有突厥、薛延陀、契丹、靺鞨等胡雜。
到時候廣袤無垠的漠北,將永遠屬於中原王朝!
寒風依舊凜冽,但燕城內卻充滿前所未有的熱鬨與生機。
年畫、學堂、逐漸增多的定居點…這一切如同星星之火,正在廣袤的漠北草原上悄然蔓延。
魏叔玉和李佑都未能完全預料,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正潛移默化重塑著漠北土地的未來。
而遠在長安的魏叔玉,收到李佑描述漠北情形的回信時,他笑得格外的暢快。
提筆寫下新的建議:“…可試印帶有簡單漢字和圖畫的年曆,教民計時而作…”.
等他回完信,又有些頭疼的將王寶召過來。
“駙馬爺,您找我??”王寶的語氣顯得格外的謙卑。
對他而言,魏叔玉完全是他的恩人。
古代將人分為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最低賤。他們生出來的子嗣要麼經商,要麼為奴。
想當官的話,簡直難如登天。
然而魏叔玉卻為他們的子嗣,謀來兩張官身。
雖說是邊疆的小官,但怎麼說身份上也是一步登天。
“王朝的駝隊還沒有到燕城??”
“回駙馬爺,這回商隊去燕城,並不在計劃內。很多東西準備時很匆忙,耽擱了些時間。”
魏叔玉淡淡的點下頭,“讓你一直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喜歡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