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正如魏叔玉所料不差,李世民得到消息後,立即召魏叔玉與心腹大臣進宮。
長孫無忌與魏叔玉有殺子之仇,剛一見麵就發話詰問:
“魏駙馬剛任鴻臚寺卿,就發生十幾個國家與大唐斷邦交,你有啥話想要說??”
魏叔玉譏諷一笑:“原來長孫尚書也知道,本駙馬不過是剛上任啊。”
說完他話鋒一轉,直麵神情厭厭的便宜嶽父:
“父皇,小小番邦也敢忤逆大唐,兒臣建議發兵攻打它們!!”
“啊這......”
原本有些困意的李世民,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十幾個小國中,就有高句麗邊上的百濟。
倘若真能在百濟站穩腳跟,東征高句麗時未嘗不能起到奇效。
與此同時。
大殿內眾大臣,直接就炸開鍋。
軍方背景的老殺才們,一個個激動得嗷嗷直叫。
程咬金第一個跳出來:“陛下戰吧!魏駙馬說得沒錯,小小番邦也敢忤逆大唐。”
尉遲恭此時在官職,在後世相當於警備司令。
他直接拔出腰間寶劍:“陛下,末將的大寶劍早就饑渴難耐,這回說什麼也要帶上俺。”
侯君集難得開著玩笑:“嘿嘿嘿...敬德啊,你這大寶劍,還是不要露出來為好。”
作為大唐軍神,李靖的戰略眼光自然挺獨特。
“陛下,末將也讚同出兵。番邦小國敢不敬大唐天威,自然得興兵討伐。依末將來看,最好先拿百濟開刀。”
與軍方大佬們不同,房玄齡、魏征、蕭瑀三人,則顯得淡定許多。
打仗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涉及到方方麵麵。
房玄齡首先站出來:“陛下,老臣覺得要從長計議。就那南詔國而言,發兵攻打完全不現實。”
魏征讚同的摸著美髯:“陛下,老房說得很對啊。南詔國山高林密,瘴氣橫行,壓根就不適宜大軍開動。”
蕭瑀則直接拿出證據:
“七年前安南的山越人叛亂,魏駙馬用十萬僧兵修路搭橋。後來丘師利將軍方能堅持平叛五年,將山越人徹底剿滅。
即便後來將占城國給滅掉,成立順化都護府,可朝中卻沒多少官員願意前往治理啊。”
蕭瑀說的倒是實話,主要是南下安南、順化的路太難走。搞不好人沒到,結果就病死在半道上。
所以朝中不少大臣,對大唐一些邊邊角角的領土,壓根就不怎麼在意。
尤其是南邊的角落,從來沒將它們放在心上。
見便宜嶽父遲疑,魏叔玉連忙反駁。彆人不清楚南詔的情況,魏叔玉還是挺清楚的。
“父皇您忘記十年前的禦書房,兒臣跟您講的龍脈之說嗎?”
“嗯??”
李世民震愣一下,旋即他眼中精光爆閃,周身頓時彌漫著駭人的殺氣。
“玉兒說得不錯,區區番邦小國,竟敢帶頭與大唐斷交。不滅其國祚的話,往後豈不是人人效仿!!”
“啊這...”
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等人頓時懵逼了。十年前的禦書房,魏叔玉究竟講了什麼龍脈之說??
李世民清下嗓子:“玉兒,朕倒是同意南征南詔國,問題是朝臣們不會輕易答應啊。尤其是糧草問題,不解決的話他們壓根不會答應。”
魏叔玉臉色露出神秘莫測的笑容:
“父皇您忘記啦,糧草問題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啊?”
“啥??”
李世民忍不住咽口唾沫,心想幾年前他布個嘚的局啊。
再說他李世民又不是神棍,能算準南詔國斷交犯邊。
“玉兒,你的意思??”
魏叔玉一步上前,俯身在他耳邊細說著什麼。
“啊...這也可以!!”
李世民直接站起來,臉色被驚得直接凝固住。
此時他整個人直接傻眼了,隻覺得大腦嗡嗡作響,三觀都快崩塌。
倘若混小子講的是真話,那麼將恪兒從巴蜀調離,是有多麼的及時啊。
否則再過上十年,等他百年之後,大唐隻怕會出大亂。
“玉兒,那裡真有那麼多糧草??”
“父皇放心吧,小婿得到確切消息,足足有兩百萬石。”
“什麼!”
魏叔玉的聲音不大,卻讓禦書房的眾人聽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