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個安排!”
李世民重重拍下魏叔玉的肩膀,“玉兒,此事辦得極好。體恤將士,鞏固邊防,利國利民!”
接下來的幾天行程,李世民對沿途的驛站格外關注。
他時常停下來與驛丞、驛卒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餉銀發放、道路維護情況。
得到的反饋都頗為積極,老兵們對眼下安身立命的工作充滿感激,言語間對皇帝的忠誠溢於言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讓李世民和大臣們感到震撼的,是馳道上絡繹不絕的商隊。
不同於來時路上遇到的零星商旅,如今的馳道上,幾乎都是滿載貨物的駝隊和馬車。
有從中原運來的絲綢、瓷器、茶葉,有從西域運往長安的玉石、香料、毛皮、馬匹、牛羊,甚至還有波斯的銀器、地毯。
商隊規模大小不一,但都秩序井然。看到皇帝的儀仗,他們會提前避讓到路邊,恭敬地行禮等候。
清脆的駝鈴聲叮叮當當,聲響在戈壁灘上回蕩,交織出一曲繁榮的交響樂。
“怎...怎會有如此多的商賈?”唐儉看得眼花繚亂,忍不住驚歎。
魏叔玉笑道:
“路好走又安全,做生意的時間成本和風險大大降低,商人自然趨之若鶩。
沿途驛站不僅能提供補給和保護,還有幫忙看管的臨時倉庫。如今這條馳道,已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黃金通道。”
歸途變得不再枯燥。
李世民和大臣們每日都在觀察、討論,馳道和驛站帶來的軍事、經濟、政治效益,遠遠超出他們最初的想象。
他們仿佛看到一條強有力的血脈,正將遙遠的西域,與大唐長安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隊伍行進速度很快,加之馳道平坦,行程縮短了近三分之一。
當看到巍峨的玉門關時,李世民竟生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出去時,是探索與征服的興奮;歸來時,是滿載見識和對未來藍圖的思考。
過了玉門關,進入河西走廊,馳道網絡愈發密集完善。人煙也逐漸稠密,到處都是一片祥和的美景。
當車駕抵達長安城外,太子李承乾率領文武百官,早已在城外十裡亭迎候。
簡單的迎接儀式後,李世民與魏叔玉皆歸心似箭。
得知長樂住在皇宮,魏叔玉直奔立政殿。長孫皇後早已得到消息,在殿外等候,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
“叔玉見過母後。”
長孫皇後貝齒緊咬,一把抓住魏叔玉的耳朵,狠狠的擰了下。
“你個皮猴子,媳婦都不管就到處浪?”
魏叔玉自然聽出她的含沙射影,朝李世民擠眉弄眼。
“父皇!”一略顯臃腫的身影,在宮女的攙扶下出現在殿門口。
正是長樂公主,她腹部高高隆起,臉色有些蒼白。但看到李世民和魏叔玉,眼中頓時迸發出明亮的光彩。
“夫人!”
魏叔玉一個箭步衝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她。
“你怎麼出來了?快回去歇著。”
“我沒事,聽到你們回來了,我高興。”長樂看著魏叔玉,眼圈微微發紅。
看著女兒大腹便便的樣子,又見她氣色尚可,李世民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不辛苦,不辛苦。看到朕的寶貝女兒好好的,比什麼都強。快,快進殿坐下說話!”
殿內。
長樂細細打量著風塵仆仆的丈夫,問著西域的風物與見聞。
魏叔玉坐在長樂身邊,低聲問著她的身體情況,眼神溫柔得能滴出水來。
他小心翼翼撫摸著隆起的腹部,感受著裡麵小生命的動靜,一種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和責任感充滿心間。
長孫皇後在一旁看著丈夫、女兒和女婿,臉上帶著欣慰滿足的笑容。
殿內燭火溫馨、茶香嫋嫋,與西域的戈壁風沙相比,此處的溫馨寧靜顯得珍貴無比。
看著女兒幸福的模樣,李世民忽然覺得,放棄親征昭武九姓的那點遺憾,徹底煙消雲散了。
魏叔玉同樣覺得,一路的奔波勞頓,在此刻都得到最好的回報。
長安的夜,溫柔而靜謐,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喜歡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