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軍情如一道驚雷般傳入京師時,已是十二月二十一日那寒冷刺骨之日。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整個京城都為之震動,而年輕的皇帝朱由校更是心急如焚。他當機立斷,迅速下令將內閣、兵部、戶部以及軍機處和新軍等數十名朝廷重臣緊急召集至上書房,共商對策。
待到人員陸續到齊,上書房內氣氛凝重異常。眾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皆揣測著此次軍情究竟嚴重到何種地步。此時,負責傳遞情報的吳彤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來,雙手恭敬地將那份關乎生死存亡的八百裡加急文書遞交給了內閣首輔葉向高。
葉向高接過文書後,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展開仔細閱讀起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終於,大約一刻鐘過後,一眾人等才依次傳閱完畢這份沉甸甸的文書。
好在女真人目前並沒有實際行動,還處於準備階段。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朱由校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掃視全場,然後沉聲開口問道:“朕今日將諸位愛卿緊急召集至此,便是想聽聽各位對於此事的看法。不知哪位愛卿願意先發表意見?”
朱由校話音剛落,內閣中資曆最為深厚的葉向高向前一步,拱手施禮後說道:“啟奏陛下,依微臣之見,熊經略所采取的應對措施還算差強人意。然而,為防萬一,咱們還需多派遣一些斥候與錦衣衛密探前往遼東前線,務必做到時時刻刻都能準確掌握女真人的一舉一動及具體動向。如此一來,方能確保萬無一失啊!”
聽了這番話,朱由校不禁微微皺眉。心想:好嘛,說了半天等於啥也沒說,朕找你來可不是想聽這些不痛不癢的廢話!不過,念在葉向高畢竟是個純文官,朱由校倒也並未當場發作,隻是暗自搖了搖頭,心裡壓根就沒對這位老臣抱多大期望。
孫承宗接著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可將雇傭軍從遼陽衛調往沈陽衛,作為尖刀部隊使用。西人善火器,可將新式火炮交付他們使用,目前在沈陽的經略府可加緊鍛造火炮,目前他們僅有十門十二磅炮還遠遠不夠。可令兵仗局火速調撥新式火炮運往遼東前線,加上遼東十五萬大軍,隻要紮緊籬笆,各司其職,互相支援,加上新式火炮的射程,抵擋女真人的攻勢還是有一定把握的。而且遼東的春季較晚,差不多要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達到女真人出兵的條件,所以我們還有三四個月的準備期。”
朱由校點了點頭,孫承宗還是老重持成,提出的意見也比較中規中矩。
隨後,其他官員紛紛依次發表著各自對於當前局勢的看法和應對之策。待到滿桂發言之時,隻見他大步走到那張巨大的軍事地圖前,伸出手指著上麵的一處標記,神情嚴肅地開口道:“陛下,努爾哈赤攻滅了海西女真葉赫部,如今已經統一了女真三部。如此一來,他便掃清了其側後翼所存在的威脅。儘管陛下英明睿智,及時成立了東江鎮以應對此局麵,然而東江鎮成立至今時日尚淺,其究竟能夠發揮出多大的作用,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啊!依微臣之見,我們不妨派遣使者前往兀良哈三衛,嘗試將這些部落重新召集起來,並加以整訓。如此一來,當女真人出兵進犯之際,他們便可充當我軍的側翼力量,守護住沈陽城的安全。”
需知這滿桂乃是蒙古族出身,在明朝近二百年的漫長曆史之中,像他這般忠心耿耿效忠於大明王朝的蒙古族裔並不少見。在過去的兩百多年裡,先後有數十個蒙古族部落選擇依附於強大的明朝,其族民數量多達數十萬之眾。其中,許多部落由於長期與漢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流融合,已然逐漸被漢人所同化,大明勳貴中就有不少就是這些部族首領出身;明末時期,仍有不少居住在明長城以外的蒙古族部落是心向大明。
隻不過這些部族被崛起的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等部族給蠶食了不少。加上嘉靖年間明朝丟掉了河套地區之後,明朝失去的的蒙古部族就更多了。儘管如此,依附明朝,且在長城以內生存的蒙古部族也還有很多,滿桂就是其中一員。
萬曆四十二年,皇太極娶了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博爾濟吉特·哲哲後,就已經形成了女真科爾沁聯盟。這對三麵環敵的後金來說是一針強心劑。不但解除了自身側翼的威脅,未來還組建了以科爾沁騎兵為主的蒙古八旗。可以說後金能攻滅明朝,科爾沁不光是送出了許多後妃,還有他龐大的精銳騎兵部隊也是後金軍軍勢威猛的因素之一。
滿桂的思路,朱由校是很認同的,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這對身處弱勢的一方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誰讓大明經曆了數次大敗,可戰之兵與盟友幾乎都已經消耗殆儘了呢。
且看那熊廷弼,雖說是整訓出了足足十五萬大軍,但這其中卻是魚龍混雜,成分複雜得令人咋舌!這裡麵不僅有著從九邊各地緊急支援而來的邊軍,還有來自全國十三道紛紛增援而至的客軍;更有那遼東經略府所招募的遼民組成的軍隊以及剽悍善戰的蒙古騎兵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竟達十多個不同地方的軍隊。如此混亂不堪的軍製,參差不齊的兵員素質,再加上良莠不齊的戰將水平,光是看上一眼便足以讓人感到頭痛欲裂。然而,也唯有像熊廷弼這般能力卓群的能臣乾吏,方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理清這錯綜複雜的關係。
要知道,如今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每一場戰鬥對於大明而言皆是不折不扣的國戰啊!任何一個戰場上的失利,都意味著大明將會損失掉一部分寶貴的國力,而與此同時,後金則會趁機增強其自身的實力。即便大明狠下心來施行了那所謂的“絕戶計”,將遼東地區上百萬的百姓全都強行撤回至山海關以內,並實行堅壁清野之策。先不提如此眾多的人口湧入關內之後該如何謀求生計,單就這拱手相讓大片國土於後金所引發的巨大輿論壓力,恐怕就連當今聖上朱由校也未必能夠承受得住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