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集:糧倉裡的新地磅_大民富商蘇半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蘇半城 > 第384集:糧倉裡的新地磅

第384集:糧倉裡的新地磅(1 / 1)

秤星照良心

入夏的風裹著麥香,卷過蘇家糧倉那道磨得發亮的木門時,老夥計陳三叔正蹲在門廊下,用粗布反複擦拭那杆紅漆杆秤。秤杆上“公平”兩個字刻得深,經了二十多年風雨,仍像嵌在木縫裡的朱砂,亮得晃眼。

“三叔,歇會兒吧,新地磅都調試好了,往後稱糧哪還用得著這老物件。”年輕夥計小周扛著袋新到的防蟲藥走過,看陳三叔擦得額頭冒汗,忍不住勸了句。他昨天跟著蘇敬之去縣城拉地磅,那西洋機器鐵殼子鋥亮,指針一動就能顯出斤兩,比用杆秤省勁多了,他實在想不通,東家為啥還抱著這杆舊秤不放。

陳三叔沒抬頭,指尖摩挲過秤杆上密密麻麻的秤星,像摸自家孩子的眉眼:“你這後生懂啥,這秤是東家爹當年傳下來的,稱過的糧能堆成山,稱過的人心比糧還重。”

正說著,糧倉的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蘇敬之走了進來。他穿著件半舊的藍布短褂,袖口磨出了毛邊,手裡攥著本泛黃的賬本,看模樣倒不像個管著半個縣城糧倉的掌櫃,更像個普通的莊稼人。

“敬之,地磅那事,我聽說了。”陳三叔站起身,把秤小心翼翼地靠在牆根,“真不用這杆秤了?”

蘇敬之笑著拍了拍他的肩,目光落在那杆秤上,眼神軟了些:“用,咋不用。地磅歸地磅,給百姓放糧時,還得靠它。”

陳三叔鬆了口氣,小周卻撓著頭犯嘀咕:“東家,地磅多準啊,一分一厘都不差,用杆秤還得手提肩扛,多費勁?”

蘇敬之沒直接回答,而是翻開手裡的賬本,指著其中一頁給小周看:“你看這行,民國二十三年,縣西頭李家村鬨蝗災,我爹開倉放糧,用的就是這杆秤。當時有個老太太,抱著半袋糠來換糧,秤杆剛壓下去,我爹就多添了兩把麥子,說‘老人家牙口不好,多吃點細糧’。”

他合上賬本,走到糧倉裡堆著的糧堆前,伸手摸了摸麥粒,指尖沾了層細粉:“地磅稱的是糧食的重量,可百姓要的不是那個數,是心裡的踏實。你讓他們看著秤星往上走,看著秤杆翹起來,他們才敢信你沒虧他們,這才是糧倉該有的本分。”

小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陳三叔在一旁接話:“當年你爹就說,這秤杆上的‘公平’倆字,不是刻給人看的,是刻在心裡的。稱糧時多一錢少一錢,看著是小事,可寒了百姓的心,再想暖回來就難了。”

蘇敬之嗯了一聲,轉身對兩人說:“明天就該給東頭的村子放糧了,地磅先擺在旁邊,主要還得用杆秤。小周,你跟著三叔學認秤星,記住了,稱的時候手要穩,眼要亮,不能讓百姓吃半點虧。”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蘇家糧倉外就排起了長隊。村民們背著布袋、挑著竹筐,臉上帶著盼頭,互相嘮著家常。有人聽說蘇家添了西洋地磅,都好奇地往糧倉裡瞅,想看看那機器到底有多神。

第一個來稱糧的是王大爺,他今年六十多了,背有點駝,手裡拎著個舊布袋,是來給家裡的小孫子換細糧的。小周剛要把布袋往地磅上放,蘇敬之卻伸手攔住了他,轉身從牆根拿過那杆杆秤,遞給陳三叔:“三叔,還是用秤稱吧。”

陳三叔接過秤,熟練地把布袋掛在秤鉤上,手提秤紐,眼睛眯成一條縫,盯著秤杆上的秤星。陽光從糧倉的窗戶照進來,落在秤杆上,那些細小的刻度看得清清楚楚。

“大爺,您這袋糧,連袋重二十三斤半,除去袋子二斤,實重二十一斤半。”陳三叔報出數,又多抓了一把麥子放進布袋裡,“添您二兩,回家給孩子熬粥喝。”

王大爺看著秤杆翹起來的那頭,臉上笑開了花:“還是蘇掌櫃實在,這秤看著就放心。昨天我去鄰村的糧鋪,人家用機器稱,快是快,可我總覺得沒夠數,心裡不踏實。”

蘇敬之笑著說:“大爺,您放心,隻要我管著這糧倉,就保證每一斤糧都稱得明明白白,絕不虧了您。”

後麵的村民見用的是杆秤,都鬆了口氣,紛紛把糧食遞過來。小周跟在陳三叔旁邊,一邊幫忙扶著秤,一邊學認秤星。陳三叔耐心地教他:“看這秤星,一顆星是一錢,十顆星是一兩,你得看準了,不能多也不能少。稱的時候手不能抖,一抖秤星就偏了,百姓就虧了。”

正忙著,村口的張寡婦抱著個孩子走了過來。她丈夫去年冬天沒了,家裡就靠她種幾畝薄田過日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她把懷裡的布包遞過來,小聲說:“蘇掌櫃,我這布包裡是些雜糧,想換點細糧,給孩子煮米糊。”

蘇敬之接過布包,掂量了一下,遞給陳三叔。陳三叔稱了稱,說:“嫂子,您這雜糧連包重十五斤,除去布包一斤,實重十四斤,能換十二斤細糧。”

張寡婦點點頭,剛要接布袋,蘇敬之卻從旁邊的糧堆裡多抓了兩把麥子放進去:“嫂子,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給您二斤,彆讓孩子餓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寡婦眼圈紅了,哽咽著說:“蘇掌櫃,您真是好人,我……我都不知道該咋謝您。”

“謝啥,都是鄉裡鄉親的,互相幫襯是應該的。”蘇敬之笑著說,“快回去吧,彆讓孩子凍著。”

張寡婦抱著孩子,連聲道謝,慢慢消失在人群裡。小周看著她的背影,心裡有點觸動,他終於明白,東家為啥非要用這杆舊秤了。這秤稱的不隻是糧食,還有對百姓的心意,是讓百姓心裡踏實的念想。

忙到中午,太陽升到了頭頂,排隊的村民漸漸少了。陳三叔擦了擦額頭的汗,把秤杆靠在牆上,對蘇敬之說:“敬之,你爹要是還在,看到你這麼做,肯定高興。”

蘇敬之望著那杆秤,眼神裡滿是懷念:“我爹當年教我用秤的時候,就告訴我,做買賣要講良心,尤其是管糧倉,關係到百姓的生計,更不能馬虎。這杆秤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著一份責任,不能丟。”

小周在一旁聽著,心裡豁然開朗。他走到那杆秤前,伸手摸了摸秤杆上的“公平”二字,又看了看旁邊的地磅。地磅雖然精準、省力,可它沒有溫度,沒有感情,不像這杆舊秤,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良心和責任。

下午的時候,縣裡的糧站主任來了。他騎著輛自行車,穿著件中山裝,進了糧倉就問:“蘇敬之,聽說你添了地磅,咋不用啊?都什麼年代了,還抱著杆舊秤不放,多影響效率。”

蘇敬之笑著給主任倒了杯茶,說:“主任,地磅我肯定用,平時盤庫、調糧的時候用它,快又準。可給百姓放糧,我還是覺得用杆秤好。”

“為啥?”主任皺著眉,有點不理解,“地磅多準啊,還能減少糾紛,多好。”

蘇敬之把那杆秤拿過來,遞給主任:“主任,您看這秤杆上的‘公平’二字,是我爹當年刻的。給百姓放糧,不隻是稱重量,更要讓他們看著放心。您讓他們看著秤星,看著我們一點一點添糧,他們才會信我們,才會覺得這糧食來得踏實。要是用機器,冷冰冰的,他們心裡沒底,就算稱得再準,也覺得少了點啥。”

主任接過秤,摸了摸秤杆上的秤星,又看了看外麵排隊的村民,那些村民臉上帶著信任的笑容,一邊遞糧一邊和陳三叔嘮家常,氣氛熱熱鬨鬨的。他忽然明白了蘇敬之的心思,這杆舊秤,稱的是糧食,暖的是人心。

“行,我懂了。”主任把秤還給蘇敬之,笑著說,“還是你們考慮得周到。這糧倉交給你,我放心。”

送走主任,蘇敬之回到糧倉裡,看著陳三叔和小周忙著稱糧,心裡很踏實。夕陽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那杆舊秤上,秤杆上的“公平”二字和密密麻麻的秤星,在陽光下閃著光,像一顆顆跳動的良心。

天黑的時候,放糧的事終於忙完了。陳三叔把秤仔細地擦乾淨,用布包好,掛在糧倉的房梁上。小周看著那杆秤,對蘇敬之說:“東家,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用秤,像您和三叔一樣,稱糧的時候不偏不倚,對得起百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蘇敬之拍了拍他的肩,笑著說:“好,隻要你記住,秤杆在手裡,良心在心裡,就永遠不會錯。”

夜風從糧倉的門縫裡吹進來,帶著麥香,房梁上的秤輕輕晃動著,仿佛在訴說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蘇敬之望著那杆秤,心裡清楚,這杆舊秤,不僅是蘇家的傳家寶,更是百姓心裡的定心丸。隻要這杆秤還在,蘇家糧倉的良心就還在,百姓的踏實日子就還在。

往後的日子裡,蘇家糧倉的地磅偶爾會用來盤庫、調糧,但給百姓放糧時,那杆舊杆秤始終沒離開過。村民們都說,看到蘇家人拿起那杆秤,心裡就踏實,因為他們知道,那秤星照見的,是實實在在的良心,是不會變的本分。

喜歡大民富商蘇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蘇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傻子神醫 不對勁的廢材 六零嬌氣小作精,虐完大佬反被寵 我,李雲龍政委,祁同偉他爺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重生,大小姐歸來! 華娛:從96年加入正規軍開始 重生渣夫求婚時,絕不回頭! 邊軍:從退役弓兵開始 落榜後,我成貴妃麵首,權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