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集:藥鋪裡的新抓藥盤_大民富商蘇半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蘇半城 > 第376集:藥鋪裡的新抓藥盤

第376集:藥鋪裡的新抓藥盤(1 / 1)

銅盤記

德仁堂藥鋪的夥計們圍著新到的塑料抓藥盤嘖嘖稱奇時,老藥工陳硯秋正蹲在藥櫃旁,用細布擦拭那隻銅盤。銅盤邊緣磕出了好幾處變形的印子,盤底還留著淡淡的藥漬——那是常年盛放當歸、黃芪留下的痕跡,像老人生出的壽斑,藏著歲月的溫厚。

“陳師傅,您快看看這新盤子!”年輕夥計小林端著個淺藍色塑料盤跑過來,盤子輕得能飄在手上,“您那銅盤都用三十年了,沉得很,還容易磕著,這塑料盤多好,輕便又乾淨,您也省點勁。”

陳硯秋沒抬頭,指尖在銅盤變形的邊緣摩挲著。那處最深的凹陷,是二十年前給鎮上張大爺抓救命的附子時,情急之下磕在藥櫃角上弄的。當時張大爺高燒不退,附子要精確到一錢二分,他手抖著稱藥,盤子一歪就磕在了櫃角,可最後藥還是分毫不差。從那以後,這道凹陷就成了銅盤的印記,也成了他心裡的警鐘。

“新盤是輕,可我這銅盤,稱藥準。”陳硯秋把細布疊好,放進圍裙兜裡,雙手捧著銅盤站起來。銅盤沉甸甸的,貼在他掌心,像握著塊暖玉。他走到櫃台後的戥子旁,將銅盤輕輕放在戥子的托盤上,“你看,這銅盤的重量我摸了三十年,稱藥時手一搭就知道差不差,塑料盤太輕,我心裡沒底。”

小林撇撇嘴,端著塑料盤回了自己的藥櫃。旁邊的掌櫃周德海走過來,看著陳硯秋手裡的銅盤,歎了口氣:“硯秋,不是我不讓你用銅盤,這塑料盤是從省城醫藥公司訂的,衛生又規範,上麵還印著‘德仁堂’的字號,客人看著也放心。你那銅盤,邊緣都變形了,萬一客人覺得不衛生,反倒影響生意。”

陳硯秋把銅盤放在櫃台上,指了指盤底的藥漬:“周掌櫃,衛生不在盤子新不新。這銅盤我每天用開水燙三遍,比塑料盤乾淨。再說,客人來抓藥,要的是藥準,不是盤子好看。三十年前我剛到德仁堂,老掌櫃就教我,‘抓藥如斷案,差一錢就可能害人性命’,這銅盤陪著我斷了三十年的‘案’,從沒出過錯。”

周德海看著銅盤上的劃痕,沒再說話。他知道陳硯秋的脾氣,認死理,可這認死理的背後,是對病人的責任心。德仁堂能在鎮上立住三十年的招牌,靠的就是陳硯秋這樣的老藥工,抓藥準,不糊弄人。

第二天一早,德仁堂剛開門,就有客人上門了。是鄰村的王嬸,來給臥病在床的老伴抓調理身子的中藥。小林趕緊迎上去,剛要拿塑料盤,陳硯秋已經捧著銅盤走了過來。

“王嬸,大爺最近睡得怎麼樣?”陳硯秋笑著接過藥方,眼神掃過上麵的字跡,“還是上次的方子,當歸三錢,黃芪五錢,枸杞四錢,對嗎?”

王嬸點點頭,眼睛落在陳硯秋手裡的銅盤上:“陳師傅,您還在用這銅盤啊?上次我來抓藥,您就是用它稱的,大爺喝了藥,精神頭好了不少。我就信您稱的藥,彆人稱我總覺得不踏實。”

陳硯秋心裡暖了暖,將銅盤放在櫃台上,拿起戥子。他抓藥有個習慣,每味藥都要先放在銅盤裡,再用戥子稱,稱完後還要把藥倒回銅盤,用手輕輕撥勻,看看有沒有雜質。他先從藥櫃裡舀出一勺當歸,放進銅盤,然後將銅盤放在戥子上,手指調整著戥子的砝碼,眼神專注得像在繡花。

“當歸要選頭粗的,你看這根,紋理清晰,油性足,是好貨。”陳硯秋一邊稱藥,一邊跟王嬸解釋,“稱的時候得穩,手一抖就多了,大爺年紀大了,當歸多了容易上火。”他稱完當歸,將藥倒進銅盤,又拿起黃芪,動作依舊緩慢而精準。

王嬸看著他,對小林說:“你們年輕人就得學學陳師傅,抓藥不是隨便舀一勺就行,得用心。上次我在彆的藥鋪抓藥,黃芪少了一錢,大爺喝了沒效果,還是來德仁堂找陳師傅才好的。”

小林臉有點紅,手裡的塑料盤攥得緊了些。他想起前幾天給客人抓藥,因為急著去吃飯,用塑料盤稱藥時沒注意,甘草多了半錢,客人回來找,最後還是周掌櫃賠了藥錢才了事。

陳硯秋把最後一味枸杞稱好,倒進銅盤,然後將銅盤裡的藥分成三等份,用麻紙包好:“王嬸,這藥分三天喝,每天一副,熬的時候先泡半個時辰,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熬二十分鐘,彆忘了。”他包藥時動作很輕,像包家裡的點心,生怕把藥弄碎了。

王嬸走後,櫃台前安靜了些。陳硯秋坐在椅子上,捧著銅盤,手指在變形的邊緣反複摩挲。他想起剛到德仁堂時的情景,老掌櫃把這隻銅盤交給自己,說:“這盤是我師父傳下來的,用它稱藥,心裡有底,你要好好待它,更要好好待病人。”那時候他就想,這輩子都要守著這隻銅盤,守著德仁堂的規矩,不辜負病人的信任。

沒過幾天,德仁堂來了個特殊的客人——城裡醫院的李醫生,說是要給一位疑難病症的病人抓幾味罕見的中藥。李醫生拿著藥方,圍著藥櫃轉了一圈,最後停在櫃台前,看著小林手裡的塑料盤,皺了皺眉:“你們這盤子稱藥準嗎?我要的這幾味藥,劑量要求特彆嚴,差半錢都不行,要是劑量錯了,會影響治療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林剛要開口,陳硯秋已經走了過來,捧著銅盤:“李醫生放心,我這隻銅盤,用了三十年,每年都跟省藥材公司的標準砝碼對,差不了分毫。您要是不信,我現在就給您稱一味藥,您自己核對。”

李醫生斜著眼看那銅盤,又看了看陳硯秋:“老夥計,現在都用塑料盤了,輕便又衛生,你這銅盤又沉又舊,彆是稱不準吧?”

陳硯秋沒急著辯解,從藥櫃裡取出一味叫“石斛”的藥材,放進銅盤。他先把銅盤放在標準砝碼旁,讓李醫生看重量:“您看,我這銅盤的重量是三兩二錢,跟標準砝碼一模一樣。”接著他拿起戥子,將石斛放在銅盤裡,慢慢調整砝碼,直到戥子平衡。“這石斛要稱二錢三分,您看,戥子的指針正好指在二錢三分的刻度上。”

李醫生拿出自己帶的電子秤,把銅盤裡的石斛倒進去,電子秤顯示的數字正好是二錢三分。他又摸了摸陳硯秋手裡的銅盤,問:“這銅盤用了這麼多年,邊緣都變形了,怎麼還能稱得這麼準?”

陳硯秋笑了笑,眼神軟了下來:“這銅盤跟著我三十年,每一道劃痕,每一處變形,我都記在心裡。稱藥時,我不僅看戥子的刻度,還靠手感。比如稱當歸,我一摸就知道夠不夠三錢,這是塑料盤給不了的。我抓藥這麼多年,從來沒讓病人吃虧,就是因為心裡記著這份責任。”

李醫生愣了愣,隨即點了點頭:“好,就衝你這隻銅盤,這藥我在你這兒抓了。我從醫這麼多年,最信的就是對病人負責的人,你這銅盤裝的不是藥,是責任啊。”

那天陳硯秋忙到天黑,才把李醫生要的藥稱好、包好,裝在紙包裡。下工時,周德海叫住了他,指著櫃台裡的塑料盤說:“硯秋,今天李醫生特意跟我說,以後他的病人要抓藥,都推薦來德仁堂找你。你這隻銅盤,比新盤子管用。”

陳硯秋笑了笑,捧著銅盤走到窗邊,看著窗外的夕陽:“不是銅盤管用,是心裡的責任管用。我拿著這隻銅盤,就想起老掌櫃說的話,想起病人期待的眼神,怎麼敢馬虎?”

入秋的時候,鎮上爆發了流感,德仁堂的生意一下子忙了起來。每天都有很多病人來抓藥,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陳硯秋依舊用那隻銅盤,抓藥時動作還是那麼穩,眼神還是那麼專注。小林也學著他的樣子,用塑料盤稱藥時,會反複核對劑量,還跟陳硯秋請教怎麼靠手感判斷藥的重量。

有天傍晚,快關門的時候,鎮東的張大爺突然來了,說要抓一副退燒的藥。張大爺年紀大了,走路都不穩,手裡攥著個布包,裡麵是皺巴巴的藥方。“陳師傅,我知道現在晚了,可我實在難受,彆的藥鋪都關門了,我就信你。”張大爺的聲音帶著顫音,臉色蒼白。

陳硯秋趕緊把張大爺扶到椅子上,拿起藥方看了看,然後捧著銅盤走到藥櫃前。他要抓的是麻黃、桂枝、杏仁,都是退燒的常用藥,可劑量要求很嚴,麻黃多了會讓人心慌。他先舀出一勺麻黃,放進銅盤,用戥子稱了稱,發現多了半分,就小心翼翼地從銅盤裡挑出一點,再稱,直到劑量正好。

“張大爺,您彆急,藥馬上就好。”陳硯秋一邊稱藥,一邊安慰張大爺,“這藥熬的時候要注意,麻黃要先煮五分鐘,再放彆的藥,這樣效果好,還不容易心慌。”

張大爺看著他,眼裡含著淚:“陳師傅,你真是個好人。上次我生病,也是你給我抓的藥,劑量準,效果好。現在這麼多藥鋪,我就信你這隻銅盤。”

陳硯秋把藥包好,遞給張大爺:“您快回去熬藥,喝完好好休息,明天就會好的。要是還有不舒服,隨時來我這兒。”

張大爺走後,店裡徹底安靜了。陳硯秋坐在椅子上,捧著銅盤,用細布輕輕擦拭。他想起老掌櫃臨終前的樣子,老掌櫃拉著他的手,說:“硯秋,這銅盤你要好好傳下去,德仁堂的招牌,靠的就是‘準’和‘責’,不能丟啊。”那時候他就暗下決心,這輩子都要守著這隻銅盤,守著德仁堂的招牌,不辜負老掌櫃的期望。

冬天的時候,周德海把陳硯秋叫到辦公室,遞給他一個新的銅盤:“硯秋,這是我特意從省城訂的,跟你那隻舊銅盤一樣重,邊緣沒變形,你以後就用這個吧。”

陳硯秋看著新銅盤,又看了看手裡的舊銅盤,搖了搖頭:“周掌櫃,謝謝你的好意,可我還是習慣用這隻舊的。這舊銅盤跟著我三十年,有感情了,用它稱藥,我心裡踏實。”

周德海笑了:“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那好吧,你就用舊的,不過你得教小林他們,怎麼用銅盤稱藥,怎麼守住‘準’和‘責’,把德仁堂的規矩傳下去。”

陳硯秋點點頭,捧著舊銅盤走出辦公室。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銅盤上,反射出溫暖的光。他走到櫃台前,將銅盤放在戥子旁,像往常一樣,準備迎接新的客人。

他知道,這隻舊銅盤,不僅裝著藥,還裝著責任,裝著病人的信任。隻要他還在德仁堂一天,這隻銅盤就會一直陪著他,稱準每一味藥,守住每一份責任,不馬虎,不辜負。而德仁堂的招牌,也會因為這隻銅盤,因為這份責任,一直立在鎮上,立在病人的心裡。

喜歡大民富商蘇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蘇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重生,大小姐歸來! 華娛:從96年加入正規軍開始 重生渣夫求婚時,絕不回頭! 邊軍:從退役弓兵開始 落榜後,我成貴妃麵首,權傾天下 遇見國二 惟願不相知 大唐:李承乾,開局自儘嚇瘋李二 嬌小姐好孕隨軍,震驚整個家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